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傷心楚漢之韓信篇:胯下犬(27)

主筆:江湖閒樂生

當項羽聽說自己的龍且軍團在濰水慘敗、齊國田氏王朝徹底覆滅後,心底亦不禁生起陣陣寒意。

項羽是個真正的鐵血真漢子,他這一生幾乎沒有過害怕的感覺,就算死時都豪氣沖天,但這次確是例外,史書載曰:“項王聞龍且死,大懼!”項羽萬萬沒有想到,這世上居然有人能在短短一個月內幹掉自己三分之二的家當,而且這個人還是韓信、他從前最看不起的韓信!這可真是一種諷刺,難道韓信在離開自己後得到啥仙人指點或武林秘籍了?不然怎麼可能變得如此厲害,讓二十萬,足足二十萬楚軍主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轉瞬之間,化為烏有。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田橫是他自己都難以奈何的牛人,龍且也是他最看重的一員猛將,齊國有近三十萬大軍,楚國的援軍也有足足二十萬,這簡直就是必勝的局面,然而韓信卻以區區十萬漢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三十萬齊軍擊敗,將二十萬楚軍全殲,將七十餘座城池攻陷,兵鋒直逼楚都彭城,這簡直就是奇蹟,不,是神蹟!

但這是事實,事實就是楚軍主力遭到重創,項王再也無法應付漢王與韓信的兩面夾擊了,沒辦法,形勢比人強,他現在不得不將韓信這個他昔日不屑一顧的胯夫提升到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派人去說服他,拉攏他,讓他成為自己的盟友,來個聯韓抗劉,最終三分天下!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項王從來都是不屑於用縱橫之術的,但現在韓信的強勢崛起逼他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韓信的故友鍾離昧自告奮勇要接受這個任務,但是項王深思之後還是沒有派他去,他手下就龍且鍾離昧這兩個最得力的人了,如今龍且已死,要是再沒了鍾離昧,他的前線用人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最終,項王決定派盱眙人武涉去齊國。武涉是盱眙人,韓信是淮陰人,兩地隔破釜塘(唐後改稱洪澤湖)而南北相望,二人可算是大同鄉吧,所以從前也有那麼一點點兒交情,更重要的是,武涉此人雄辯滔滔,嘴皮子功夫極為了得,從前項羽看他不上,現在卻派上了大用場。

公元前203年二月,新上任的齊王韓信,迎來了項王的使者武涉。

韓信對項王派來的這個不速之客並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兩人依稀在一起聊過那麼幾次天,並無深交,但是很顯然,武涉並不這麼看,他一見面就親熱的拉起韓信的手,不斷提起楚營舊事,撫今追昔,慨嘆前塵,直說自己從前就很欣賞韓信,認為韓信一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你看,果不其然了不是?

那些悽慘寂寞的日子韓信早已忘懷了,往事不堪回首,提它作甚,有什麼話,你就直接說吧!

武涉尷尬的笑了兩聲,言歸正傳道:

項王差臣來說足下:天下苦秦已久,故群雄戮力擊秦,今秦已早亡,分土割地,各自為王,正應休兵罷戰,與民更始。不料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封,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挾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貪得無厭如是甚也!

漢王不但貪,且無信,彼落入項王手心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一旦逃脫,便背約,復擊項王,如此忘恩負義,豈可親信?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交厚,為之盡力用兵,東征西討,攻城略地,然吾恐足下終不免為其所暗算而遭擒矣。”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韓信靜靜的聽著武涉發言,也不反駁,也不認同,誰也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做為此次密談的唯一旁觀者蒯通,則早已聽的滿頭大汗了:關於漢王的狡詐多變,他之前正領教了一次,漢王竟能在極度驚怒的情況下突然改口,果斷封韓信為齊王,這政治機變是何等可怕?這使他更加的認定,韓信只能在戰場上與漢王交鋒,否則,他必為漢王所害,誰也救不了他,包括自己在內。

武涉進而又說道:

“足下之所以得苟存於今,以項王尚存也。當今楚漢二王之爭,權在足下。足下投漢則漢勝,投楚則楚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各守封疆?足下奇謀妙算,尤出二王之右,若從吾說,富貴可常保矣。不知高見以為何如?”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武涉的提議實在很有吸引力,自己當老闆,怎麼也比給別人打工強!事實上,就連那位梁地的魏相彭越,如今都有想法了,所以才悍然收留田橫,在楚漢間保持中立,只是他勢力太小,不足以三分天下、故且行且看罷了。

看來,武涉的提議確是韓信目前最明智的抉擇,但是很遺憾,韓信不能接受。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恨項王。

韓信生平最恨別人看不起他,因為他少年時在淮陰受到了太多的嘲笑,這種創傷是一輩子都難以彌合的。

而項王對他輕視了整整三年,那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這份恨每天都在增加,其恨已入骨。

所以,漢王明明騙了韓信很多次,但韓信並不十分恨他,反而對他重用自己感到非常感激。像韓信這樣一個心比天高的人,他可以容忍別人騙他,卻絕不能容忍別人看不起他。

韓信還記得:當初他還跟在漢王身邊的時候,漢王常常與他君臣共乘一車,還曾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給他穿,甚至將正在吃的食物推過來給他吃,現在那些日子雖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這其中的恩義,韓信一刻也不曾忘懷,悠悠此心,天地可鑑。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在我們現在看來,和領導一起坐車吃飯或者送兩件衣服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君臣之份極其嚴明的古代,這樣的領導千年找不出一個!韓信一生孤苦受盡白眼,卻在漢王那裡得到了難得的重視與溫暖,所以他才會一次又一次的容忍漢王的欺騙而毫不在意,你說他傻也罷,你說他迂也罷,沒辦法,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智慧超群卻又感情用事的迷糊人。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韓信在戰場上從來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他只求勝利最大化,而不帶任何感情不管任何手段,就算是歷下已降之敵,他也照擊不誤;然而從戰場上下來,他就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感情用事者,這一點他與項王很像。

何況,即便摒除掉感情的因素,項王也根本不是一個可堪合作的對象,如果說韓信是水,那麼項王就是火,他們二人無論在政治方略上,還是作戰理念上,都如冰炭不能共處一器,註定有一個將要毀滅。

於是齊王韓信沉思了一會兒,回答武涉道:

“先生之言,雖若有理,然吾不能受。昔我在楚事項王,官不過郎中,爵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故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交予我數萬軍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吾嘗聞‘水背流而源竭。’漢王其親信於我如此,背之不祥也!故我忠漢之心,雖至死而不易!幸煩先生為我深謝項王盛情。”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雖至死而此心不易,就算是死也不會有負於漢王——武涉沒有想到,韓信之言竟如此絕截,不給他一絲插入的縫隙。如今講了半天,倆人一個講利益安危、講政治智慧、另一個講深情厚義,講感恩圖報,完全兩碼事,根本談不到一塊兒去,武涉只能無語了,當一個辯士無語,他也就該打道回府了。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中唯一畏懼之人,曾費盡心機拉攏,卻以失敗告終

武涉最終無功而返,縱橫家不是那麼好當的,更何況縱橫家的優勢在於給人審時度勢、分析利弊,可人家漢王早拿感情把韓信給套路了,講再多的利弊那又有什麼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