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補植成活率的5要素,園林人都知道嗎?

春季氣溫回升,此時是園林苗木補植的最佳時機,各地城市綠地苗木補植雖然投入較大,但成活率往往不理想,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呢?

【1】苗木的選擇:

苗木質量關係重大,要注意選擇枝條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形態優美的苗木。另外,因用於補植,苗木規格應與周邊苗木的規格相統一協調,補植的喬木,特別是行道樹,分枝節的高度要統一,樹形儘量豐滿。

【2】起挖:

樹木起挖前一週澆一次透水,讓其補足水分,以避免起苗後過早脫水。起挖苗木一般要帶土球。土球直徑一般應按胸徑的8至10倍計算.起挖時沿規定的根幅外圈垂直向下挖。挖掘過程中,遇粗根時用手鋸鋸斷,以免根部劈裂,儘量不傷根皮和鬚根,保留原土。

【3】合理修剪:

在喬木栽植前,要對樹冠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以減少樹木水分的蒸發,保持樹體水分上下供需平衡。修剪量依不同樹種及景觀要求有所不同。對於較大的落葉喬木,尤其是生長勢較強、容易抽出新枝的樹枝,可進行強剪,樹冠可減少至一半以上。

枝條茂密的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枝葉集中生長在樹幹頂部的苗木,可不修剪枝條,只燎葉。常綠針葉樹,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生長衰弱枝、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珍貴樹種的樹冠,宜儘量保留少剪。樹木修剪造成的傷口,應塗以保護劑,如油漆、淇林傷口癒合塗抹劑等。

【4】栽植:

樹坑挖好後,第一步先將基肥放在樹坑的最下層,然後將表土碾碎,平整、均勻地放在肥料上,這樣樹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觸肥料,碾碎的表土又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長、擴展舒張的良好條件。

接著放入樹苗。樹苗放入後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時,暫停培土,將樹苗稍微向上提一下,目的是防止樹苗窩根,影響成活和生長。提苗後,不要立即埋土,這時要將已埋的土向下踩實,目的是使樹苗的根鬚和土壤緊密接觸,儘快吸收水分和營養元素,以便紮根生長。有利於樹木的成活和生長。接著將剩下的心土埋入,一直埋到與地面平齊,進行第二次踩實,目的是使樹苗樹幹挺直,也使樹苗與土壤緊密結合,以防被風吹斜。

另外,樹木種植要注意按原向進行種植,才能使植株更好地適應環境條件,提高成活率。對於原帶土球不完整的苗木,根群已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需用蘸根漿浸蘸苗根進行處理。根系不完整、損傷較大的樹木,以及珍貴樹木,栽植時根部應噴生根激素,如:栽植時澆灌淇林旺長根促進主根生長,固樹防倒伏;更能促進生成大量毛細根,加大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抗旱早成活。

【5】栽後管理:

樹木栽植後應在略大於種植穴直徑的周圍,築成高10釐米至15釐米的灌水土堰,堰應築實不得漏水。栽植胸徑5釐米以上樹木時,植後應立支架固定,以防冠動根搖,影響根系恢復。以三角樁或井字樁的固定作用為好,且有優良的裝飾效果,在人流量較大的市區綠地中多用。

樹木應在栽植當日澆透第一遍水,以後應根據當地情況及時補水,一般澆水不少於三遍。補植苗木處在緩苗期,應重點養護,特別是不能缺水,應定期進行檢查和補水。

提高補植成活率的5要素,園林人都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