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必須如期實現”

為了讓蜜蜂能夠安全越冬,今年春節前,陳澤恩就組織當地養蜂戶搞了三次越冬前培訓,讓養蜂戶給蜂箱外圍附加一些棉墊子,用於保暖。陳澤恩所在的彭陽縣,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中的六盤山區(包括甘肅部分)的一部分。

在全縣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4月,建縣36年的彭陽縣,順利通過考核評估,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底,彭陽縣印發《2020年彭陽縣農業產業脫貧富民實施方案》,推進全縣農業產業扶貧和農業產業振興高質量推進。

這是貧困縣脫貧摘帽之後,但仍然致力於產業發展的縮影。

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習近平指出,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摘帽“四不摘”--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習近平指出,疫情嚴重的地區,在重點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可以創新工作方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沒有疫情或疫情較輕的地區,要集中精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比如,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再比如,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做好農資供應等春耕備耕工作,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還有,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

習近平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李小云認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對接點應該從防止返貧和防止新貧困發生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真脫貧、不返貧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既要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同時還要防止剛脫貧就返貧現象的發生。

李小云認為,需要把脫貧攻堅期間的各種資源和機制,包括財政、金融資源等,以及已經形成的機制,包括領導機制、組織機制、市場機制等,轉化成服務於“兩個防止”目標的一套鄉村振興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