歷史上的獨孤伽羅是個怎樣的女人?為什麼隋文帝楊堅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薛白袍


如果說古代帝王的婚姻大多都是因為政治利益而完成的,那麼獨孤伽羅和楊堅之間的這段愛情故事可算是一個特例。畢竟獨孤伽羅是深受楊堅寵愛的女子,更加重要的是,獨孤伽羅在政治上可以幫助楊堅,對於楊堅來說,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再也尋找不到像獨孤伽羅這樣出色完美的女性了,所以楊堅對獨孤伽羅的回報就是忠貞不二,雖然後來楊堅也擦槍走火過,但是也終究還是沒有對獨孤變過心,這對夫妻算是強強聯合,可是在楊堅過世時,他卻抱怨獨孤,還認為是獨孤誤了他。

楊堅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帝王,而且他治國有方,算是一代明君,他創立了隋朝,這其中離不開獨孤伽羅的幫助,後來楊堅在登基後,獨孤被封為了皇后。獨孤皇后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她在政治上也有獨到的見解,而且經常為楊堅出謀劃策,獨孤皇后對楊堅報以深情,兩人情比金堅,獨孤皇后還給楊堅生下了十多個孩子,隨著這些孩子們漸漸長大,冊立儲君的問題也漸漸浮上了水面。

按照封建王朝的規矩,應該是長子被選為太子,獨孤皇后和楊堅的第一個兒子叫楊勇,但是後來他們卻選擇讓二兒子楊廣當了繼承人。不選楊勇自然是有原因的,他雖然是嫡子,可是楊勇平時的行事作風十分隨便,每天只在宮中恣意享樂,對國事沒有半點興趣,所以楊勇不得獨孤皇后和楊堅的喜愛,就連大臣們也不願意支持楊勇。就這樣楊廣成為了繼承人選,那麼楊廣是否真的很優秀呢,他們是否選錯人了?

其實獨孤皇后和楊堅確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楊廣這個人很善於偽裝,他為了可以順利繼位,平日裡對獨孤皇后十分孝順,把母后哄得很開心,所以獨孤皇后更加器重他,就這樣楊廣順利繼位。可是在楊廣繼位後,他就暴露出了本來面目,他的做法其實和當初的楊勇沒有什麼差別,差別只在於楊廣會偽裝自己,但是他登基之後天下都是他的了,自然就不需要偽裝了。當時楊堅已經病重,得知楊廣種種荒唐行為氣得不行,可是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了,只能抱怨獨孤皇后一直看重楊廣而選錯了繼承人,只不過一切為時已晚,後來楊廣不僅遭到了百姓們的反對,他將楊堅一生的努力付之一炬。


歷史小地主


隋朝的江山是獨孤伽羅和楊堅打下的,但是也是獨孤伽羅間接推向滅亡的。隋文帝臨死前說“獨孤誤我”,無非是想表達獨孤誤了他也誤了他的江山。那麼獨孤伽羅是怎樣一個人,隋文帝依靠獨孤伽羅打下的江山,為何又說是她誤了呢?

獨孤伽羅(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鮮卑人,獨孤信嫡長女,十四歲嫁給楊堅。父親獨孤信與周文帝之侄宇文護鬥爭失敗後,被逼自盡,妻兒受到連累被流放。獨孤家族從此家道中落而退出政治舞臺,獨孤伽羅因為楊堅這層關係沒有被流放。

楊家本來就不願依附宇文護,再加上獨孤伽羅的關係,備受宇文護猜忌,多次受到宇文護打壓,連續八年沒有升職,甚至有的時候還有性命之憂。獨孤伽羅覺得自己連累了楊家,於是為楊堅出謀劃策,幫助丈夫結交大臣,慢慢楊家開始在朝堂上有了幫手和權勢。

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皇后,最開始把岳父楊堅推到政治權力最高峰。但是這位女婿兇殘暴虐,收拾了一批大臣後,目標轉向岳父,後又賜楊後自盡。於是獨孤伽羅派心腹向丈夫進言: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她想提醒丈夫與其做臣子身敗名裂,不如自己單幹,改朝換代。獨孤伽羅的話點醒了丈夫,楊堅決定謀反。在獨孤伽羅的幫助之下,楊堅最後登上了皇位,所以說獨孤伽羅是開國功臣。

對於自己深愛又幫助自己成功的女人,隋文帝為什麼在臨死前大喊:獨孤誤我!

首先我們要從獨孤皇后的性格說起,隋文帝是典型的妻管嚴,獨孤皇后性格聰明強勢,不許自己的丈夫選妃。要在男尊女卑的年代裡堅持“一夫一妻”制度。不僅這樣,還以這個標準去要求她的兒子,甚至試圖去影響大臣,所以基本上隋文帝的孩子都是獨孤皇后生的。


他們的大兒子楊勇喜歡美女,性格率真不偽裝,結果這種性格在爭儲鬥爭中吃了大虧。楊勇喜歡嬪妃勝過太子妃,這點與獨孤皇后的價值觀相沖突,後來太子妃因為失寵而抑鬱寡歡,不久病死。獨孤皇后覺得兒子不能擔當大任,於是慫恿楊堅“廢長立幼”。太子廢后變得瘋癲,如同廢人。

楊廣其實比楊勇更好色,只是他陰險狡詐,善於偽裝,假裝在父母面前與髮妻恩愛,博得母親的好感。楊勇廢后變得神志不清,獨孤皇后覺得自己不配做母親,最後抑鬱成疾,仁壽二年(602年)離世。

楊堅見兒子瘋癲,妻子離世,情緒鬱結。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的大寶殿,怕父親有什麼不好的消息,所以要預先準備。於是親自寫了一封信給心腹楊素,問他什麼時候可以登基。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給楊廣回信,結果宮人誤將信送到隋文帝的那兒去了,隋文帝見信大怒。這時,隋文帝寵妃陳貴人又說楊廣非禮她。於是隋文帝大發脾氣,要召見廢太子楊勇。

楊廣心腹楊素假傳聖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又命令張衡看守隋文帝。見不到兒子楊勇,他破口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誤我!”。他是覺得獨孤皇后誤了他,最後還誤了他隋朝的江山,當天晚上隋文帝駕崩。

楊廣登記後,荒淫無道,貪圖美色,還佔有父親楊堅的女人,做出了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不可原諒的事情來。獨孤皇后和楊堅辛苦打下的江山毀在兒子楊廣手裡,隋朝就二世滅亡了,隋文帝死前已經預料到自己的江山會誤在獨孤手裡。


小龍談歷史


獨孤伽羅是隋文帝的皇后,諡為文獻皇后(其中文是隋文帝的諡號,獻是她自己的諡號),獨孤伽羅的父親號稱史上第一岳父,叫做獨孤信。

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嫁給了三個朝代的皇帝,成為三個朝代的包括,除了獨孤伽羅,還有長女,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諡號為明敬皇后,四女嫁給了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諡號為元貞皇后,而獨孤伽羅是第七女。

西魏有八個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其中就包括獨孤信,還有李淵的祖父李虎。而楊堅的父親叫楊忠,在北周時被封為隨國公,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楊堅建立的是隋朝的原因(隨因為名字不祥,所以隨改隋)。

公元557年,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這一年,楊堅十七歲,而獨孤伽羅十四歲,兩個人的婚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而且兩個的感情也十分之好。

北魏分成了東魏與西魏,而到了公元556年,北周取代了西魏,皇帝姓由拓跋變成了宇文家,此時的皇帝叫宇文覺,他是宇文泰的兒子,而真正的權臣是他的堂哥宇文護。

另外一個八柱國,叫趙貴,他對宇文護的專權十分不滿,於是聯合獨孤信意圖除掉宇文護,不過事情敗露,最終趙貴被除,獨孤信被迫自盡而亡。

而做為獨孤家的姻親,楊家自然也受到了影響,所以他就一直低調行事,最終讓北周禪讓於他,建立了隋朝。

獨孤伽羅與楊堅兩個人立過誓言,那就是楊堅不得與其他女子生下兒女,所以楊堅的十個孩子,五兒五女,全部是獨孤伽羅的。

這個固然可以認為是兩個人對於愛情的忠貞,也可以看出獨孤伽羅是一個內妒之人,隋文帝寵幸尉遲氏,獨孤伽羅一氣之下,竟然直接將尉遲氏給殺了,隋文帝一氣之下,騎著馬跑出皇宮,跑進了山林,最後是在高熲與楊素的勸說之下才回宮,而獨孤伽羅也向隋文帝道歉,兩個人重歸於好。

隋文帝的長子叫楊勇,做為嫡長子,當然是太子,可是楊勇並不愛他的太子妃,而喜歡他的側妃,還生下了三個孩子,太子妃也是一個嫉妒之人,一氣之下就沒命了,獨孤伽羅可不喜歡她這個大兒子。

而次子就是隋煬帝楊廣,他到是很聰明,他深深知道母親的性格,所以一心只愛自己的正妃蕭妃,獨孤伽羅感到十分的滿意,所以就一直勸說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而改立次子楊廣。

而根據一些歷史記載,隋文帝極有可能是被楊廣害死的,他在臨死之前,自然恨死了獨孤伽羅,所以才會說:獨孤誤我!


歷史簡單說


楊堅是典型的怕老婆的男人,他真的會說“獨孤誤我”這句話嗎?

作為女人,我都覺得他不敢說。

獨孤伽羅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人,有才華有謀略,但是絕對不是一個善茬。她能幫楊堅出主意,搭理後宮,但是絕對不允許楊堅亂來。

有一次楊堅偷偷的寵幸了一個女官,被皇后獨孤伽羅知道了。她趁楊堅上朝跟大臣們議事的時候,把這個女官打殺了。

楊堅下朝後得知這個消息,氣得要死,但是又敢怒不敢言。於是騎著馬跑出皇宮20多里路,為了驅散心裡的鬱悶之氣。

宰相高熲和楊素知道了這個消息,連忙追出去。後來當著皇帝的進諫:不要為了一個女人而丟掉江山,勸楊堅回來。

所以從這個小事情上可以看出,楊堅是斷斷不能說“獨孤誤我”這樣的話來的。除了玩女人這事,其他事情上,獨孤皇后是他最得力的幫手和後盾。楊堅作為一個皇帝,不至於為了這種小事而耽誤大事。而且我寧願相信他們之間是真愛。


九九戲說歷史


隋後古人對“獨孤伽羅”之評價最客觀的,非初唐宰相“魏徵”之言莫屬

之所以說魏徵對“獨孤伽羅”的評價最為客觀,是因為,他分別對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獨孤伽羅”都進行了記述和評價。

魏徵評價“獨孤伽羅”的原文是:“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

二後,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文獻德異鳲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

而且,其實這裡還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唐”是將“隋”取而代之的朝代,所以,唐人對於隨人,尤其是隋朝皇室之人的瞭解應該算是最深的、真實性也是最高的。

那麼,從上述“魏徵”對隋朝“開國皇后”獨孤伽羅的評價當中,我們就能知道“獨孤伽羅”此人的性情,以及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之內的變化。

“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這句話,應該說是對“獨孤伽羅”這個人在早年間的評價,而且評價十分的客觀,要知道,楊堅在稱帝建立“隋朝”之前,也是經歷了幾起幾落的。

而在那個時期,獨孤伽羅不僅能夠照顧好“楊家”上下,還能夠幫助丈夫“楊堅”出謀劃策,而且她的謀略也絕不亞於楊堅身邊的那些“謀士”。

接下來, 我們再來看“獨孤伽羅”的第二個人生階段,魏徵的評價是:“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

這第二個人生階段,自然便是楊堅“登基建隋”之後,楊堅在登基之後的第三天便冊封“獨孤伽羅”為皇后,這一刻,她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登上了人生巔峰。

即便成為了皇后,“獨孤伽羅”的性情也一如從前,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仍然在積極勤懇地輔助丈夫治理那個百廢待興的國家。

也正因為,獨孤伽羅在楊堅登基之前始終任勞任怨、不離不棄,成為皇后之後,又能很好地“為君分憂”,再加上楊堅的寵愛,在朝廷當中便有了“二聖”之稱謂。

而且,在這個評價當中,關於“獨孤伽羅”的性情,還提到了一個細節,那便是“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這就說明“獨孤伽羅”是個很有“惻隱之心”的皇后。

不過,與此同時,也提到了她性格當中的一個瑕疵,原本在楊府之時,她能夠獨享“楊堅”的寵愛,而等到成為皇后之後,她就不得不接受“皇帝納妃”這個關乎“國家社稷”的大事。

然而,皇后也是人啊,即便有著與皇帝平齊的權勢,以及與楊堅多年至深的夫妻之情,當面對那些嬪妃的時候,獨孤伽羅還是會顯得有些“不自信”,於是,她性格當中“善妒”的不足便暴露出來了。

而這也使得後宮的嬪妃們,都很刻意地跟楊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太敢明目張膽地跟楊堅親近,甚至是爭取寵幸。

然而,等她進入到了第三個人生階段,這個人生階段便是她的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之後,隨著,兩個兒子之間“明爭暗鬥”的展開,她的性情以及立場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也正式下面我會重點說的,其實獨孤伽羅是“晚節不保”,做了很多“不明智”的決策。

罷黜楊素,廢黜太子,支持楊廣,一系列不明智決策,致使楊堅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罷黜楊素,廢黜太子,支持楊廣,這些事情都是“獨孤伽羅”在晚年之時做的,然而,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獨孤伽羅便十分寵愛次子“楊廣”。

然而,由於“楊勇”和“楊廣”兩人的性情完全不同,在按照“祖宗禮法”立了“楊勇”為太子之後,楊堅和獨孤伽羅便又對“楊勇”寄語了厚望。

然而,楊勇的所作所為卻經常讓“楊堅”失望,楊勇行事向來都是率性而為、不拘小節,這與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婦一貫嚴正的作風衝突甚大。

而且,楊勇還喜好聲色,致使太子妃已經立了很久,但東宮仍然沒有嫡子出生,尤其再加上他對太子妃的極其不善待引起了“獨孤伽羅”的強烈不滿。

因為,楊勇的這一系列行為嚴重違背了獨孤伽羅極其重視的“嫡長有別”“世家門閥聯姻才門當戶對”以及“太子需保證宗法權力穩定過渡”等政治理念。

而後,加上太子妃突然暴死更是加深了楊勇和獨孤伽羅母子之間的裂痕,於是,獨孤伽羅便開始擔心“楊勇”是否會是繼承大統的最好人選。

說完“楊勇”,再來說說“楊廣”,前面已經說過了,楊廣原本就很受楊堅夫婦的喜愛,只是礙於“祖宗禮治”,只能屈居“楊勇”之下,被封為“晉王”。

而楊廣的話,原本就才智出眾,再加上,他在平陳的統一戰爭中表現突出,之後又在鎮守江南期間很好地穩定了剛剛統一的江南局勢,政績突出。

還有就是,雖然楊廣位居“晉王”,可謂是一人之下,但是,他卻始終都表現得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也正因如此,他不僅贏得了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喜愛,也贏得了朝中大臣的稱道。

而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獨孤伽羅權衡比較了兩個“兒子”的不同表現,權衡之後便認為“楊廣”才是值得將“大隋江山”託付的最佳人選。

而後,主意已定的“獨孤皇后”便開始利用自身強大影響力策動了“易儲之事”,針對楊堅,她不停地例數“楊勇”的缺點和“楊廣”的優點,通過這樣的對比來向楊堅傳達“楊勇”絕非未來“帝王”的最佳選擇。

針對朝中大臣,她也不斷地再向他們傳達“太子無德”“晉王賢德”的理念,為的便是借“大臣”之口,繼續向“楊堅”施壓。

此時,再加之“偽裝”地很好的楊廣,對逐漸孤立的“楊勇”進行了多次陷害,致使楊堅也終於不得不下定決心“廢長立幼”。
然而,可惜的是,雖然獨孤伽羅達成她的目的,卻並沒有想到“楊廣”是一個“道貌岸然”之人,平日裡的所有“賢德”都是他“偽裝”出來的。

後面的事情,我們自然就都知道了,楊廣在成為太子之後,由於“登基心切”便做出了“弒父殺兄”“收納父妃”等違背論綱常的惡事。

隋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獨孤伽羅在永安宮溘然長逝,而這對當時已在垂暮之年的隋文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而此時,由獨孤伽羅所選擇的太子“楊廣”也已經成為“太子”很久了。

由於獨孤伽羅的去世,隋文帝也失去了以往的“鬥志”,沒過多久隋文帝也是“重疾纏身”,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已經穩穩地掌控朝局的楊廣便開始實施“登基稱帝”的惡毒計劃了,致使隋文帝楊堅宮中離奇死亡,當然,這是正史當中的說法,而細細推敲一下的話,便可知隋文帝是死在了“楊廣”的心急之下,而且,千百年來,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也就是楊堅在彌留之際,他才真正看透了“楊廣”的真面目,也知道了楊廣也不是那個將“大隋江山”託付的最佳人選,而讓楊廣成為儲君恰恰又是“獨孤伽羅”極力促成的。

所以,即便楊堅一生當中對獨孤伽羅極為愛重,但他的心中對獨孤伽羅也不可能沒有抱怨,畢竟“大隋政權”是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他絕不希望“大隋基業”又親手毀在自己選擇的“接班人”手中,那麼,他又怎麼可能不對獨孤伽羅心存抱怨呢?

同時,獨孤伽羅的這個決策,也正好推到了隋朝“二世而亡”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自楊廣登基開始,隋朝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覆亡的盡頭。


冒牌東方朔


都別搶,我來答。

隋文帝楊堅仁壽四年生了一場病,楊廣為了預防不測,於是寫信給楊素,詢問他父親駕崩以後自己該怎麼辦,楊素在信中給他做了答覆,但這封信卻被信使誤送到隋文帝那裡。

楊堅看了以後和生氣,此時,恰好又發生了楊廣調戲楊堅的妃子陳夫人的事情,看樣子楊廣確實是等不及了,不僅要奪父親的皇位,還要霸佔父親的妃子。

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

楊堅知道這兩件事以後,頓時悔恨不已,後悔不該聽從獨孤伽羅的建議把太子楊勇廢除,憤怒之中拍著床鋪大叫說:

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資治通鑑》

這就是“獨孤誤我”的來歷了。

獨孤伽羅是一個漢化的鮮卑人,是李淵的姨母,李氏就是從李淵的父親這一代開始擁有了胡人血統,李淵的父親李昞娶了獨孤伽羅的姐姐。

獨孤伽羅這個名字非常富有異域和Religion(宗教)色彩,“伽羅( tagara)”這個詞化自佛教,在佛教典籍中它的意思是香爐木的意思。

或謂與沉香相異,或謂二者同類。然二者相較,伽羅之性潤澤粘韌,焚時少脂,價昂,不作藥用。沉香之性乾枯,焚時多脂,可供藥用——《陀羅尼集經卷十》

用香華寶物供養神佛是一種規格很高的方式,而且在佛經中也頗受推崇,伽羅這種香木燃燒時能夠產生很芬芳的氣味,而且不會產生大量的油脂從而變得骯髒。

隋朝前後這段時間佛教還是很受推崇的,楊堅就是在馮翊般若寺出生的,他對佛教和道教也很推崇,曾下詔書說:

辛巳,詔曰:"佛法深妙,道教虛融,鹹降大慈,濟度群品,凡在含識,皆蒙覆護。所以雕鑄靈相,圖寫真形,率土瞻仰,用申誠敬。其五嶽四鎮,節宣雲雨,江河淮海,浸潤區域,並生養萬物,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佛及天尊像、嶽鎮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沙門壞佛像,道士壞天尊者,以惡逆論。——《隋書》

這麼一說,他和孤獨伽羅倒還非常有Fate(緣分),因為楊堅的小名叫那羅廷(Nryana),這是一個存在於婆羅教—印度教中的金剛力士,所以說兩人在冥冥之中還是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Fate(緣分)。

獨孤伽羅是一個女強人,這是由於鮮卑族特殊的風氣造就的,《顏氏家訓·治家篇》記載了鮮卑人的這種社會風氣說:

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街,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此乃恆代之遺風平?

雖然獨孤伽羅已經是一個漢化的鮮卑人,但還是延續了一些鮮卑人的style(風格),周宣帝暴斃之後,楊堅迅速掌握了北周的中央權力,這時候他面臨兩個選擇。

一是扶持年幼的皇帝;二是取而代之;

這時候的楊堅有點搖擺,不知道怎麼選擇,獨孤伽羅於是派人來對他說了一句話: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隋書》

就是這句話讓楊堅選擇了自己做皇帝,隋朝建立後,獨孤伽羅輔助楊堅一起處理朝政,所以她就和楊堅一起被尊稱為“二聖”。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隋書》

不過即便如此精明的獨孤伽羅,最終還是被楊廣所欺騙,獨孤伽羅討厭奢侈的作風,而太子楊勇生活作風不好,而且經常冷落太子妃,轉而寵幸姬妾雲昭訓,導致太子妃鬱鬱而終。

這些都激發了獨孤伽羅的不滿,而楊廣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生活作風簡樸和專一的人,很快就贏得了獨孤伽羅的喜愛,也就難免經常在楊堅耳邊吹吹枕邊風。

結果隋文帝臨死之前才發現楊廣的真面目,因此說“獨孤誤我”,只能說楊廣太會偽裝自己了,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活脫脫就是一個渣男的典範啊。


圍爐談史


據《隋書》和《資治通鑑》所言,當時楊堅生了病,住在仁壽宮內,由楊廣和宣華夫人照顧。

這宣華夫人二十來歲,姿色絕佳,是楊堅的寵妃。

楊廣貪圖她的美色,便趁父親生病,竟然藉機對宣華夫人表白,想讓其在楊堅去世後嫁給自己。

宣華夫人是南朝陳宣帝之女,史書記載她“性聰慧,姿貌無雙”,雖然她曾在楊廣當太子這件事上出力不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可這並不代表她想做楊廣的女人,於是,她便將這件事告訴了楊堅。

楊堅心想自己還未死,楊廣這逆子就打起他後媽的主意,這還了得?

憤怒之下,他當著群臣的面說出了:“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誠誤我!”

獨孤伽羅和隋文帝素來以情投意合,恩愛夫妻著稱,楊廣做的錯事,為何隋文帝反而說自己愛妻有錯,是何原因?

說起來,隋文帝吐槽的這件事,要廢太子楊廣和楊勇的爭位說起。

史書記載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他當皇帝妥妥的寬仁君主,像這樣的君子在封建王朝繼承人中真的屈指可數。

不過老實人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楊勇待人接物根本沒有心機,不知道人心險惡。

在楊廣的操作之下,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對於楊勇的印象不斷惡化,認為其奢侈無度、虐待妻子。

宣華夫人和獨孤皇后的枕邊風,加上寵臣楊素的誤導,隋文帝反而將楊廣當作了勤儉、克己、夫妻和睦的典範。

因而,在獨孤皇后的影響下,隋文帝廢掉了楊勇,封楊廣為太子。

也正因為有了這次冊封,才有了開頭髮生的“獨孤誤我”事件。

至於主角宣華夫人,《隋書·后妃傳》記載在楊堅死後,楊廣遣使者齎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

宣華夫人擔心裡面有毒藥,不敢打開,可使者卻不斷催促她,迫於無奈,她妥協了,打開了金盒中的東西。

這一看之下,原來所謂的禮物竟然是——同心結數枚。

都不是孩子了,宮廷裡殘酷的鬥爭使她明白,這意思非常明顯了:順者生,逆者亡。

宣華夫人在一旁非常惆悵,不敢輕易同意楊廣的求愛,可旁邊的宮人卻逼迫她,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屈服。

當天晚上,楊廣便來到了宣華夫人的寢宮,將她變成了自己的女人。

只是這宣華夫人,許是對這樣的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念,《隋書》記載:尋召入,歲餘而終,時年二十九。帝深悼之,為制《神傷賦》。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隋書》

【2】《資治通鑑》


腦洞趣味歷史


提到古代帝王,人們首先會聯想到的就是冷血、專制、風流等詞彙,畢竟在古代封建社會那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帝王在登基後為了讓權利時刻握在自己手中,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對威脅皇權的人進行剷除,另外也會綿延子嗣,擴大皇室家族,讓帝位永遠傳承下去。所以在當時那個年代,帝王是不可能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這不符合封建王朝的制度,也違背了帝王風流成性的本性,但是有一位帝王卻做到了,他就是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所鍾情的這個女子就是獨孤伽羅,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獨孤皇后,那麼獨孤伽羅為什麼可以讓楊堅做到專一又專情呢,而且為什麼這樣忠貞的一對愛侶,楊堅後來卻認為獨孤伽羅誤了他一生?楊堅之所以對獨孤伽羅如此鍾情,其實和他的本性有很大的關係,通過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後不難發現,楊堅其實就如同典型的妻管嚴一樣,他的性格有這樣的特點,而獨孤伽羅又很霸道,所以這兩個人走到一起就比較容易掌控。其次也是更加關鍵的原因是,獨孤伽羅對楊堅有恩情,獨孤家族勢力強大,而且這個女子有政治手腕,對於楊堅日後的登基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楊堅心目中,對獨孤伽羅的愛慕之情中也會有一些敬畏,所以楊堅認為有獨孤伽羅一人足矣。



但是楊堅畢竟也是男子,而且還是帝王,他登基後雖然和獨孤皇后恩愛有加,但是後來楊堅也曾經犯過錯,他曾經揹著獨孤皇后和一個宮女廝混在一起,後來這件事被獨孤皇后知道後,她就下令處死這個宮女,而且還是當著楊堅的面處死的,這讓楊堅十分恐慌,而且也失去了帝王的顏面。後來楊堅賭氣要離開皇宮,好在獨孤皇后及時認錯,加上臣子們的勸說,楊堅才沒有出走。雖然整個事件看似是一出鬧劇,但是也可以看出楊堅在心中已經對獨孤皇后有了怨恨和嫌隙。



獨孤皇后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也是有絕對的主導作用,在她的勸說下,楊堅讓楊廣當了太子,但是後來楊堅在病重時卻得知楊廣一直和楊素有信件往來,楊堅還了解到楊廣一直以來的孝順都是裝出來的,所以當時楊堅就想要改立太子,還在病中抱怨,是獨孤誤我!楊堅認為獨孤皇后看錯了人,其次也抒發了他心中一直以來對獨孤皇后的不滿。


江上孤舟


掌控欲比較強的女人,並且對丈夫隋文帝保持比較強的政治影響力,堅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后,至於隋文帝晚年應該後悔說的是“若皇后在,吾不及此也。”,意思說如果皇后還在世,我也不會如此放縱自己,導致自己身體每況愈下。




甲乙丙丁戊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604年7月,正在病榻上忍受病痛折磨的隋文帝楊堅,突然拍床大呼:“獨孤誤我!”

隋文帝所說的“獨孤”,就是他的皇后獨孤伽羅。那麼,獨孤伽羅究竟做了什麼,竟讓楊堅拍床大呼,說出這樣的話來呢?

(楊堅和獨孤伽羅)

說起來,獨孤伽羅和隋文帝還真是帝后中的模範夫妻,她不光和隋文帝伉儷情深,還輔佐隋文帝結束久戰不休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隋王朝。因此,二人情比金堅,立下“無異生之子,白頭偕老”的誓言。

在隋文帝登基稱帝后,37歲的獨孤伽羅也苦盡甘來,被冊封為皇后。

雖說獨孤伽羅已是芳華不再的年紀,但隋文帝對她依舊情深。兩人同寢共食,形影不離。

隋朝作為宗主國,那些依附的藩國,為了向隋文帝示好,紛紛向他敬獻美女,但都遭到楊堅拒絕,當時,隋文帝的後宮除了獨孤伽羅,再無二人。隋文帝因此很是得意,曾向大臣炫耀自己是“旁無姬侍,五子同母。”

確實,隋文帝一生有五個兒子,全部是獨孤伽羅所生,絕“無異生之子”。(當然了,隋文帝后來也還是納有其他嬪妃。)

隋文帝遵繼承製,把長子楊勇立為太子。

楊勇生得風度翩翩,好讀詩書,待人寬厚有禮,多與士人為友。

(楊勇劇照)

但楊勇也有兩個缺點:一是好奢;二是好色。

有一次,楊勇為自己做了一件華麗的蜀鎧,上面不僅用黃金做甲,還鑲滿了寶石,看上去非常華貴。隋文帝是崇尚儉樸的人,他看到後,唯恐楊勇染好奢,所以對他多有勸誡。

好奢並不會動搖楊勇的太子之位,動搖太子之位的是好色。

楊勇廣納美妾,唯獨對獨孤伽羅替他挑選的太子妃元氏冷若冰霜,不光如此,得到他寵愛的侍妾,在吃穿用度上居然和太子妃的待遇相差無二。

獨孤伽羅認為楊勇失德,對他非常不滿。再加上不久後,元氏病逝,楊勇又讓最得寵的侍妾打理後宮。因此,獨孤伽羅疑心元氏是被楊勇與他那個侍妾合謀毒害而死。於是,她不僅差人暗中調查此事,還在隋文帝面前多次數落楊勇的不是。

比起楊勇的率性而為,次子楊廣就工於心計得多。

楊廣“美姿儀,少聰慧”,年紀輕輕就立有諸多戰功。他崇尚簡樸,愛惜人才,待人又非常謙恭有禮,最難得的是,他和隋文帝一樣不好聲色,對蕭王妃重情重意。

獨孤伽羅因此很喜愛楊廣,多次在隋文帝面前誇讚他。

久而久之,楊廣得到了隋文帝的歡心。因此,楊堅廢黜了楊勇的太子之位,並改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劇照)

公元602年,58歲的獨孤伽羅病逝於永安宮。

隋文帝承受不住喪妻之痛,病倒在床。

公元604年,隋文帝的病勢已非常兇險,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

就在這時,隋文帝無意得知,楊廣已經迫不及待在同御史大夫商量如何登基的事情了。這自然讓隋文帝非常不高興,畢竟他還沒死,所以他馬上召楊廣進宮,準備當面質問楊廣。

誰知,才納不久的寵妃宣華夫人也向隋文帝哭訴,楊廣竟欲對她行非禮之舉。

隋文帝氣得火冒三丈,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拍著床板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並召集大臣元巖和柳述,讓他們草擬詔書,準備廢掉楊廣的太子之位,並復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得知後,立刻把元巖和柳述抓捕入獄,隨後又把隋文帝身邊侍奉的人全部撤走,換上了心腹張衡。

沒過兩日,本就病體奄奄的隋文帝竟駕崩了。

那麼,在立太子這件事上,真的是獨孤伽羅誤了楊堅嗎?

(隋文帝劇照)

我認為從三件事可以證明並非如此。

一是大臣朝拜太子。那年冬至,百官竟紛紛朝拜楊勇,而楊勇也欣然接受了他們的朝賀。這事讓隋文帝知道了,很不高興,認為楊勇違反禮制,並對他起了疑心。

二是削弱太子的勢力。一方面隋文帝不許百官親近楊勇,並在選拔侍衛官時,把勇武有力的人都選在身邊,宰相高熲勸說隋文帝,說這樣做,會削弱對太子的保護。結果隋文帝很不高興,認為他是因為他的兒子是楊勇的女婿,才會替楊勇說話。

三是隋文帝夢見天神降臨,說會降臨在他家。不久,隋文帝果然聽說楊廣的王妃蕭氏懷上了身孕,因此大喜,專門把蕭王妃接到宮中待產。

種種的跡像,無不影響楊勇的太子之位,隋文帝不管從哪方面而言,廢黜楊勇的太子之位,都是早晚的事。再加上獨孤伽羅推波助瀾,所以楊勇就悲催了。

因此,隋文帝說獨孤伽羅誤他,有失偏頗。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