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能源:剝離貿易業務 專注綠色化工和氫能源

2月28日晚間,東華能源剝離LPG國際及國內貿易業務資產相關議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交易所產生的淨現金流將主要用於茂名項目建設,並將產業鏈逐步下延到氫能源產業和以PP為原料的新材料產業,成為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踐行者。

東華能源:剝離貿易業務 專注綠色化工和氫能源

東華能源長期作為中國液化氣重要的進口、銷售和深加工企業,於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近年來公司通過資產剝離、投資、參股等方式,充分利用國外的烷烴資源,生產丙烯等基礎石化產品,推動聚烯烴類新材料產業的升級,逐步成長為新興綠色化工的龍頭企業,並致力於成長為未來氫能源產業鏈中優秀的原料供應商和儲運服務商。

繼續保持烷烴全產業鏈優勢,積極參與氫能源產業鏈建設

在本次資產剝離之前,公司不僅在業務環節上擁有對烷烴資源的“進口-銷售-深加工”全產業鏈優勢,在產品上也擁有“丙烷-丙烯-聚丙烯”全產業鏈優勢,上述優勢讓公司連續6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液化石油氣進口商和分銷商,行業龍頭地位不斷鞏固。

根據資產剝離預案,公司此次資產剝離的交易對手方馬森能源與東華能源受同一實際控制人實際控制,馬森能源受讓公司的貿易類業務和對應的資產,有利於公司掌控LPG資源,保障化工原料供應安全,儘可能降低LPG交易價格大幅波動對國內LPG市場和相關化工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公司退出LPG國際貿易業務後,生產裝置所需的LPG原料由公司自主在國際市場上採購與銷售,並與馬森能源簽署多項銷售協議。這些措施讓公司對上游原料的深度掌控仍在延續,貿易主動權、選擇權進一步增強,為下游產業拓展和國內業務生態體系的持續發展和壯大提供切實的原料保障。

在逐步有序退出LPG的轉口貿易市場的同時,公司調整了LPG深加工業務區域佈局,以“綠色化工”產業為基礎,繼續擴大寧波基地產能,積極佈局珠三角,建立公司LPG深加工業務在長三角、珠三角的兩大戰略支點。

同時,公司充分利用丙烷脫氫產生的副產品氫氣,佈局加氫站建設,打造氫能供應鏈,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規劃,公司將積極參與長三角、珠三角氫能源產業鏈的建設,加強儲運系統研發和推廣,立志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高純度低成本氫氣供應商和優質的氫氣儲運系統服務商。

綠色化工投入不斷加大,新材料板塊優勢2020年凸顯

隨著資產剝離方案通過,東華能源轉型持續推進,綠色化工板塊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板塊的地位將大大得到鞏固。

公司秉承綠色、環保、低碳的發展理念,瞄準丙烯產業鏈應用最大、成長性最好的聚丙烯產業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複合新材料市場,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後在張家港、寧波建成投產2套66萬噸產能的PDH裝置、2套40萬噸產能的PP裝置,裝置建成後運行穩健,達到了預期效果,目前PP產能居國內前5位。

根據公司2019年半年度報告,2019年上半年兩套裝置生產丙烯56萬噸、聚丙烯47萬噸,化工品銷售實現61.2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10.4%。預計2020年上半年寧波二期66萬噸產能的PDH裝置建成投產,2020年三季度2套40萬噸產能的PP裝置也將建成投產,屆時公司的板塊收入結構將實現顛覆性的變化。

公司表示將不斷強化精細管理,提優增效,確保化工板塊穩產、高產、安全生產;不斷強化產品研發、技術改造,持續推出適應客戶需求、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不斷強化聚烯堂電商、無車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平臺建設,整合生產、銷售、運輸、金融等能力,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衍生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需求爆發,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醫療無紡布專用料生產企業,公司兩大生產基地批量生產醫用無紡布專用料Y381H和S2040,用於生產口罩內外層無紡布。此外公司完成了聚丙烯熔噴料Y1500H的研發,並且表示將加大民生類、剛需類產品的生產,包括口罩、防護服等原材料的生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產能優勢下,公司向下遊產品延伸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所選產業路徑空間巨大,未來產能擴張釋放銷售潛力

21世紀在美國發生的頁岩氣革命,使得丙烷的市場供給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其作為新興綠色化工基礎原料的屬性得到了充分認同,從“丙烷-丙烯-聚丙烯-新型複合材料”的產業路徑,投資省、能耗低、排放少、應用廣,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東興證券的研究報告,東華能源當前擁有PDH產能132萬噸/年國內第一,PP產能80萬噸/年。寧波二期66萬噸/年PDH和2套4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將於2020年二三季度分別投產;2022年寧波三期也將投產。同時公司簽訂茂名項目協議,將於2022年起分四期再建4-6套PDH裝置和總計400萬噸/年PP產能,劍指全球第一聚丙烯生產商。

公司PDH項目佈局目前都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可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的資源配置優勢,為LPG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公司PDH項目從2020年起每年副產約10萬噸高純度氫氣,廉價的副產氫資源為公司佈局氫能源產業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2019年上半年開始,公司在氫能源板塊的效益開始釋放,張家港、寧波的氫氣銷售均已實現突破。

當前公司正在打造以新型複合材料瓶、智能模塊、用戶管理系統、雲數據處理平臺等組成的智慧LPG終端物聯網平臺,打造LPG終端零售行業全新業態。配合公司現有以寧波、太倉、張家港、欽州港構成“LPG行業第一港”,以及依港而建的四大庫區和租賃的東營庫區完成的“五點一線”的全沿海庫容區域佈局,公司強大的區域性品牌影響力和銷售網絡優勢將進一步發揮。

財務情況及估值

根據2018年度報告,公司99.94%的收入來自液化石油氣銷售、化工品銷售這兩塊業務,當年公司兩塊業務收入分別為365.67億元、118.37億,毛利率分別為2.84%、12.33%,受此影響,公司整體的銷售毛利率僅為4.96%。2016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分別為4.7億元、10.63億元、10.78億元、10.10億元。

由於貿易板塊的盈利能力偏低,佔用資金量大,經營業績波動大且預期管理難度高,公司實施了戰略剝離。在此次轉型完成後,公司用於國際和國內貿易的資金將會逐步下降,財務負擔逐步減輕,提升整體盈利水平。同時,公司將集中資源建設茂名、寧波烷烴資源綜合應用產業基地,精力集中於LPG深加工業務,該板塊的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有利於促進公司業績穩定增長。

本次業務剝離顯著提升了公司業績的可預期性和上市公司估值水平,鑑於公司當前正在建設的項目投資回報週期較長,以及新業務拓展的不確定性,我們預測公司2019-2021年淨利潤11.19億元、14.30億元、20.58億元。當前申萬石油化工指數為14倍市盈率,考慮到公司實施戰略轉型業務結構變化較大,成長性優於其他同類企業,我們給公司17倍估值,對應總市值分別為190.23億元、243.1億元、349.8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