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注意:本文僅僅是用鐵的史實澄清一些所謂“國粉”對敵後戰場的觀點誤區。(絕無否定國軍愛國將領正面戰場浴血奮戰的巨大奉獻),若引得某些讀者“大發雷霆”,還請你(na)們(chu)多(fan)多(bo)海(zheng)涵(ju)。

第一,所謂三分抗日,七分發展?

首先最基本的一點,可能會狠狠地打臉“國粉”了

紅一二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時,劃給了第二戰區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圖為第二戰區的具體位置(此圖僅為主要位置,因為後來經過多次調整)▲

八路軍的法定作戰區域即為第二戰區,也就是說,日本人沒攻下華北的時候,第二戰區算得上是一線戰區了,進一步說明八路軍並未有直接開赴敵後的主要意圖,在國軍正面戰場節節退縮時,華北淪陷,第二戰區名存實亡,八路軍作戰區域被動的成了敵後戰場。總結一句話就是,是你讓我在第二戰區作戰,我就堅持在第二戰區作戰,敵前敵後只是戰場局勢問題。看到了吧,你老蔣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其次,三分抗日的說法

下面我們來縷縷從抗戰全面爆發直到抗戰勝利敵後戰場的戰鬥(僅僅以八路軍為例,且山東軍區戰鬥不計在內)


1937年

9月平型關大捷殲敵一千

10月雁門關戰鬥殲敵五百

10月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戰機全毀)

10月七亙村戰鬥殲敵四百

11月廣陽戰鬥殲敵一千。


1938年

1月溫塘戰鬥殲敵六千

3月神頭嶺戰鬥殲敵一千五

3月響堂鋪戰鬥殲敵四百

3月收復晉西北七城作戰殲敵一千五

4月長樂村戰鬥殲敵兩千三

6月町店戰鬥殲敵五百

9月薛公嶺戰鬥殲敵一千

9月到11月晉察冀秋季反圍攻殲敵七萬


1939年

4月齊會戰鬥殲敵七百

4月陸房突圍殲敵一千三

8月梁山戰鬥殲敵三百

9月陳莊戰鬥殲敵一千三

11月雁宿崖戰鬥殲敵五百

9月上下細腰澗戰鬥殲敵五百

11月黃土嶺戰鬥殲敵九百


1940年到1941年百團大戰殲敵五萬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圖為百團大戰時期破壞碉堡▲


1942年

5月冀中區“五一”反掃蕩戰役殲敵一萬一千


1942年到1945年沁源圍困戰殲敵四千四百。(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除了百團大戰和有爭議平型關大捷之外,所有戰鬥戰績全為正)

由此觀之,敵後戰場的戰鬥頻率絕對不是某些“國粉”所說的除了平型關和百團大戰,幾乎沒有抵抗,反而從改編後每年都有大小戰鬥數次,而且更是有好多次連續長時間作戰。

連岡村寧次在日記中嘆道:他在華北看到的不是遍地冰雪,而是熊熊火焰。日本內閣將華北單獨列出來稱之為“華北問題”,並且這一問題成為整個抗戰期間幾任內閣上任均要解決的頭等大事。連東北的關東軍都調入關內對敵後戰場進行作戰。

(特別注意一點,“國粉”總是喜歡拿這些戰鬥說事,而且還振振有詞:這種殲敵幾千的戰鬥也拿的出手?那當然,八路軍多少人,國軍多少人,難道你想讓幾萬人的部隊和來一場殲滅幾十萬日軍的戰鬥?考慮到“國粉”同志的臉已經夠疼的了,我就不列出國軍和八路軍的兵力比例以及戰損比了)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再說所謂“七分壯大”

基本的史實是國民政府只給最初的幾萬人發餉,超出編制的一律不給,且從大局上考慮,意思就是明著和你說,就那點兵力,打沒了就打沒了,打勝仗了不許多人。要是有老百姓主動參軍,一律不準要,要了不給錢不給糧不給武器不給補給不給編制。哦好吧,你抓壯丁合理合法,我補充兵源就是乘機壯大?這明顯的國粉雙標。而且就算是法定的編制,國民政府還經常剋扣補給,在抗戰後期乾脆停止供應。

(此說法絕非空穴來風,有相當一部分日本老兵回憶,八路軍最愛使手榴彈,對於槍彈殺敵似乎沒有那麼大的熱情,而事實很心酸,八路軍補給不夠,唯一能自給自足的就是簡陋的邊區造手榴彈)

第二,敵後戰場基本沒什麼作用,就是打打游擊,遊而不擊,搞個騷擾?

敵後戰場的作用何在,日本人最有話語權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作戰日誌中的中國事變》(作者井本熊男,曾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參謀)一書寫道:

1939年底,中共的滲透大致遍及華北全境,對我方確保治安構成最大之敵。事變初期,蔣介石軍隊不戰而放棄華北5省,在其後一年多的時間既無戰線又無敵蹤。然而恰似被細菌侵蝕了人體,如置之不顧,整個地區勢將變成與我敵對之勢……”

《字都宮輜重史》一書收錄了日軍第六兵站汽車隊關於參加平型關作戰的戰鬥詳報,是這麼分析的:

“當面之敵幾乎均為20歲以下少年兵,作戰勇敢,遠非以前所遇之敵可比”(另一方面反應出正面戰場作戰反而不如敵後)

而晉察冀八路軍在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後,解放張家口,在宣化成立了軍校,領導擬了計劃,打算將抗戰時期培訓的那些班排長召回,再培訓後轉為連級幹部。結果發現當年培養的班排幹部已絕大多數犧牲了,這個計劃也就無法實施了。

如果八路軍遊而不擊,班排幹部怎麼會幾乎打光?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收復晉西北七城戰鬥示意圖,充分說明什麼叫做“遍地開花,把日軍主力拖住”▲

1938年敵後戰場抗擊日軍兵力40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8%。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冀魯豫、蘇南、淮南、豫皖蘇邊區等大小24塊抗日根據地,與正面戰場在戰略上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從而使日軍佔領的地區只限於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兵力愈加分散,迫使日軍停止了戰略進攻。

另外一個鐵的史實也是“國粉”難以接受的,自百團大戰之後,中日進入相持階段,敵後戰場上升為主戰場,日軍主要展開對敵後戰場的作戰。(在敵後戰場成為主戰場後,日軍展開了大掃蕩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最後敵後戰場的正規部隊減員十萬餘人,不好意思又一次打臉了,這就叫不斷壯大自身?)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1939年日軍對敵後解放區作戰使用的兵力達54萬人,佔其侵華不含東北 總兵力的62%,偽軍14.5萬人,達100%。1940年日軍對敵後解放區作戰使用的兵力47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

杜魯門在回憶錄中曾寫道:中國抗戰後期,“蔣介石的權力只及於西南一隅。”

深度好文:抗戰的敵後戰場槽點重重?讓你知道什麼叫打臉

有什麼想法,下發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