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生取義,大宋最後的風骨

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可謂是一表人才,絕對的顏值擔當。他二十歲高中狀元,入朝為官,年紀輕輕,取得如此成績,前途不可限量!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然而,他性格耿直,敢於直言,因得罪權貴,曾一度被貶,後又臨危受命,拯救南宋大廈於將傾。他堅持戰鬥,抵禦侵略,在兵敗被俘後,寧死不降,最終面南跪拜,從容就義!他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詮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真諦。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一代文人,官至宰相,著名的愛國詩人、民族英雄。他自幼立志做“忠肝義膽”之人,但卻生不逢時,趕上了山河破碎,大廈將傾的南宋末年。文天祥,性格豁達,為人正直,人們對他的氣節、志向都很敬佩,但現實是殘酷的,他的耿直不斷遭到朝中大臣非議,又得罪了宰相,於是被彈劾罷官,後又被朝廷啟用,可謂仕途坎坷,一波三折。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公元1275年,蒙古大軍入侵,南宋王朝搖搖欲墜,朝野上下亂成一團,文武大臣紛紛棄官逃命。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在這國家危難之際,39歲的文天祥挺身而出,這位昔日的狀元郎,變賣家產,招兵買馬,聯合各地義士,組建救國軍。他東拼西湊,集合了幾萬人的隊伍向臨安(南宋首都,今杭州)進發,當有人勸他,帶領臨時拼湊的隊伍去迎戰強大的蒙古軍,無異於以卵擊石時,他回答:國家危難之際,明知不自量力,但也別無選擇,如果此舉能喚起民眾的鬥志,就算死也是值得的。當時的文天祥已抱定必死之心,要與國家社稷共存亡。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當蒙古大軍逼近臨安城時,南宋的左右丞相都逃跑了,無人可用的南宋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全權負責與蒙古軍的談判......

當一個王朝即將覆滅,放眼望去,那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權貴高官們紛紛倉惶逃命,而能留下來同生死、共患難的卻是一些平時不太被關注的人,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人性的美醜善惡再一次暴露無遺,令人汗顏!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臨安城的陷落只剩時間問題,蒙古大軍志在必得,他們沒有想到,這時候與他們談判的文天祥,卻生死不懼,竟敢義正言辭的跟他們抗辯爭論,於是一怒之下,拘押了文天祥,幾天後,臨安陷落。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臨安陷落後,苦苦支撐的南宋殘餘勢力輾轉南撤,被押解的文天祥,在途中逃脫,南下與南宋殘餘匯合,繼續戰鬥......在南宋王朝的末日裡,有那麼一批人,他們在用生命捍衛國家和自己的尊嚴,他們要用自己的鮮血譜寫最後的輝光,文天祥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他們一起堅持戰鬥到底,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帶領義兵,頑強戰鬥,苦苦支撐,也曾一度收復部分失地,但終被強大的蒙古軍擊敗,他率領殘兵一路轉戰,最後到達廣東的五坡嶺,在吃飯時遭突襲被俘:

圖:文天祥被捕處,位於廣東省海豐縣五坡嶺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身在敵營的文天祥,堅持不向敵人跪拜,當被要求勸降其他繼續抗爭的南宋將領時,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但我也絕不背叛。在押解途中,他目睹了南宋的滅亡,寫下了這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名氣很大,是南宋軍民頑強不屈的精神領袖,蒙古人敬佩文天祥的忠肝義膽,禮遇文天祥,一次次的勸降他,忽必烈對他許以中書宰相之職,但文天祥卻說:我身為宰相,不事二主,我沒能救國,但也絕不背叛,只求一死。

文天祥在被關押了三年後,忽必烈再次提審他,仍希望他可以歸順,為自己效力,但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降,非常淡然的說只求以死殉國。幾天後,在那個北風凜冽的寒冬臘月,文天祥被處死了,臨受刑前,文天祥面向南方故國跪拜,而後從容就義,這一年他47歲。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丞相祠:文天祥被囚禁的地方,位於北京東城區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的赤誠之心,日月可鑑,他的愛國情懷打動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救亡圖存前赴後繼。他明知南宋大勢已去,仍堅持抗爭到底,他明知會失敗,卻也敗的轟轟烈烈,他無愧於內心,無愧於天地。文天祥堅持抗爭、寧死不降、捨生取義的民族氣節驚天地、泣鬼神,他的堅貞不屈令後世無限敬仰,他的精神世世代代激勵著國人。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是國家的脊樑,是中華歷史上捨生取義的楷模,他也是大宋王朝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文天祥,大宋最後的風骨

請關注歷史滋味,精彩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