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春來秋去,寒來暑往。武則天在青燈梵鐘的感業寺度日如年,她企望著有那麼一天,福音會重新降臨到她的頭上。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650年(永徵元年)7月11日,是唐太宗的祭日,也就是他逝世後的週年紀念日。

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這天,高宗要去寺院行香祈禱,他出人意外地來到了感業寺。原來,高宗忙完登基大典和安葬完唐太宗之後,一切恢復了正常,他這才知道武才人已經離開後宮,去感業寺落髮為尼了,他思念不已。

感業寺不是名剎大寺,因為這裡是太宗的一些妃嬪出家為尼的集中之地,武則天也會在這裡,於是他便來到了這座小寺。

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唐高宗行香之後,便令人召來了武則天,一見這位昔日光彩照人的武才人,如今卻穿著緇服的女尼,面黃肌瘦,十分憔悴,過去那種容光煥發的風姿,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樣的場面高宗不禁悲泣流淚;而武則天見了高宗更是泣不成聲,心裡縱有千言萬語,這時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於是出現了“武氏泣,上亦泣”的動人場面。

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唐高宗在感業寺行香時,雖然與武則天悲泣流淚,共同訴說了離愁別恨,他既沒有將武則天解救出來,帶回宮去,也沒有明說什麼時候把她接回宮去。這對武才人來說甚是打擊,但總是好事不是嗎?起碼高宗沒有忘記她。這次高宗來感業寺約見武則天,只是傾吐了離別之後的相思之苦和眷戀之情。

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接她回去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一是高宗即位後,已立太子妃王氏為皇后,而且與蕭淑妃爭寵,后妃之間已經發生了爭風吃獵的鬥爭,如果這時貿然把武則天接入宮中,無疑又給這一斗爭火上澆油;二是武則天本是父皇的才人,時為忌日,他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在這時把她納為自己的嬪妃,他想在時機成熟時再把武則天接入宮中。

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這次武則天雖未被唐高宗接入宮中,但她似乎也看到了希望與光明。高宗還沒有忘掉舊情,這對武則天來說是莫大的安慰。既然皇帝不忘舊情,仍在眷戀著她,她深信或早或遲,總有一天會把她再接入皇宮的。

所以高宗回宮以後,朝夕相思不已,她曾寫過一首詩《如意娘》表述了她的相思之苦。原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高宗感業寺行香,雖與武悲泣流淚,共訴離愁別恨,為何沒帶武離開

詩的大意是說,武則天,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已經眼花繚亂,以至把硃色看成了碧色,形容也因此而憔悴不堪。我為你憂傷地哭過多次,如果不相信的話,請打開衣箱看看我的石榴裙吧,上邊的斑斑淚痕就是最好的證據。

但事過不久,由於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爭風邀寵的鬥爭,高宗一時沒能做、或者暫時不敢做的事,卻出人意外地由王皇后替他完成了。武則天終於被接入皇官。從此,她結束了感業寺中青燈梵鐘的清貧、孤寂的生活,再次進入富麗堂皇的後宮。武則天的二次進宮,是她一生中又一次重大的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