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眾所周知,中國第一杯酒是由杜康發明的。

相傳在黃帝時期,杜康為了把收好的糧食儲存好,結果竟然把糧食釀成了酒,隨著後人的不斷傳承,已然成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東西。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杜康是哪個朝代的人?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民間有多種傳說,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的來歷

此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該詩抒發了曹操壯懷激烈的心境。“杜康”傳說是酒的發明者,後作為美酒代稱,“靠什麼排解解憂憤,只有美酒。”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杜康酒的故事

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

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由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由於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裡,時間一長,因山洞裡潮溼,糧食全黴壞了。

黃帝知道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只讓他當糧食保管。

杜康由一個負責管糧食生產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裡十分難過,並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後來杜康找到一處佳地。一縷清泉在兩山間潺潺而瀉,溪流兩側長滿桑樹,桑樹高大豐碩,棵棵都粗如牛腹。溪邊有一塊兩人高的嶙峋巨石,上面刻寫著三個大字:“空桑澗”。

杜康率領數十工匠來到空桑澗,把所有桑樹開出洞口,擴鑿洞內空間,然後把糧食放入洞內。保證了樹洞的糧食免遭風吹雨淋,再也不用擔心糧食發黴變質了。

後來的某一天,杜康前來巡查,眼前的景像令他大吃一驚。原本靜謐幽深的空桑澗成了動物的樂園,出現了數十隻野豬、山羊、野鹿,都圍著裝糧食的桑樹幹舔食著什麼。

見到杜康到來,野獸四下逃散,奇怪的是眾獸跑起來全都踉踉蹌蹌,那幾只野豬對杜康到來毫不理會,依然流著涎水酣睡。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杜康頻頻扇動鼻翼,循著香氣來到一棵裝有糧食的桑樹前,發現香氣來自樹幹滲出的液體。那液體晶瑩剔透,如玉如珠而出,珠珠相連成絲成流緩緩而瀉,融入澗水。

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子,裡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

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嚐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嘗越想嘗,最後一連喝了幾口。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這一喝不要緊,霎時,只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他醒來時,只見原來捆綁的兩隻山羊已有一隻跑掉了,另一隻正在掙扎。

他翻起身來,只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掙扎的那隻山羊踩死了。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裡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後,杜康把看到的情況,向其他保管糧食的人講了一遍,又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嚐,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有人建議把此事趕快向黃帝報告,有的人卻不同意,理由是杜康過去把糧食黴壞了,被降了職,現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裡,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不殺他的頭,也會把杜康打個半死。

杜康聽後卻不慌不忙地對大夥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嚐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一種元氣,並非毒水。

五千年前,杜康和黃帝那件不得不說的大事

黃帝沒有責備杜康,命他繼續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

倉頡隨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從這以後,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開始出現了。後世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