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馬戛爾尼訪清。這位來到遙遠東方大國的使者,身上肩負著英王喬治三世所賦予的重大使命,那就是與清王朝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以及互相通商。本來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但最終雙方因“跪拜之禮”而產生巨大矛盾,直接導致了清朝與英國第一次國家間交流的失敗。

實際上,這場“事故”中關於“跪拜之禮”爭論的背後,反映的是當時清朝與英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間關係理念。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馬戛爾尼跪拜乾隆帝的漫畫

清帝國自認為是“天朝上國”,其他一切國家都應該臣屬於“天朝”。而當時清王朝把他國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屬國,即朝貢國;二是不在帝國影響下的外國,這些是“夷狄之國”。而不論是那種類型國家派來的使者都應該向皇帝行跪拜之禮。這對於清王朝來說已經是慣例了,而且事關帝國尊嚴與權威。但當時的英國深受歐洲現代國際關係理念的影響,認為各國是完全平等的,怎麼能屈尊下跪呢?使者的下跪不就等於是國家下跪了嗎?因而雙方談崩了,馬戛爾尼灰溜溜地回去了。

這個對後來歷史影響深遠的事件集中折射了當時清朝的對外關係政策。由於清朝是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加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因而在鴉片戰爭前,清朝與外國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和官方交流(屬國除外,它們會來上貢),清朝對這些國家也非常的“鄙視”,也不願意與之建立正式的關係。就連在廣州一帶的外國商人都沒有資格直接見到當地的官員,只能通過朝廷特批的“行會”間接地與官員打交道,更不用說想和朝廷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了。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廣州“”“十三行”

然而,在當時清王朝對外關係中,有一個國家完全不一樣。它不但經常與清王朝進行邊境貿易,甚至兩國還簽訂過正式的國家間條約以及互派使者,並且存在正式的官方交流。這個清朝對外關係中唯一的特例就是沙皇俄國。

一、清朝早期與沙俄的關係:曾互相要求對方臣屬到俄國讓步

眾所周知,沙俄本來與清朝相隔十萬八千里,雙方是那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然而到了明末清初之際,沙俄向西伯利亞地區擴張,逐漸到達了清王朝東北黑龍江流域一帶。清朝入關後,雙方曾進行過正式的接觸。然而,在最初的交往中,雙方都認為應該臣屬與對方。

清王朝不用說,擁有“天朝上國心態”,認為沙俄也只不過是北方的一個“部落”罷了,自然該對大清俯首稱臣。俄國這邊同樣也是基於“沙文主義”的大國心態,認為清皇帝應該臣屬沙皇的統治。可以說在這個時候雙方都是互相鄙視對方的。這種心態體現在最初兩國的交往中。

1656 年順治皇帝在給沙皇的詔書中寫道:

大清國皇帝敕諭俄羅斯國察罕汗。今爾誠心向化,遣使進貢方物。朕甚嘉之。

1653年當時駐守尼布楚的俄國官員奉沙皇之命頒給出訪清朝的俄國使者的訓令是:

清帝亦求得沙皇陛下恩澤,歸依於我沙皇陛下最高統治之下。

由此可見,清朝初年時,雙方的最高統治者都把對方當作臣屬國一樣看待,想讓對方俯首稱臣。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順治皇帝

當然,後來實際上雙方都沒能達到目的。沙俄通過與清王朝的數次打交道以及通商等行為知道以清朝的實力是不可能讓其臣服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沙俄在遠東也沒有太多的資源和力量與清朝較量,它不可能不顧歐洲的擴張而在遠東投入太多。

而清王朝這邊也在交往中知道不太可能讓沙俄臣服,再說其遠東之地也沒有太多價值。因而在後來也沒有把沙俄當作是屬國一樣,但是仍然認為其只不過是一個“俄羅斯國察罕汗”。而且在康熙和雍正年間的清朝官方文件中也依然把沙俄列為朝貢國,實際上還是在心理上想把俄國納入“東亞封貢體系”之中。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因而到了乾隆時期,清王朝就不再把俄國納入其中了。

反觀沙俄,倒是挺真誠地接受了清朝的規矩。在派往清朝的使者中他們基本上都按照清王朝屬國那樣,在覲見皇帝的時候,行跪拜之禮。由此可見,沙俄至少還是接受了清朝是一個平等國家的理念,而且為了和清朝的邊界貿易,還做了一些讓步。沙俄在與清朝的長期交往中始終堅持保持國家間的平等關係。

清朝這邊雖然始終沒有把沙俄當作一個平等的國家,但是在後來的雙方交往中還是可以看出,清朝也做了一些讓步,對待俄羅斯還是和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區別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地緣政治因素。接下來小編會談及這個問題。

二、清朝與沙俄坐下來談判:某種程度上認可了沙俄的平等地位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尼布楚條約》簽訂影視劇片段

沙俄一直以來覬覦清朝黑龍江流域,由此多次侵犯該地區。在清朝兩次雅克薩戰役後,沙俄的入侵計劃基本上泡湯了。但是清朝的北部出現了準噶爾叛亂危機,為了集中力量對付這一危機,清朝很快與沙俄達成了協議,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清朝還是做了一些讓步,不但允許俄國商隊來清朝都城貿易,還許其在邊境互市。

一是1727年的《布連斯奇界約》

1689年的條約暫時解決了清朝與沙俄之間的糾紛,而且還准許沙俄通商。可以說作為“天朝”的清政府已經算是給足了沙俄面子,當時連英國、荷蘭等世界強國都沒有這種資格。但是沙俄侵略野心不斷,它總是製造事端。

面對這樣的局面,1724年雍正皇帝下令停止了與沙俄的貿易,這樣沙俄損失一下子就大了,與清朝的貿易對其經濟發展極其重要。因此俄國為保住這一財源,就於當年派出談判代表赴清朝談判。最終雙方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

根據此條約雙方解決了北部中段接壤地區的糾紛,此外清朝還允許俄國每三年派遣最多200人的商隊來清朝京城通商,派遣學生來清朝學習。

二是1728年《恰克圖條約》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恰克圖條約》劃定的邊界

這是一個清朝與沙俄之間關係的總協定,清王朝給予沙俄實實在在的“優惠”。該條約首先是重申了以上兩個條約確立的原則不改變。接著規定了俄國商對可以每隔三年來清朝貿易。為了方便兩國商隊和運輸人員中途休整,特開闢兩國邊境上的恰克圖為兩國陸路邊界貿易地點。

要知道,當時清朝可是隻有廣州“十三行”為對外貿易的“窗口”,而且還不能與官方打交道。這次單獨為沙俄開闢一個貿易地點,可謂是格外的大禮包了,也是清王朝的大讓步了。

最後,在宗教問題上清王朝也是“格外開恩”。條約規定特別允許俄國在清都城建造東正教堂,進行傳教活動。為什麼說這是對沙俄的“格外開恩”呢?因為早在康熙皇帝晚年,清王朝出於自身文化統治的安全考慮就完全禁止了天主教徒在清王朝的傳教活動。因此可以說這是單獨給沙俄開綠燈了。

由此從這兩個條約,尤其是最後一個條約來看。當時清王朝能以這樣的姿態與沙俄坐下來通過平等的談判解決兩國存在的問題已經是“破天荒了”,這一行為本身就在實際的關係中表明清朝把沙俄當作是一個“平等的國家”看待,即使內心依然是鄙視的心態,但實際行動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更不用說在這些條約中清政府還作了如此多的讓步,以及給予沙俄這麼多的優惠。

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沙俄在當時清王朝的對外關係中擁有特殊的地位。大家看後來馬戛爾尼僅僅因為一個跪拜之禮的爭論就被冷落了,最終一事無成。可見清王朝連當時的大英帝國都不放在眼裡,要知道1793年的英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了,海上霸主。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七年戰爭後的英國及其得到的殖民地

清朝之所以對待沙俄採取完全不同的對外政策,主要還在於地緣政治的原因

清中期以前,北部經常不穩定,不時地發生叛亂,還導致大批人口逃亡沙俄境內,給清王朝帶來較大的損失。出於這種考慮,加上清王朝也不得不承認沙俄是一個不太好對付的對手,因此不得已才破例的給予沙俄和其他國家完全不一樣的待遇,為的就是換取北部的和平,不至於給清王朝的邊疆帶來雙重壓力。

除此之外,前面我們也談過,沙俄在與清朝的對外關係來往中基本上按照了清朝的禮儀要求,滿足了清朝的帝國尊嚴與權威,或許這種因素對於清朝這個“天朝上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馬戛爾尼就是例子。在這種情況下,清朝對沙俄的特殊待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兩國之間使者的來往:直接體現出清朝對沙俄的特殊待遇

要說清朝與沙俄簽訂條約以及給予沙俄優惠是較為間接地體現對沙俄的特殊待遇的話,那清朝接待俄國使者,並且還派出使者訪問沙俄就更加直接的體現了這種特殊性。

前面我們說過,清朝與除她自身的臣屬國,如古代朝鮮、安南(古代越南)、琉球等以外是不會和外國發生正式的官方關係的。即使是那天跑來了一個外國使者也得按照臣屬國來進貢一樣對待,然後賞賜點東西就把這些“夷狄之國”使者打發走了。根本不存在建立正式的交流渠道,也更不可能平等對待了。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大清帝國周邊的屬國

然而,俄國卻稍微有些不太一樣。雖然清王朝實際上也把這些俄國使者當作臣屬國的使者,沙俄使者一樣得跪拜清朝皇帝。但是不一樣的是清王朝與沙俄卻通過這些使者建立起了正式的官方來往通道。

前面我們說到,由於兩國地緣上的緊密現實關係,清王朝不得不以商業利益上的讓步換取北部邊界的和平。由於談判條約的需要,或者是關於商業來往的需要,鴉片戰爭前的清朝時期,尤其是清中期,沙俄經常有官方的使者來清朝交流。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非常令人羨慕的,除俄國以外,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資格。不過前面也說到,這件事上,沙俄是讓了步的,正如馬克思說的那樣:

他們(指歐洲早期來華的商人)實際上沒有同清朝進行貿易,就連跟兩廣總督直接聯繫的權利都得不到的時候,俄國人卻享有在清朝派駐使節的特權。固然,據說這種特權是俄國甘願被天朝計入中華帝國的納貢藩屬之列才換得的”

清朝這邊也充分體現了對俄國的特殊禮儀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1729年,沙俄新的皇帝彼得二世即位,為了慶祝新沙皇的登基以及說服沙俄在準噶爾戰爭中保持中立姿態。當時清王朝的皇帝雍正還派出使者出訪俄國。這是清朝歷史上,也是古代封建帝國曆史上一次破天荒的大事,“天朝上國”能主動派遣使者到另外一個國家去祝賀新皇登基,可謂是頭一遭。這也是清朝第一次派遣使者到西方國家。再對比一下後來的馬戛爾尼,區別再次暴露無遺啊。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馬戛爾尼

由此可見,沙皇俄國在清王朝的對外關係中一直以來都是處於非常特殊的地位的,清王朝不但接受了沙皇的使者,還派出使者出使沙俄,充分證明了兩國關係的特殊之處。

四,簡單總結一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體上知道了這麼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在清王朝早中期這麼一段時間裡,清朝在對外關係中是特別的“自傲”的,對於外國僅僅是留下來一個廣州“十三行”作為貿易的窗口,這些來貿易的商人還不能和清朝政府官員扯上關係,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機會和資格與清政府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以及進行官方往來。

但是,沙皇俄國非常的特殊,由於地緣政治的需要,雖然清朝在內心是“鄙視沙俄這種夷狄之國”的,但在兩國的對外關係中卻給予了沙俄特殊的待遇。不但准許其與清朝通商,還能與其談判簽訂條約,甚至能互派使者前往對方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宗教交流等各方面都給予了沙俄不一樣的待遇。由此可見沙俄與其他國家是完全不同的。

清朝對外關係中的一個特例:沙皇俄國擁有不一樣的待遇

清帝國

當然,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這種做法也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沙俄的野心,最後的結果是沙俄對清王朝的危害極大。

參考文獻:

《國際關係史(近代捲上)》、《從中俄伊塔通商章程看清代外交》、《論中

俄恰克圖貿易與晉商發展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