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修学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2012年,该专业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之中。

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懂艺术、懂经济、懂市场、懂管理、能创造、会设计,能在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教育发端于“师徒制”,在自然经济占据支配地位的古代社会中,手工匠人向徒弟传授技艺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意义上中国的高等设计教育发端于清朝末年,早期以工艺教育的形态在工艺学堂中得以实现,其专业性质较为混杂,尚保留一定程度的工程学科色彩,课程教学受日本影响较为深刻。

中华民国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则主要寓于图案教育形态之中,这一时期各大美术院校所设的“图案”、“实用美术”等专业己逐渐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范畴较为贴合,并结合了欧美的办学经验进行课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依托王艺美术教育形态下的装演美术或装演设计专业得以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理念受前苏联影响,基本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课程体系。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

1961年,文化部颁布的《高等工艺美术学校教学方案》首次以国家文件的形式对工艺美术教育形态下的专业课程加以规范。

1979年,文化部颁布《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试行方案》,对1961年的方案作了改进,结合了学分制,划分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对专业实践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内举行的几次工艺美术相关专业教学座谈会,部分专家就所在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讨,普遍提出了应当对不同专业的造型基础课加以改进以适应专业基础课教学需要。

20世纪90年代,在“日用品工艺化”的口号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入设计环节,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学者纷纷对此前装演美术或装演设计专业着重于对小规模“专才”培养的现状加以批判,它们认为在工业规模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大规模培养具有设计能力的“通才”才能适合当下及未来的市场需求,正是在这一时期,工艺美术教育逐渐向艺术设计教育转型。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

21世纪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主要寓于艺术设计教育形态下的平面设计专业。

2012年,艺术学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其下属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之中。

2016年,中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校达到了569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