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導語:提及文藝復興,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個14世紀至17世紀在遙遠的歐洲大陸興起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科學與藝術的運動。然而,時代的久遠與空間的遙遠彷彿一層層面紗,文藝復興的真實面貌與背後的深刻內涵似乎總是遙不可及,給人以虛幻縹緲之感。

本文筆者將從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興起原因等角度出發,對文藝復興的本質進行深刻剖析,並以文學領域為例,具體介紹文藝復興的深遠影響與取得的重大成就,使讀者對這場文化盛宴與思想變革有更加清楚的認知與理解。

文藝復興背景介紹:走出中世紀的陰影

歐洲的"中世紀"在大眾認知裡,似乎永恆與"黑暗"(dark)一詞聯繫在一起。然而,雖然這個聯繫不無道理,卻也不是絕對的。首先,"黑暗的中世紀"無疑是一種以西方為中心視角的命名與修飾——歐洲與羅馬帝國的原領土不可否認地遭受著社會的衰落蕭索與整體秩序的混亂不安;但是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在這一時期卻是處在繁榮向好之境,例如,繼承發展於羅馬帝國的拜占庭帝國,在這一時期正是統治最為穩定、影響力最為深遠的鼎盛。

事實上,真正象徵著歐洲中世紀的標誌物應該是天主教會的極權統治、巨大影響以及政治上的動盪飄搖。天主教會把希臘和古羅馬的哲學思想、文學創作觀等視為異端邪教,並認定這些思潮為教會權力的威脅,打壓其發展和傳播。因而,種種因素導致中世紀的主要特點就是共同統一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觀念。任何不同於天主教會的思潮與意識形態都沒有存在的空間。

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中世紀時期的天主教堂

文藝復興的歷史原因: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文藝復興強調古典文化的重要思想與觀點,它的興起標誌著歐洲中世紀的落幕,也吹響了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的號角——揭開了歐洲現代歷史的序幕,通常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歐洲的分界線。

關於文藝復興起源的歷史原因,歷史學家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仍有以下幾個基本的觀點已經成為共識。

對於"發現"的渴望

儘管歐洲的教會與修道院一直都是大量手稿與文案書籍的儲藏地,學者們在這一時期對這些資料的態度卻發生了顯著的轉變,也由此激發了對古典著作的探索熱情。十四世紀的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曾經寫下了自己對嘗試探索這些古籍的強烈慾望。

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意大利詩人、文藝復興代表人物之一彼特拉克

不斷上升的識字率與中產階級的興趣更是加速了這一現象,古典著作被廣泛閱讀;為了給更多人提供閱讀的機會,大量藏有古籍的新圖書館也建立起來。

古典著作的重新引進

在中世紀時期,許多希臘羅馬的經典名著都被隨意地遺棄一旁甚至毀壞,有幸得以保留下來的古籍則大多被藏在拜占庭帝國的教堂和修道院裡,或者是中東地區的首都城市裡。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些古籍被商人和學者發現,並且重新運回歐洲。

例如,1396年,佛羅倫薩成立了第一個教授希臘語的學術中心。拜占庭學者赫裡索洛拉斯被聘請過來,他從東部帶來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實際上,隨著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消亡,數量眾多的古希臘著作被帶到了歐洲。

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拜占庭學者赫裡索洛拉斯

印刷工藝的興起

十五世紀中期印刷工藝的產生和興起也為文藝復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比於傳統的手抄式傳播方式,印刷工藝的出現毫無疑問使得大量的書本能夠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廣泛擴散。新的思潮可以通過圖書館、店鋪、學校等途徑迅速傳播,這種新的方式帶來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

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1440年前後印刷工藝的發明

同時,書本的唾手可得也加速了文學研究本身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觀念的不斷創新與研究,歐洲許多國家也開始建立大學等順應這一時代潮流。

文藝復興的實質:人文主義思潮的歡歌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思考的方式。事實上,人文主義思潮是文藝復興最早時期的表現方式,許多學者也認為人文主義思潮既是文藝復興的原因,也是其結果。

人文主義挑戰了中世紀所謂"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墨守成規的思考模式,打破了教會傳統的、因循守舊的陳詞濫調,為自由思考打開了一扇明亮的天窗,從此以人為本的陽光開始照耀沉睡已久的歐洲大陸。

文藝復興也是以人為中心的哲學思想的再次湧現,以探索閱讀古希臘羅馬典籍為具體實踐途徑——這個看似帶有濃重懷舊色彩的文化運動實際上卻推動了新興自由思潮的發展,間接推動了歐洲其他方面的社會變革。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巔峰與輝煌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許多文學家、作家等至今依然影響深遠,他們首先採用的許多文學創作手法、思想以及哲學觀點等也得以流傳千古。本文筆者以威廉·莎士比亞以及但丁·阿利吉耶裡為例,重點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創作特徵及其不可磨滅的意義。

威廉·莎士比亞

無莎翁,不文學。莎士比亞對英國文學的貢獻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他對英語語言本身的貢獻——他在創作的過程中極大了豐富了英語詞彙,創造了數量繁多的短語和習慣用法。此外,他筆下的文學人物形象立體鮮活,富有"人"的鮮明特徵,為歷代作家提高了典範。

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威廉·莎士比亞

但丁·阿利吉耶裡

但丁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著名詩人,其代表作《神曲》描繪了他自己想象中的地域、煉獄與天堂之遊。《神曲》全詩結構複雜、含義深刻,語言描述更是無比優美。儘管表面的主題仍是宗教與神學,但丁以隱晦的手法刻畫了文藝復興使者們道路上的重重困難。

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綻放人文之花

但丁·阿利吉耶裡

結束語:文藝復興運動與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否定了以神為中心的中世紀意識形態,為新的自由時代到來吹響了號角。文藝復興的歷史原因主要包括古希臘羅馬著名典籍的引進、學者們的探索熱情以及客觀上印刷產業的出現。英國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與意大利詩人但丁作為這一時期文學家的典型代表,見證了這個時代曾享受的輝煌與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