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這種教育的孩子,未來社會更歡迎

最近線上教育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逐漸被普及到全國校園的日常教學中。早在前些年,"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就已經被提出,但是大部分學校僅僅是把在線教育技術看成了教學的輔助工具和支持手段,以這樣的觀點引導,部分學校熱衷於技術更新, 斥巨資追求硬件更新,還鼓勵學生配置平板電腦,在教學方式上卻仍然循規蹈矩,顯然成了"

應試教育2.0"。

受這種教育的孩子,未來社會更歡迎

"互聯網+教育"讓孩子未來不掉隊

"互聯網+教育"的概念是指深度融合教育與互聯網及其衍生的相關技術,以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更高效的教育方式,打造更先進的教育業態。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用技術做工具,換湯不換藥,也不是簡單的線上代替線下這種用互聯網技術對現行教育漏洞進行彌補。而是一種教育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未來互聯網電子科技將滲透社會的方方面面,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模式、教育評價等方面必然發生系統變革,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促進未來社會發展。

對於學校來說,互聯網並不僅僅是依附於教學目的的工具,而是一個發展方向,一種教育發展的趨勢,通過改變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等方面,讓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變成現實。

受這種教育的孩子,未來社會更歡迎

在互聯網時代,教學模式首先變革。

課堂教學將會打破現在老師講,學生聽的固有低效模式,不再受時空限制,注重個性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把教學視頻上傳到互聯網上,學生利用教學資料預習或者複習,藉助師生之間的交往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教育。可以預見在將來,互聯網的快速傳輸會讓課堂變成任意地點都能上線的個性化班級,老師也不侷限於一課一位,知識的獲取從一員灌輸變成多員講授,激發學生更好地獨立思考,真實老師和AI老師在線解惑,以學生為主,學生自主決定學習進程,自助考試,靈活畢業。

受這種教育的孩子,未來社會更歡迎

教育教學評價不僅是利用互聯網收集學生的錯題數據,進行刷題訓練,而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精準分析每一名學生在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因材施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可能

同時,教師的角色也將發生重大變化。一些繁重的重複性勞動,如上課、批改作業、成績分析等將會由機器人老師所代替,教師將從繁重、重複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工作重心將更多轉向學生的能力培養、素養培育、人格塑造等方面。

"互聯網+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可以固步自封,更不可淺嘗輒止,使其變成應試教育的加固器,而應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接納它,研究它,使其為我所用,成為推進全面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的加速器。

ME校園平臺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