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文章版权归属杨柳风人文学堂【署名版权归属署名作者】



日记②篇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24日。大年夜。

今年开始全面禁止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电视机里播放的春晚只是我打游戏的bgm。只有在里面出现些美男纸的时候我会去舔两眼。难得地把手机开了声音,是为了不错过红包。一轮红包抢下来,我估摸了一下,抢回来几十个,加起来都没有发出去的两三个多。不过大过年的,抢红包也是形式主义,图的就是个气氛嘛。

工作群家人群红包车轮战high了一波之后,顺手打开了朋友圈,在游戏灰屏(角色等待复活)的间歇时间里快速刷了一遍今天的新消息。映入眼角的全是各种新年文案,有简单就发句新年快乐的,各种符号堆得人眼花缭乱的,写得比诗还文艺的,文字不重要就是无时不刻随便什么节日都得来发图秀恩爱的(还数量庞大)。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这么划拉到一局游戏终,看着屏幕上的“您已降至黄金Ⅳ”,我隐约地听见自己的中枢神经处理器自动降低了“愤怒”的情绪等级,发出了另一项优先级更高的指令。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我饿了。

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前半句我可能不服,但后半句是熟悉我的朋友们在我所有的特征中公认度最高的一条——我被迫接受。

撕开了一盒速热小火锅,感觉里面东西着实少了些,又拿了两根火腿肠。看着红色包装上面的狮子(我一直在想它是不是名字就叫王中王),我忽然想起了《非人哉》(微博@非人哉漫画)里面的年兽。人家长这样↓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腾讯漫画《非人哉》爆笑连载中


自动(强行)为您科普“年兽”词条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传统的神话传说总是用很久很久以前来开头。

年兽的故事也没能逃过这个套路。

很久很久以前(冷漠脸),有一座村子叫桃花村(其实这个取名并没有啥意义)。桃花村背靠一座巨大的山,山上丛林茂盛,深林中住着一头叫“年”的妖兽。据说这妖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因为这妖兽嗷叫时发出"年~"的声音,所以被冠上了“年兽”的名字(莫名有点萌)。"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入村,吞噬牲畜伤害人命。没错,非得到大年夜才来。这怪物挺有仪式感的,可能。反正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出村子躲避"年"。直到某年除夕,桃花村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此人银须飘逸,鹤发童颜——用脚趾头都猜得出绝对是个大人物。果然,这个老爷子对村里人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每除夕将至之时,人们就门贴大红纸,屋内燃烛火,将晒干的竹子在院子里烧发出噼啪的声响,后来还发明了火药然后做成爆竹炸着玩。(第一时间不想着拿去征服天下、可见我们的老祖宗真是本性爱玩)“年兽”不敢再来,人们不用再去避难,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风俗越传越广,所以就演变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其实关于人类是如何打响对付年兽的解放战争这回事儿呢,说法不一,版本众多,但也基本上都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比如“年”变成了“夕”,人们在除夕那天打败了“夕,”所以那一天要叫“除夕”。所以是先有年还是先有除夕?所以……?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当年听老师们讲这些故事给我们听的时候,大家都是雀跃的,最后神仙下凡帮助凡人们战胜了邪恶,多么美好的结局啊。

长大了再去回味,总觉得这些故事没头没尾。“年兽” 为什么除夕才出来?平时在山头干啥呢?看抖音吗?他怎么解决平时的饮食问题啊?抓山鸡吗?祸害了人间不少年岁,神仙早干嘛去了呢?非要等到灾害扩大才来治啊?(跟某些西方国家的政府行为惊人的一致)

总之就是很迷。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非人哉》中的年兽在人间生活艰难


我的优点不多——有了问题,就会想去知道答案、去解决——我觉得这可以算一个。现在信息渠道那么发达,百度不行查查知乎,查书不行请教高人。几个点兜转下来,一般都能七七八八get我想要的。最后的结果其实没有很重要(我求知欲旺盛但是不钻牛角尖)就算答案不那么精准、不那么可信,但在过程中我总能多少收获一些新知识。这是我长年保持下列的很重要的学习习惯,个人认为这个优点带给了我很多好处。

吹了一波彩虹屁,继续给大家(强行)科普。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一番查找,发现哪朝的典籍里都没有名为“年兽”的怪物。但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些怪物其实往往会有一些原型,就像我们写小说的时候,其中的角色也来源于生活一样。当然,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总不能一匹马就原样给你一匹马,添加点艺术渲染,变成独角兽,才更有文学意思,人们才会更加要看。以霸道总裁为例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二次元的、电视剧里的、现实生活中的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所以“年兽”是不是有原型?

“年”这个说法、到底是咋来的?

事实上,“年”字的甲骨文“上禾下人”,取禾谷成熟、人负禾之义,《说文解字》对汉字"年"的本义作的注释就是:" 年,谷熟也",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古时候农业是家家户户养家糊口的活计,极受重视,许多风俗都会跟农事相关,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那时候的农业生产力有限,农作物都只能按照自然界的正常生长时令生长,遇上老天不给面子的时候,连正常生长都困难。所以收割是农业社会年中的盛事,而且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于是「年」被(引申)用作周年之年。

顺带说一下,古代最早的年是秋天过的,因为秋天是收成的时候嘛。直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采用司马迁(这个人划重点以后你总会考)等人的建议修改历法,制订了《太初历》,岁首由十月改为孟春正月为岁首。

后来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时间,这里改一改那里修正一下,才完善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阴历

也就是说,“年”字的由来和含义跟古代人的农事有关,跟妖魔鬼怪之流的没有半点干系。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敢情科普了半天,这传说根本不存在的?

是现代人拿来骗娃睡觉的吗?.

你急啥?

小标题有俩问题,这不是还有一个没科普到么?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作为一只上古妖兽、在残酷的现代社会里能屈能伸


其实我们可以不妨思考一下,既然是年兽,那原型很大可能上是个兽类。

故事中的年兽总是除夕才出现,可以理解为这种兽类是冬天才会来作祟。会有会有野生动物专挑冬天骚扰人类吗?很有可能啊,因为冬季食物匮乏,动物很可能会冒险离开它正常的栖息地去觅食。现在四川不是还常有大熊猫去村子里偷鸡捣蛋么(国宝的待遇自然比年兽好多了)。如此一来,迁飞的、不越冬的和冬眠的兽类就排除在外,那候鸟、昆虫、两爬和熊就肯定不是被驱赶的动物了。

别跟我说什么“那松鼠刺猬之类的怎么不列入排除”,这种的还需要列吗??这种还不到人类膝盖板的兽类,靠啥把一村人都吓出去避难啊?

然后再看它会被响声吓跑的特征——这证明它要对声音敏感一些

,于是很多无脊椎动物又被排除掉了,像蛇之类的听力是很差的。


至于怕火光,除了部分异类,大部分的动物都符合这一点特质。然后它又怕红色。是不是联想到了斗牛啊?但牛它是吃素的啊兄弟们……这怪物就算不是肉食类也起码是个杂食类,不然山上的草总是够它吃的吧。所以关于怕红色,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视力不差,或对色彩有一点区别的能力,而事实上很多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分辨颜色的能力极差。比如可爱滴狗子。(上次看见有人在知乎提问,如果给狗戴上色盲眼镜它能分辨色彩吗?理论上应该可以,但狗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人类也不能确认它戴了有用没用……我jio得这提问兄弟脑回路真的绝……)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至于为什么传说里会选红色,那估计跟国人喜欢红色有很大关系了。为什么国人喜欢红色?这个答案有点长,可能得再开个篇幅讲。

所以回到问题上,排除了一部分动物以后,咱们来捋一捋:这“年兽”体型应该比较大,起码看起来得是能唬住人的;对声音、对颜色都比较敏锐;不会冬眠,住在山林里,能给人类造成一定威胁——这样看来,就不得不想到灵长(zhang三声)类了。

灵长类不知道是啥?

你就是啊。

其余还有猴儿啊猿儿啊,都是。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南北朝时期梁宗懔曾写了一本记录中国古代楚地岁过年时风俗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其中这样写道:“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起个大早放鞭炮,来驱赶邪祟之物“山臊恶鬼”,看起来是不是和我们过年的习俗还挺像的?和这个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刘禹锡 《畬田行》里的“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唐代戴孚《广异记·斑子》:“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於大树中做窠。”这里面说“好施脂粉”,其实就可以联想到灵长类那红艳艳的脸孔。

《国语·鲁语下》注:“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富阳有之,人面猴身,能言。” 直接提到了“人面猴身”(对人面有什么误解)

《永嘉记》记载:“安国县有

山鬼,形如人而一脚,仅长一尺许。好盗伐木人盐。” 看看,山鬼喜欢“盗伐木人盐”,行迹暴露了不是?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山萧,一名山臊……如鸠,青色,亦曰治乌。巢大如五斗器,饰以土垩,赤白相见,状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烧人庐舍,俗言山魈。”“役虎”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可以看出这“山魈”在人们眼中的可憎可怖的形象。章炳麟就直接在《噀伧文》说:“毋作山魈,鼠窃狗偷。”

如此综上所述,似乎“年兽”的原型就是古书记载中这一类叫做“山魈”“山鬼”“山臊”的灵长类动物了。

然后百度一下,居然真的有叫做“山魈”的灵长类: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你别说,这形象、还真是对得起“妖兽”的封号。我仔细看了它的说明,杂食性,进食植物,吃无脊椎动物,吃鸡蛋,甚至是脊椎动物。

群居,已观测到的最大的种群则超过1300只,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作为“头猴”的雄性山魈颜色艳丽,花纹巨大。

大部分成年的雄性山魈独居山林中。它们性格暴躁,凶猛好斗,能与中型的猛兽搏斗,奔跑能力很强,对各种敌害均具有威胁性。

山魈的智商也相当高,和狒狒相当,是最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有时山魈会集成大群,跑到耕作区中觅食,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这是一个同时装备了盗贼技能和法师技能的狂战士……难怪古时候的人们对它又恨又怕。


最后……我是很想写“传说中的年兽大概就是山魈没错了吧”,

可是百科上说,这种山魈,产于非洲的喀麦隆萨纳河南部、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加蓬和刚果一带。

就是说,人家是非洲籍的……

所以……

所以……

所以上面不是说了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是吧?

来来来,说好了是闲扯系列的文章,咱不搞科学严谨……快把目光投回我的小火锅……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emmmm……因为我加入了太多外料,盖子盖不严,被热气给掀了。我从容地抄起一个搪瓷锅的盖子,顺手压了上去。“咕噜咕噜”的声音一下子变闷了——与此同时,我似乎突然听见了礼花的声音!

下意识地抬头向窗外看。

东张西望了一番以后,确定夜空中啥都没有。最亮的星也没有。

“……时代真是变了啊。”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毕竟年兽都被宅男当狗养了……

小心翼翼地端起我的宵夜坐到了电视机前,边看小品边砸吧又辣又烫的粉条。

既饭店和外卖代替了家人的味道,手机和电脑代替了放烟花、走亲戚以后——春晚和红包,仿佛成为了越来越没有feel的新年里、唯二存在的一点点年味。

小品的剧情尴尬到不行,我的小火锅都不香了,真想叫编剧赔我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损失。

即使如此,大年夜还是像平常的一天那样过去了。

2020年,带着一溜子惊喜(吓),向我们不急不慌地走来了。



丑老师有话说:

古时候的人类生产力落后,自然界的东西很多都非他们的能力可以对抗,所以那时候的人类很敬畏鬼神。在他们对生活的记载中,对付不了的大概都被称为妖魔鬼怪,带来好事情的就尊为神仙菩萨。所以,“山魈”也好,“山鬼”也好,可能只是古代人对某种或者多种凶猛又可怕的、会来侵扰他们生活的、他们又始终对付不了的自然界生物的一个统称,并非今天生物学里所说的“山魈”。当然也有可能以前中国也有类似的动物,后来因为中国人后来爱上了红色,山魈天天被闪瞎,日子过不下去,举族大迁徙去了非洲……又或者神仙看那时候非洲地广人稀,直接就给变过去了……

想象力穷尽的时候人们就怪是太阳在掉色。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下一篇说点什么好呢……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文字丨小雪变大雪

封面丨小雪变大雪


校对整理丨丑老师


「雪花腔」01.24 | 有形的年兽(大雪小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