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的《我們》,最後到底放下了嗎?

《歌手》第六期都快播完了,那我趕緊補個《歌手》第五期的觀後感吧。

一,“解放”後的周深果然給自己來了個“釋放”,歡脫的樣子,有點像青峰。

二,秦凡淇輸了,但作品是不錯的,歌詞直白真摯,立意有深度,很多歌手都向她提出了邀約,只能說明秦凡淇來錯了平臺,這種讓人為之一振的才華外湧的欣喜感,我在很多年前的《中國好歌曲》上體會過。

三,華晨宇帶來的是《我們》。這首歌有很多版本,每個版本有不同的味道,很難做高下之分,但是華晨宇這次用了“一鏡到底”,這對他是挑戰,對觀眾也是挑戰。沒有多少科班演員能經得住一鏡到底的考驗,但是華晨宇卻出色的完成了他,他的每一個細微的表情,每一點情緒的變化,都在鏡頭面前絲毫必現,他勇敢的把心剝給你看,可你敢看嗎?你在觀看他的表演的時候,是不是反到不自然起來,不知道該把眼光放到哪裡?歌曲的最後,是一種坦然,可華晨宇在唱到這裡的時候,臉卻偏偏偏到一邊,這是一種拒絕的姿態。我知道我應該坦然,可你明白,我做不到,因為,我還愛著你。

四,如果不做“一鏡到底”似的表演,還不如索性好好和樂手互動,比如吉克雋逸。除去她本身的勇敢,率性,純真,大膽,獨立,她和樂手的互動也很有看點。在她這次的表演中,吉他手的魅力得到了激發,從而同時也放大了歌手的魅力。其實,樂手不應該僅僅是為歌手服務,樂手應該成為華彩樂章的一部分。

華晨宇的《我們》,最後到底放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