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導語: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於羅馬,享年37歲。

談到文藝復興,我們很容易會想到那個熟悉的鐵三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位,不僅繪畫技術過硬、被同一個男人洛倫佐·美第奇"包養"過,而且師出同門,都受教於"金牌導師"委羅奧基。但相比兩位驚才絕豔、個性鮮明的師叔,小拉斐爾的存在感就比較低了,很少有人瞭解這位畫家的個性,對他作品的認識也遠不如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一、"神的偷竊者"為什麼他能夠跟這兩位藝術大師並駕齊驅了幾百年?他又憑什麼能讓歐洲畫壇近四百年都在模仿自己?總結起來,他與王羲之一樣,都是那種能夠博取百家長的藝術家。他學習能力驚人,被佛羅倫薩人民稱為"神的偷竊者"。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溫和,對教皇和委託人可以說是有求必應,這是他一生得到了多位教皇賞識的原因。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拉斐爾圖天才嶄露頭角,從模仿天才開始。拉斐爾模仿能力之強,學習能力之高,在當時甚至讓米開朗基羅都忌憚幾分。在繪製西斯廷天頂畫的時候,米開朗基羅特地叫人把天頂畫封了起來,教皇都不能看。但防火防盜防不住拉斐爾,他很快買通了建築設計負責人,趁著深夜偷偷摸摸來到西斯廷教堂觀摩。拉斐爾整整看了一夜,回去就將米開朗基羅加入了自己的畫作《雅典學院》中。如果仔細觀察《雅典學院》,你會發現畫作中的那些男性形象,多多少少帶點米開朗基羅繪畫的風格。而且出於對大師的敬佩,拉斐爾直接把米開朗基羅的臉畫了上去一單獨坐在第一級臺階上的赫拉克利特,臉的原型就是米開朗基羅。當然,拉斐爾這個"學習黑洞"的模仿對象並不只米開朗基羅一個。我們在拉斐爾年少時期的手稿中,還發現他曾大量臨摹、研習達.芬奇的構圖,那幅讓達.芬奇一戰成名的《蒙娜麗莎》,就被拉斐爾反覆琢磨過。在拉斐爾手中,蒙娜麗莎仍舊美麗,不過洗去了神秘和不安,變成了拉斐爾式的安寧、美好。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拉斐爾畫的圖16歲那年,拉斐爾來到藝術家的"聖地"佛羅倫薩,走進畫家佩魯吉諾的畫室學畫。他不再以學生的名義繪畫,而是能夠以獨立的身份簽訂繪畫合同了。達·芬奇從14歲跟隨委羅奧基開始,用了十一年時間才創辦自己的工作室,而這些,拉斐爾用了不到4年。達.芬奇的高光時刻出現在中年,米開朗基羅更是活到89歲的長跑藝術家,跟這兩個藝術高峰並駕齊驅的。藝術史學家克里斯托夫·特內斯明確說過:"他從未想要與眾不同,他只想做得更好。受益於對前人的深入理解,他從中摸索出新的藝術道路,由此通向巔峰。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拉斐爾畫的圖二、溫和的美少年試想一下,如果把文藝復興三傑出現在你眼前,你會跟誰說話?是看.上去很憤怒的米開朗基羅?還是把自己藏在陰影裡的"科學狂人"達芬奇?還是笑容溫和麵容姣好的拉斐爾?先不論我們怎麼想,在當時的教皇的眼中,跟米開朗基羅合作,得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這個畫家脾氣特別差,完全不聽你的任何意見;選達·芬奇?大概率你這個畫是畫不完的,他還容易花你的錢搞別的事情。只有拉斐爾,長得俊秀不說,而且活好不脫稿,你提什麼意見他都願意接受。拉斐爾就這樣成為了教皇的"掌上明珠"一終於有 個藝術家能重視一下自己了!當時教皇在任命新聖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築師的時候,候選人其實有三個,想想在前兩位手裡吃過的虧,還是拉斐爾比較靠譜。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教堂圖說實話,拉斐爾比不上達·芬奇的創造力,也比不上米開朗基羅對肌肉走向的精準把控。據說當時羅馬挖掘出來一個古典時期的雕塑《拉奧孔與兒子們》,但拉奧孔缺個手臂。拉斐爾認為胳膊是直的,米開朗基羅則認為胳膊是彎曲的,這樣才能表現出肉體上的那種痛苦。討論良久,最後以全體教職人員站拉斐爾告終。但後來原裝手臂出土,事實證明拉斐爾是錯的,拉奧孔的胳膊果然彎著的。但這些沒有消減教皇對拉斐爾的喜愛,在拉斐爾37歲生日的前兩星期,教皇還派人送信給拉斐爾。

三、美的典範樹立者提到拉斐爾,不得不說他的聖母像,就如同說王羲之就不得不提他的《蘭亭序》。1514年,拉斐爾在西斯廷禮拜堂完成了油畫《西斯廷聖母》。對比另外兩位天才,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憂鬱神秘;而米開朗琪羅的筆下的女性呢,個個健壯如牛,充滿了男性的線條感。而在更久之前,畫家們的聖母像往往是呆滯刻板的,過於莊重,反而失掉了生命力。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拉斐爾圖他的聖母是柔和的,沒有噴薄而出的力量感,也不神秘,聖母就是美好和慈愛的化身,帶著任何一個平凡美麗母親的眉眼與氣息,帶著人間的慈悲和愛,成為了以後歷代聖母像的範本。將聖母帶回人間,這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至今,歐洲對女性美貌的最高評價依然是:"你美得像拉斐爾筆下的聖母一樣。"但是,這樣溫和、寧靜、驚才絕豔的青年人,卻被37歲這一年的一場高燒帶走了。死後,他被安葬在羅馬萬神殿,紅衣主教彼得羅·本博親自為他題寫墓誌銘,上面刻著 :"這裡安息著拉斐爾,當他在世時,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當他謝世時,又怕隨他而去"。

結語:喬爾喬.瓦薩里,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評論家曾經說:"拉斐爾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優雅的用色,細膩豐富的表情描繪,很多人看來這些都是米開朗基羅不具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