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王勃在唐代可以說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了,用現在的話來形容他就是“神童”,相傳他六歲便能做詩這讓他名聲大振,甚至整個唐朝都知道有這麼一位能言善辯的神童。而王勃的所作所為也正對得起他這神童的稱號,當時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王勃積極入仕,尋求治國之良策。他曾因上書唐高宗《乾元殿頌》而被稱讚為“大唐奇才”。他還和盧照鄰、楊炯、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曾稱讚過他們的詩句是“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一、王勃的眾多詩體

(一)駢文

雖說王勃的一生非常的短暫,但是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是不可非議的。王勃的作品類型非常豐富,其中造詣最深的當屬駢文,比如《滕王閣序》,一句“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推開做工精細的木門,俯瞰裝飾華麗的屋頂,山川平原的景色盡收眼底,川河迂流令人驚歎。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將滕王閣之美景見於筆下,由此可見文采之高,造詣之深。又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孤單的野鴨隨同夕陽一起飛去,這秋天的江水也和天空連在了一起。此句看似是在寫景,其實是在抒情,當時王勃正在去看望被貶官的路上,一想到馬上就可以見到就別多日許久未見的父親時年輕的王勃就不由得喜從中來。有高興之時就會有悲傷之時,“層巒疊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看似作者是在描寫洪州之盛景,其實是在抒情,看到沙洲島嶼、山川河澤不由想到自己被貶謫之事,頓時悲從中來,作者用洪州之盛景用以對比,意味深長。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一句引用典故寫出了自己心中懷才不遇的悲憤,暗含著詩人心中有所不甘,他在感嘆自己的命運。“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一句更是寫出了王勃的心酸,一心報國卻遭如此待遇,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二)送別詩

除過駢文,王勃還擅長寫詩,其中送別詩寫的比較多,就像《別薛華》中“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送了一程又一程的路,一個人獨自前往,沿途問路的時候心裡一定很惶恐把。這首詩是詩人在送別友人時所作的,詩人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心中的不滿,同時也流露出一種淒涼之感。“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在這漫漫長路上只有一顆孤獨的心陪伴,友人會不會因此而病倒,這句詩是詩人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後有感而發的,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不捨。“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我們兩人的心都是漂泊不定的,那我們的生活註定也是漂泊不定的,詩人這句詩像是在勉勵朋友也像是在勉勵詩人自己,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詩人樂觀曠達的心境。緊接著一句“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不論是離去還是歸來,我們都會出現在彼此的夢裡,這句詩和杜甫的《夢李白》“故人如我夢,明我長相憶。”有異曲同工之妙,既然分別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我們互相思念吧。這首詩借寫景來抒情,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當時的所思所感,營造出了一個美妙的意境。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又如《重別薛華》中“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這樓臺臨著江岸,有洲渚,這洲渚長的彷彿要和天都接在一起,此中所寫之景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所寫之景很是相似,讀後不禁悲從中來。“旅泊成千裡,棲遑共百年。”一句很好的從寫景講到抒情,大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感,面對如此淒涼之景,詩人不由得悲從中來,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和友人離別心裡就很不舒服。“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眼前的路只能讓我更加傷心,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也令我傷心不已,此時的王勃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積極樂觀的少年了,在政治上遭受的重大打擊讓王勃已經沒有了心情和力氣重新起鼓大展宏圖了。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三)離別詩

王勃是一位詩人,在離別之時作詩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因為被貶過兩次官,自然王勃也是寫了一些離別詩的。就像《寒夜思友》,“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久別後對友人的死思念之情讓詩人心神憔悴,難以自拔。詩人只好“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希望通過在月下彈琴以抒發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是這樣的日子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於是便有了第二首,“雲間徵思斷,月下歸愁切。”空中的大雁阻隔了我的思念,使得我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對家鄉的思念得更加急切了,同時又引發了作者的思考,“如何去人別?”為什麼要這麼輕易的和朋友離別?在這樣的夜晚詩人因思念友人而無法入睡,既而引發了詩人的無限感慨。從而又有了第三首,“朝朝翠山下,夜夜蒼江曲。”因為思念,所以我每天早上站在山腳下,每天晚上站在江邊希望能見到友人,由此可見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深切。一句“復此遙相思,清尊湛芳綠。”我每天來這裡就是希望和友人一起喝酒一起欣賞這美景,詩人用想象之景表達自己心中的孤獨和寂寞。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又如《江亭夜月送別》中“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長江送走了從巴南流過來的河水,大山橫在中間彷彿是嵌在了這萬里雲層之中,這首詩是作者在旅居時所作的,當時詩人剛好路過巴蜀地區,又恰逢有人離別,“塞北雲”點出了友人此次離別的目的地,詩人想到友人到塞北之後的情景,的此情此景讓詩人詩興大發提筆寫下了這首詩,一句“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更是寫出了詩人在離別時的悲傷之情,在這秋天的月色,有誰見過哭哭啼啼分別的呢?“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在這離別之際,周圍寂靜的環境更是襯托了離別時的孤寂淒涼之情,詩人融情於景,用一種巧妙的手法抒發了自己和友人之間深厚的友誼。

除此之外王勃還寫過《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遠望長江好像為我悲傷到了停滯,不由得想到自己與家鄉相隔萬里,盼望著能夠早日回到家鄉。這首詩是詩人長時間滯留在外地時所作的,直抒胸臆的表達了詩人盼望早日回到家鄉的願望。緊接著下一句“況屬高風晚,閃閃黃葉飛。”更何況現在是秋天的傍晚時分,重重疊疊的深山,黃葉漫天飛舞著,乍看上去是在寫景,其實是在抒情,詩人在山中居住時看見這滿山的秋色,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家鄉,隱約中透露出是人內心的淒涼之感,詩人因長期漂泊流浪在外,所以看見這樣的景色便更加思念家鄉,在這樣蕭索的環境之中更加增添了詩人的思想之情。這句話化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引起讀者的聯想,同時對詩人思想之情理解的也是更加深刻。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二.王勃詩句的特點

(一)極具風骨

王勃對宮廷詩風是極其反對的,他認為宮廷詩人們都缺少一種風骨,楊炯曾稱讚他的詩句是“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骨氣都盡,剛健不聞。”

(二)用詞多彩

王勃也寫過很多描寫自然風景的詩,但是他的詩和其他詩人的確不太一樣,他對大自然有著獨到的理解。如在《春日還郊》中“魚床侵岸水,鳥路入山煙。”捕魚的工具插在岸邊,大鳥展開雙翅直入雲天。在王勃筆下的自然景色更具有生氣,給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表現了世間萬物旺盛的生命力。“草綠縈新帶,榆青綴古錢。”生機勃勃的小草像是一條綠色的帶子,遠看上去就像是一串串古錢。王勃用自己對自然景色的獨特見解給我們描寫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春天之景,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顯現了王勃高超的表達能力。又如在《易陽早發》中一句“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更是將他高超的激發顯露無遺。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三)語言淡雅

王勃是年輕的,自然他的詩歌詩歌讀起來也有一種少年獨有的豪放之感,比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在這被三秦之地守護著的長安城透過重重雲霧觀察那遠在萬里之外的蜀川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和友人離別時所作的,這句話寫出了友人和詩人離別時的情景,雖然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詞語,但是讀起來讓人感覺氣勢十足。又如“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和你之間有無限的深情,因為我們同樣都是在這仕途裡起起伏伏,兩人在分別時又說了一些話,使得分離的愁緒更加深重,但是在離別之中又透露出一種胸襟曠達之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在這四海之內我們還是朋友,就算是遠隔萬里也會覺得就在身邊,詩人用這種想法來安慰自己,同時也是在安慰友人。

天妒英才:如何從詩中理解王勃的人生際遇?

從古至今有多少位詩人像王勃一樣年少成名,又有多少位年少成名的詩人能有王勃這樣大的成就,王勃在詩歌界的存在可以說是里程碑一樣的人物,在詩歌領域的巨大成就給了後人很多的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