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真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吗?雪崩效应揭开真相

《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真好汉、真英雄;有的人则认为他就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有的读者之所以指责武松是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主要依据就是武松在鸳鸯楼上的血腥屠杀:鸳鸯楼上被武松杀死的一共有十五人之多,其中只有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三人是祸害武松的元凶,由此,他们认为武松就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

在我看来,武松本质上并不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他在为哥哥武大郎复仇的过程中,只是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个罪魁祸首,并没有杀了王婆这个重要帮凶,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本质上并不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那么,为什么后来武松会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由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这三个元凶祸害武松而引发了“雪崩效应”。

所谓的“雪崩效应”,就如同水滴石穿、蝴蝶效应,说的都是由于一个小因素的变化,产生巨大能量,诱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武松之所以会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就是因为被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这三个元凶祸害,而引发了“雪崩效应”,导致了鸳鸯楼十五人被武松杀死严重的后果。

《水浒传》:武松真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吗?雪崩效应揭开真相

武松

武松在为哥哥武大郎的复仇过程中,并没有滥杀无辜

当初,武松误以为自己在家乡清河县打死人了,赶紧逃到了柴进庄上避难,足足一年有余。听说那人并没有被他打死,武松这才想着回乡去看望哥哥武大郎。由此看来,武松并不是那种动辄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

在回乡途中路经阳谷县的景阳冈,碰巧被他打死那只为祸已久的猛虎,一时声名大噪,被阳谷县百姓奉若神明,以打虎英雄的美誉被知县聘为步兵都头。恰巧偶遇哥哥武大郎,才知道哥哥一家已经搬到了阳谷县居住,武松就此安心在阳谷县做着步兵都头。

可惜武松平静的生活并没能维持多久,等他从东京公干回来,等待他的竟然是哥哥武大郎死了的消息。当时的情况是,潘金莲在西门庆和王婆的鼎力相助下,不仅毒死武大郎,还把他给火化了。潘金莲满以为这样毁尸灭迹做得滴水不漏、神不知鬼不觉。

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低估了武松好哥哥武大郎的感情,更低估了武松的智慧、胆识和精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武松竟然能从潘金莲简单的几句应答之中找到突破口,他从团头何九叔那儿下手,拿到了何九叔早就保存好的证据——武大郎火化后的两块酥黑骨头,这就是中毒身亡的有力物证。

武松又从何九叔口中找到郓哥作为人证,带着人证和物证到县衙告官。谁知闻听消息的西门庆,对知县等人一番威逼利诱,知县等人拿了他的贿赂,又慑于西门庆的淫威,竟然驳回武松告官的请求。

武松没有在此事上纠缠,而是顺势而为,采取迂回战术,先以软硬兼施的手段逼问出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口供,随即杀了潘金莲,拘了王婆。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到狮子楼找西门庆算账。经过一番剧烈搏击,武松手刃了杀兄仇人西门庆。

武松这才带着物证、人证以及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人头,押着王婆直奔县衙投案。西门庆一死,让知县没了来自西门庆的压力,他本就欣赏、厚爱武松,便想方设法为武松减轻刑罚,在他的努力下,武松只不过被判处脊杖四十、刺配孟州。脊杖武松的公人都钦佩他是条节烈的汉子,脊杖之刑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做做样子。

武松在为哥哥武大郎复仇的过程中,只是把毒杀哥哥武大郎的两个元凶潘金莲和西门庆给杀了,却没有杀了王婆这个罪恶不轻的帮凶,而是把她拘了,交给官府发落。要知道,武大郎名义上是武松的哥哥,实际上他对武松的恩义犹如父母一般,倘若武松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王婆早就被他一刀给杀了。

《水浒传》:武松真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吗?雪崩效应揭开真相

施恩

张都监等人设计陷害武松,让武松对官府丧失了信任

武松其实是个重情义、知好歹的汉子。在景阳冈打死猛虎,被满县的人尊为打虎英雄,把他抬到了阳谷县衙,知县见他仪表堂堂,又忠厚仁德,当即把武松聘为本县步兵都头。武松对知县的赏识极为感激,在任上尽心尽力。这时候,武松对官府是充满了信任的。

也正因为武松对官府充满了信任,才会让他在为哥哥武大郎复仇的过程中,一找到了物证和人证,就奔县衙告官。告官遭拒后,武松豁出性命,先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再押着王婆,还是去了县衙投案。哪怕第一次告官被拒,武松依旧选择投案,可见这一时期武松对官府依旧保持信任。

武松为哥哥武大郎复仇之后,被判脊杖四十、刺配孟州,却不料,到了孟州之后,他被卷入了当地“黑吃黑”的争斗之中。孟州牢城营管营相公的儿子施恩,利用囚犯在“快活林”开了一家酒肉铺,其实就是利用酒肉铺的幌子坐地收保护费,每月能从中赚到二三百两银子。

武松当初给郓哥五两银子,郓哥说够他们父子三五个月的用度,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够一个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支,施恩从“快活林”酒家每月赚的银子足够二三百户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支,足见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外快。

“快活林”酒家每月的暴利让张团练眼红了,他便想了个法子,从外聘请了蒋门神,由蒋门神出头打了施恩一顿,让施恩两个月下不来床,便趁机夺走了“快活林”酒家。酒家就由蒋门神负责日常打理、经营,而幕后老板则是张团练。

武松来到孟州牢城营后,施恩不断巴结武松,武松得了他的好处,只得为施恩出面,打跑了蒋门神,帮助施恩把“快活林”酒家又给夺了回来。这时候,张团练眼见蒋门神都打不过武松,就另辟蹊径,买通了张都监,和张都监结为兄弟,让张都监出面拔除武松这个障碍。

对于张团练和张都监的幕后交易,武松哪能知道呢?武松见张都监把他请到府里,对他礼遇有加,每日里好酒好肉招待,给他缝制新衣,让他在府里自由出入,还给他馈赠礼物。武松以为张都监真的是因为欣赏他英雄了得,要把他当作自己的体己人对待。

直到张都监“图穷匕见”,武松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了张都监设置的陷阱之中,张都监受张团练委托,要设计陷害他,把他置于死地,好让张团练放心霸占“快活林”酒家。张团练伙同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让武松对官府丧失了信任。

《水浒传》:武松真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吗?雪崩效应揭开真相

张都监

张都监等人要害死武松,让武松灭绝了对未来的幻想

为了争夺“快活林”酒家,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结成铁三角,一起对付施恩和武松。施恩好办,只要蒋门神出面,就能收拾施恩。而蒋门神却不是武松的对手,所以,解决武松,彻底弄死武松就成为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这个铁三角首当其冲的任务了。

张团练和张都监先是通过买通知府等人,想要直接名正言顺地判处武松死刑,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一劳永逸,一次性彻底解决武松,永绝后患。施恩见武松因受他的连累,遭受这无辜之罪,甚至有性命之忧。只得赶紧使银子上下打点,想方设法营救武松。

知府等人既受了施恩的好处,又情知武松明明是受了冤枉,也不愿意被张团练和张都监当枪使,便让武松得以逃脱死罪,只是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知府等人受施恩的好处,脊杖二十时,也有意让人下手打得轻些。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武松心中虽然恼怒张都监和张团练的所作所为,但还没有促使他生出杀心。但刺配前施恩告诉武松的一番话,以及刺配路上察言观色,让武松得知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就是想要把自己置于死地,这就让武松改变想法了,事情就这样起了变化。

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并不想让武松真的顺顺利利去恩州刺配,而是安排两个押解武松的公人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联手,要他们四人在飞云浦对武松下杀手,结果了武松的性命。也就是到了飞云浦,武松才最终确认了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最终目的就是要害死他,让武松彻底灭绝了对未来的幻想。

武松如果想要老老实实去恩州刺配,幻想未来还有重新开启人生的机会,那就不能反抗两名押解公人和蒋门神派来的两名杀手,只能引颈就戮;武松如果要反抗,那就必须杀了这两名押解公人和两名杀手,也就意味着犯了死罪,今后再也别想还有机会过上正常人的日子,武松对未来的幻想就此灭绝了。

《水浒传》:武松真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吗?雪崩效应揭开真相

蒋门神

结语:雪崩效应,诱发了武松在鸳鸯楼上的大开杀戒

武松此前即便是在为哥哥武大郎复仇的过程中都没有大开杀戒,都谨遵法度,只是杀死毒杀哥哥武大郎的元凶潘金莲和西门庆,而把重要帮凶王婆交由官府处置。在杀人之后,武松并没有逃跑,而是径直奔县衙投案。这些都说明武松在本质上并不是个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

后来,武松之所以会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一口气杀死包括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三个元凶在内的十五口人,其实就是被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陷害而逼出来的。就是因为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三人陷害武松,引发了雪崩效应,促使武松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

武松被张团练、蒋门神和张都监陷害,让他对官府失去了信任,也让他灭绝了对未来的幻想,更让他认为鸳鸯楼上、张都监府里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都是陷害他的该杀之人。这就是典型的“雪崩效应”,促使他怒不可遏地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所以,不能说武松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就认为武松是滥杀无辜的杀人恶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