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閉關自守,派使出國之事 ,除了前往“藩屬”冊封的使節外 ,只有康熙年間(1712年)圖理琛出使俄國境內的土爾扈特部,雍正年間(1731年)託時出使俄羅斯。這兩次都是負有特殊外交任務的臨時性使節,而不是建立外交關係的嘗試。兩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認識到,只有和外國人搞好關係,才能保持清朝的統治。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天津條約》更是明文規定,中國應與西方列強遣使互駐,然而清政府顧慮“外國之情偽 ,中國一概茫然”,擔心中外禮節不同 ,語言文字尚未通曉 ,貿然遣使 ,“或致押而見侮 ,轉足貽羞域外 ,誤我事機”,因此一直託辭不辦。但以恭親王奕訢、大學士文祥為代表的洋務派則認為,遣使出洋可以瞭解各國的政俗人情, 在制定外交政策時減少盲目性,“探其利弊,以期稍識端倪,藉資籌計”,加之英法駐華公使的一再勸誘 ,因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擬奏請派員前往各國”。

但實施起來又遇到兩層困難:一是人選問題。一般官員對辦“夷務”視為畏途 ,而懂得“夷務”的人更不多 ;二是禮節問題 ,因為派使出 國 ,如面見外國元首 ,行跪拜禮則有礙尊嚴 ,不行跪拜禮又將予外使將來見清帝時拒行跪拜以藉口。出於這些考慮,派使出國之事遲遲未行。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蒲安臣的出現,令總理衙門的諸位大臣眼前一亮,自以為找到了解決困局的辦法。蒲安臣,1820年出生在紐約州波士頓市 ,22歲時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深造,畢業後在波士頓當律師 ,1855年,當選為美國眾議院議員 ,是當時美國著名的人權主義者及反對蓄奴的鬥士。為助林肯選舉,蒲安臣辭去了議員職位。林肯就任總統後,派蒲安臣為駐奧地利公使 ,然而奧地利政府卻以蒲安臣同情匈牙利革命為藉口加以拒絕。此時正好中國政府允許列強派遣駐北京使節 ,林肯當機立斷 ,改派蒲安臣為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蒲安臣一上任,就不遺餘力地執行時任美國國務卿西華德提出的對華合作政策,幫助組織和部署由美國人指揮的洋槍隊,積極協助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並在清政府與其他列強之間成功斡旋。蒲安臣的所作所為,深得清政府洋務派的信任和賞識,奕訢等人稱讚他“處事和平,能知中外大體”“遇有中國不便之事,極肯排難解紛”。

因此,蒲安臣任職屆滿回國前,毛遂自薦,表示願為中國效勞。總理衙門當即同意。清政府在委派蒲安臣為“欽派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同時,為了消除英法等國的“疑慮”,又委派英國人柏卓安為左協理、法國人德善為右協理。同時,以記名海關道志剛及禮部郎中孫家谷二人為交涉大臣,頒發給蒲安臣木質漢、洋合璧之關防一顆,“以資取信各國”。至此,清政府終於向西方世界派出了第一個正式外交使團。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中美《續增條約》的簽訂

蒲安臣深知此行難度之大,1868年4月初,蒲安臣使團一行抵達舊金山。6月2日,蒲安臣一行抵達華盛頓。蒲安臣拋開總理衙門的禮儀規定,特意設計製作了第一面黃色的中國國旗。次日,使團成員拜訪了美國國務卿西華德。6月6日,蒲安臣在白宮受到美國總統約翰遜的接見,並鄭重地遞出中國第一份國書。在此後的一個多月中,使團遍遊美利堅。7月下旬,使團回到華盛頓,28日,蒲安臣與西華德簽訂了《中美續增條約》,又稱《蒲安臣條約》。條約中的第五款使得美國招募華工合法化 , 解決了美國內戰後開發西部、修建太平洋鐵路勞動力緊缺的問題。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蒲安臣使團的其他外交活動

1868年9月 ,蒲安臣使團離開美國前往倫敦,10月20日,蒲安臣一行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接見。12月26日 ,蒲安臣以“中國欽差”的身份與英國新任外交大臣克拉蘭敦交換意見。他說,應消除西方列強可能具有的一種印象,以為中國政府從事一種倒退的政策云云。克拉蘭敦也宣佈英國政府願意同中國政府“以和濟事”。但兩天後,克拉蘭敦照會蒲安臣,表明與中國修約的主動權應當在英國。

1869年1月2日,蒲安臣到達巴黎。1月5日,法國外交部長拉發特致函英國政府,表明法國政府和英國政府立場一致。1月21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接見了蒲安臣。蒲安臣一行在巴黎前後呆了半年多,雖然受到了很好的接待,但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1869年9月,蒲安臣使團前往瑞典、丹麥、荷蘭和德意志聯邦等國。由於這些國家並無修約交涉的任務,代表團比較輕鬆。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1870年2月1日,蒲安臣一行自普魯士前往沙俄。此時,正值沙俄大肆侵略中國西北和黑龍江流域,中俄關系十分緊張。2月16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接見了蒲安臣一行。蒲安臣是代表中國與沙俄進行交涉的 ,亞歷山大二世卻在會 談中大談俄美關係,令蒲安臣十分尷尬。蒲安臣心情惆悵,加上一路鞍馬勞頓,體質下降,無法抵抗俄羅斯的嚴寒,於會見次日病倒,被診斷為急性肺炎。

清朝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外交使團團長竟然是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一週後,蒲安臣在聖彼得堡去世。隨行的交涉大臣志剛敘述道:“查蒲使為人明白豪爽 ,辦事公平 ,而心志未免過高,不肯俯而就人。一遇阻礙,即抑鬱愁悶而不可解;兼有水陸奔馳,不無勞瘁。受病已深,遂致捐軀於異國。” 清政府為酬謝蒲安臣擔任駐華公使時“和衷 商辦”及出使期間為國家效力,賞給蒲安臣一品銜,並賞銀一萬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