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有众多杨再春先生粉丝问到类似下面这些问题:


杨再春的书法到底属于什么风格?


杨先生写的字怎么看上去很有碑味儿?


从专业的角度应该如何理解、评价杨再春书法?


墨人小编今天就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专业文章,帮助网友们更好的从专业角度解读再春先生的书法特点、风格。此文为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怀壮志——杨再春书法作品集》序文,作品集内容为杨再春先生2011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同名展览之所有作品合集。


张辛,字此夫。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和书画鉴定家、书画理论家、书法家、古诗文、碑志写作名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直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书画馆秘书长、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中国最早的考古学博士之一。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正文


杨再春先生要在中国美术馆办书法个展,作品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王明舟社长和张黎明总编要我为作品集写几句话,再春先生随后又专此给我通了话。作为小弟,作为老友哪里敢有负盛情,于是战战兢兢地应允了。其实我十分应该,也十分乐意借机说说杨再春书法。只是仰之既久,心仪也湛,面对在当代书坛有如此影响的杨再春书法,不敢冒然置喙,不能不“鞠躬如也”,“勃如战色”。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再春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是北大燕园书画社的老朋友,1979年为北大燕园书画社的创立时他作出过贡献。1989年我在北大主持首届书法研究班时曾应学员要求,邀请再春先生和学员们在北大举行座谈,自此过从渐多。再春先生颇有旧时文人味道,喜欢古董,于是友谊日以见长。一同参加笔会,一次次领教杨先生的作品和书论大作,使我见识了杨再春书法。


清人董棨说:“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性灵。”这实际道出了书法以至诗、画创作的通则。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品,规矩是古人创立的,律诗的规矩由唐人成就,中国画的规矩由宋人完善,书法的规矩则由二王创立,这是历史的产物,是基于中国既定文化心理结构特征,在特定人文背景下创生的。唐代是诗的时代,诗的国度,上至皇帝,下至布衣,基本能诗;而“中国文化造极极于赵宋”(陈寅恪语);二王时代,则“王与马,共天下”(田余庆语)。


因此规矩创制,在所必然,无以再造。而更重要的是正由于这些规矩的诞生使书法,使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得以确立,也正由于这些规矩使中国艺术独步世界艺术之林,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因此我们今天所谓艺术实践无非也只能是运用古人这些规矩,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内在生命意兴。黑格尔说:“只有纯机械的技艺达到毫无滞碍的时候,艺术家才能自由地塑造形式。”规矩、技艺是有限的。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有限性的规矩、技艺,才能由此及彼,表现情感,进入无限的艺术境地。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不用说,杨再春,杨先生是懂规矩,守规矩的书法家,这是首先应予肯定,值得大力表彰的。再春先生从束脩之年即投师问道,用力于斯,用心于斯,几十年克勤允恭,临池读帖,心慕手追,终日纥纥,从不懈怠。因此才拥有了今天如此之功力,当代书坛少有达到的功力。当然这与他先后投师黄高汉先生、郑诵先先生有直接关系;也与他的职业,多年从事图书出版,又举办书法讲座,编著书法书论集有直接关系。


条幅


90*20 cm


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句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当年徐悲鸿先生揭示不少热衷于书法,自龆龀以至白发,竭终生之力而最终不过成就一字匠的原因是三个字:“不明道”。那书法之道是什么?或者说书法为何物?一言以蔽之,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而汉字是视觉形象的统一感与语音、语意的统一感相一致的文字,有先天丽质,由点线构形,因此书法是点线艺术,是线条艺术。


中堂


83*45 cm


毛泽东·五律·张冠道中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那线条是什么?线条就是纹理,条理,肌理。肌理是事物的内在构成和共性构成。我们的先人选择了线条作为中国艺术的形象组织和主要表现手段,用内在的肌理,用线条抒发内在情感,表现内在心灵,体现出无以伦比的智慧,所以毕加索说:“世界上的艺术中国第一”。因此归根到底所谓书法创作无非就是点线制作,线条制作。而使点线产生审美价值,则莫过于先贤所强调的“用笔”。于是用笔还是为笔所用就成为鉴别书法艺术成就的基本标准。杨再春书法之所以获得成功,之所以有如此社会影响关键就在这一点。


中堂


136*58 cm


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


再春先生用笔很讲究,翰不虚动,匠心独运,心手双畅,得法合度,正如刘熙载所说“笔笔还其本分”。也就是起笔、行笔、收笔,实实到了,笔到,力到,气到。点是点,横是横,撇是撇,捺是捺,不闪避取巧。笔道齐整而坚挺,粗细兼施,方圆得宜。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有藏有出,该藏则藏,该出能出。绝不像时下那些拿着毛笔当硬笔来耍的人那样一味“玩线条”,要么笔根硬擦,要么侧锋乱抹,笔道只有粗细,不讲起收,不敢也不会出锋。


大中堂


122*113 cm


李大钊 句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正因为书法选择了线条作为表现手段,因此也就决定了书法的基本属性:形上追求。也就是说书法绝不以具体的客观事物作为可资描绘的对象,书法不是造型艺术,她追求的是高蹈的情致,是自由的精神。因此古人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异。”强调用笔为上,结字,章法则次之。而所谓结字则有不二法门,就是米芾所谓“背字形”,就是董其昌所谓“把晋唐人字,一一录出,时相参取。”再春先生于此确有深刻体会,所以结字有根有由,秀外惠中,不浮不躁,势正意和,时有出新,但不失古意。


三条屏


271*65cm*3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绝不像时下那些急功近利者流那样一味地“玩造型”,“师心自用,私意出之”。要么离奇苦怪,聚墨为体,任笔成形,片面追求外在的感官刺激;要么村妇言庄,弄姿作态,规划尺量,四平八稳。因为再春先生知道米芾早就说过“书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


十六条屏


232*50*16 cm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我常说书法欣赏的标准主要有二字:一是文,二是古。也就是说判定一件书法作品,一是看是否文气,二是看是否古气。“文”则说明其修养,在当今如此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静下来,不诱世讹,潜心修为,作品能透出一种文气,自难能可贵;“古”则说明其功力。只有以古为师,掌握规矩,融会贯通,转益多师,进而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这才能谈得上书法艺术创作。或者形象一点说,把一件作品放进古人堆里,不乍眼,一般说来就是好作品。


小斗方


53*53 cm


毛泽东·七律·咏贾谊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杨再春先生之所以被公认为书法名家,关键就在于他的作品卓然特立,彰显着一种文气和古气。不焦躁,不张扬,淋漓快利,生机一片,微有点画处均体现出地道的规矩法式。用笔纯熟,点画本分,结体有由,秀美雅致,气脉相连,行气贯通。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与再春先生那人高马大,并颇具“墨色”的国家运动健将的体貌迥然不同的文静气息。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惊奇,令人感佩。


如何评价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水平?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人生境界基本有三阶段:求生、维生、乐生。乐生乃是人生高境界,然有趣才有乐。而趣生于情,情生于心。历史上一些学问家、一些艺术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的人文修养,在于他们有心、有情、有趣,在于他们知趣、得趣。因而他们的生活是艺术的,他们的人生是艺术的。再春先生毕生志于书道,深得书法旨趣,取得了成功,收获了乐趣。我相信再春先生一定会由此及彼,一步步提高书艺,一步步提升生命境界,把生活,把生命审美化,走向高尚,拥有艺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