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說起“搶人”,最近中國正在上演三場“搶人”大戲。

第一場是各大新一線城市,搶年輕人抵抗老齡化。第二場是富士康,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的工廠,正忙著搶工人復工。而這第三場,則是各大電商巨頭,正在搶人搞直播帶貨。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直播之火燎原,巨頭下場“搶人”

互聯網的江湖,是娛樂的,是社交的,但歸根到底,它是賣貨的,也就是電商的。論帶貨能力,廣告、圖文、短視頻當然都不錯,但效率最高的方式,無疑是直播。

5分鐘賣出1.5萬支口紅,“口紅一哥”李佳琦點燃了直播帶貨的第一把火。隨後忽如一夜春風來,直播帶貨遍地開。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這星星之火徹底燎原。

正如你我所見,如今賣車的,賣房的,賣書的,賣健身卡的,統統搖身一變,成為了直播間的帶貨主播。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而這背後,當然是巨頭之手在推波助瀾。根據我們的觀察,如今出臺政策下場“搶人”的入局者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平臺。

另一類是以快手、抖音、B站為代表的內容平臺。

從中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的電商平臺正在向內容娛樂靠攏,而我們的娛樂內容平臺,則在尋求帶貨變現。娛樂與賣貨之間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

這當然意味著中國的互聯網經濟進入了深耕細作的下半場,而在潮水翻湧之際,也必然蘊含著發展的機遇。

在談論機遇之前,我們可以簡單回看一下直播帶貨的四個發展階段。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2016年,虎牙、鬥魚和花椒直播牽手網易考拉,打開了專業直播平臺為電商平臺帶貨的第一扇門。

2018年,快手抖音爆火,紛紛牽手淘寶,帶貨式直播開始脫離專業直播平臺,而且漸成規模。這一年,抖音湧出了李佳琦,快手湧出了辛巴,淘寶的薇婭也成為直播一姐。

2019年初,隨著李佳琦出圈,直播帶貨開始爆發。當年雙十一,他與薇婭一戰,正式讓直播帶貨這一概念走向普羅大眾。

而如今,隨著拼多多、蘇寧等更多巨頭入局,同時疫情帶動宅經濟,直播更是趁勢燎原。

十年之前的“千團大戰”,彷佛重現人間,一觸即發。那麼具體而言,如今的巨頭們,又在搶什麼樣的人,是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李佳琦呢?

根據我們的觀察,目前巨頭扶持的重點,主要是以下兩類人。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第一類:李佳琦式的網紅主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淘寶、京東、快手都在與MCN機構,也就是網紅孵化機構接洽,希望能從中扶持出更多具備網紅屬性的知名主播。

比如淘寶從2016年就開始佈局,經過三年發展,2018年,淘寶平臺就爆發出80多位帶貨過億的網紅主播。

京東於2018年入局,當年發起了“京行計劃”,推動內容創作者以直播手段帶貨。

就在昨天,快手電商還發布了“2020 快手電商合夥人計劃”,專門面向MCN機構,幫助其成為“具有專業影響力的KOL”。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可以說,如今你想要成為一名帶貨主播,這裡有無數的平臺敞開懷抱,向你招手。問題在於,哪些平臺真正值得你去?

在考慮這個問題前,各位應該先反觀自身屬於哪一類人。

如果你是一個一沒資源二沒技能的普通小白,在踏上帶貨主播這條路之前,你可以先去快手或抖音註冊賬號,先嚐試做一場直播,看能否吸引人關注。

如果你沒資源,但能歌善舞或能說會道,你既可以先去抖音快手B站等內容娛樂平臺積累一波粉絲,也可以牽手淘寶等電商商家,直接變身在線“櫃姐”。

如果你有資源,那就更好辦了。無論是發揮個人特長,還是挖掘貨品亮點,只要能找到看點,你都能更容易在直播帶貨這條路上走下去。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回顧李佳琦的成名之路,除了努力與運氣,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強烈的個人風格。而頂級MCN機構如涵控股的創始人張大奕,日進斗金的背後,憑藉的就是走紅之後深入供應鏈,打造出自己的店鋪和品牌。

很明顯,成為網紅帶貨主播的前提是“紅”,而要成為網紅,抖音、快手、B站將是更好的起步平臺。而要論帶貨,淘寶京東等專業電商平臺,則會是更好的轉型選擇。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第二類:中小商家、工廠主、農民

說起直播帶貨,很多人想起的是李佳琦式網紅。

但事實上,這不起眼的第二類人群,才是各大電商平臺扶持的重點。

具體來說,這第二類人群又細分為兩個群體。

首先是工廠主。

2019年12月,拼多多宣佈推出“新品牌計劃”,打算扶持1000家國產工廠品牌,幫助它們轉型升級,觸達3.86億消費者。

今年2月,阿里1688全國尋找“搞批發的”,幫助他們零門檻直播。消息一出,各地多日沒開工的工廠,終於嗅到了一絲生機。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中國的中小品牌實在太多,它們一直缺少一個為自己正名的舞臺。而直播帶貨的興起,則為他們打開了資源扶持的大門。

當直播走進工廠車間,走進供應鏈,商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以別樣的形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國產品牌或許將迎來一個翻身機會。

其次是農民。

今年2月,拼多多與雲南當地合作,通過直播幫助銷售滯銷農產品。

一時間,全國各地160萬人圍觀一位縣長賣鮮花,有的商戶1小時賣掉5噸洋蔥,一天賣掉3000單無花果。

搞直播,巨頭下場“搶人”,這兩類人將迎來春天

與此同時,京東、淘寶、蘇寧等電商平臺,也在通過直播等多種方式挖掘農產品進入一二線城市的潛力。

很多人曾問,直播帶貨有什麼看頭,它和電視購物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直播帶貨除了看網紅本身舌燦蓮花,與網友的實時互動,也是觀看直播的樂趣之一。而當直播走出直播間,走進工廠,走進田間地頭,可看的內容就更為豐富有趣。

手工耿憑各種“無用發明”爆火,李子柒依靠田園生活也能爆火,我們相信當工廠與田地間那些鮮活的場景,通過直播的方式呈現出來,也一樣可以引人的關注。

過去四年,在巨頭的推波助瀾之下,網紅主播將“直播帶貨”這一概念點燃,而接下來,中小商家將接手,把直播帶貨徹底全民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