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田橫五百士來看秦漢時期宗族的影響力

導語:田橫五百士事件是漢朝建立初期六國王族對抗新王朝、企圖保持六國統治的標誌性事件。作為六國王族中的佼佼者,田橫之死宣告了六國復辟希望破滅。回顧田橫的興起與滅亡,宗族勢力是保持強大實力、縱橫天下的社會基礎,有了這樣的環境存在,因此才能保持"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的局面。

透過田橫五百士來看秦漢時期宗族的影響力


反秦戰爭的興起,六國王族的短暫復興

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事後,反秦的戰火迅速蔓延至各地,六國的王族乘勢而起。這其中有魏王假、齊王田儋得以稱王割據,在陳勝死後,楚地的景駒短暫稱王,接著是楚懷王被擁立,韓王成、趙王歇也在故國稱王,這一現象割裂了秦朝的統治空間。

從地理上看此時的天下已經恢復到秦與六國對抗的局面上來了,雖然有章邯的軍事打擊,然而在觀念上來說,秦朝已然不是那個大一統的完整王朝了。

在滅亡秦朝以後項羽分封了十八諸侯,雖然是以軍功作為考量,六國王族仍然佔據了相當的比例。在十八諸侯王中韓王成、趙王歇、魏王豹、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齊王田都這六個諸侯王佔據諸侯三分之一,這樣的格局標誌著了六國王族的迎來了高光時刻。

透過田橫五百士來看秦漢時期宗族的影響力


打不死的小強,屢仆屢起的齊國宗族

  • 早在陳勝起事之初,齊國王族田儋就憑藉著宗族的支持率先稱王,他既不臣服於陳勝又獨立於秦朝的統治之外,以田儋為代表的六國王族成為陳勝和秦朝之間的第三方勢力。
  • 田儋死後,田榮繼起。面對章邯對反秦勢力的猛烈打擊不為所動,既不支援項梁又不依附秦朝,間接的導致了項梁的失敗。
  • 由於反秦戰爭的功勞,項羽一下分封三個田姓王族為王,由於不滿項羽的分封體制,田榮率先挑戰項羽主導的權力格局,田榮兵敗身死,田橫繼起。
  • 在劉邦的號召下,田橫加入了諸侯王對項羽的圍剿,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此後齊國在楚漢之間搖擺。在劉邦取得勝利後,田橫最終覆滅。

經過戰爭的洗禮,從陳勝起事到漢朝建立"五年之間,號令三嬗",齊國的王位數度易手卻始終沒能被滅國,依靠宗族的支持他們不斷推出代言人參與政治角逐,成為各方不得不積極爭取的強大勢力。

大一統時代,秦漢王朝對宗族的遷徙和打擊

秦滅六國之後,原有的宗族勢力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他們對王朝的穩定造成了威脅,為此秦始皇"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儘量抵消他們的影響力,由於秦國國祚太短,這一效果並沒能得到體現。

漢高祖即位後面對宗族的威脅,劉邦依然延續了這一政策,同時壓服六國貴族他分封同姓諸侯到山東,在王朝早期,這一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六國貴族的復辟,對漢朝的安定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透過田橫五百士來看秦漢時期宗族的影響力


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彊,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桀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彊本弱末之術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九年,趙相貫高等事發覺,夷三族。廢趙王敖為宣平侯。是歲,徙貴族楚昭、屈、景、懷、齊田氏關中。《史記-高祖本紀》

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宗族勢力又有所抬頭,豪強成為宗族勢力代名詞。他們橫行鄉里,破壞法制,漢武帝一面採取強制措施把他們遷徙到關中和邊境,同時任用酷吏對他們加以打擊限制。

漢武帝打擊豪強的政策並不是結尾,後世的帝王更是持續地推行這一政策。如漢成帝時期夏,徒郡國豪傑貲五百萬以上五千戶於昌陵。可以說遷徙豪強是與西漢的存在相始終。

經過漢王朝對宗族豪強的持續打擊和大一統王朝觀念的形成,離開了原有土地的宗族已然沒有了像田橫那樣與皇帝抗禮的底氣,他們抹去了王族的印記成為了漢朝治下的子民。

透過田橫五百士來看秦漢時期宗族的影響力


《禮記》中說:“宗人將有事,族人皆侍。”聖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無,所以紀理族人者也。

依靠著血緣關係的維繫,宗族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王朝的打擊並讓宗族勢力消亡殆盡,他們改變對抗態度,通過積極參與新政權的建設而獲得了新生,他們的影響力一度影響著王朝的興衰鼎盛。在漫長的封建王朝時期,"宗族"仍然是逃避不開的熱門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