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中世紀的歐洲和同時代的中國在寡婦改嫁問題上,態度正好相反,南宋以後的中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成了政治正確;在同時期的歐洲,寡婦要是不改嫁反而是罪大惡極,從國王到教會都會懲罰她。很多時候中世紀的歐洲寡婦守節不但沒有貞節牌坊,反而只能上火刑柱。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中世紀的天主教會認為單身才是最虔誠的表現,但是絕大部分教徒都不能像保羅祖師爺那樣當一輩子單身狗,於是教會改變了說法,那就是既然淫蕩這種罪過是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的,那麼還是找一個異性信徒結婚按照教會的指導解決生理問題。問題是中世紀的男丁往往英年早逝,在13世紀的英國,男性被徵兵後,陣亡、傷重不治而死(主要是這個)的概率是五分之一;“愛好和平”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威尼斯讓公民參與海戰,陸戰全指望僱傭軍)男性公民大量到海外經商,寡婦的比例也非常高,最高時一條街上1/7的業主都是寡婦。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因為寡婦有夫妻生活經驗,中世紀的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會勾引別的男人,像《西西里美麗傳說》中瑪麗蓮那樣的“寡婦”自然就是全城鎮女人眼中的公敵。他自己的寡婦在老公死後要守孝40天,在這40天之後他就要尋覓自己的丈夫,因為中世紀的人們相信寡婦如果勾引了過多的男人,就會引發上帝的懲罰,從而降下瘟疫。中世紀的歐洲寡婦要是真想替老公守節,就只能跑到修道院裡,在黑死病頻發以後,修道院就不再收留寡婦(給錢再多也不行)。教會不得不改口,認為寡婦嫁一次人和嫁1000次人沒有區別,為了大家好寡婦還是改嫁為妙。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寡婦改嫁問題同樣是中世紀國王和貴族關心的重大問題,因為很多騎士和領主死後,他的未亡人就不能繼承老公的軍事義務,這在領主看來是賠本買賣。國王和大領主們一方面收取下級領主的部分家產,保護下級領主的子嗣;一方面也強迫寡婦改嫁,他們可不關心寡婦們的感情問題,只要這些寡婦能找一個能打的丈夫就行(當然也別嫁給對頭貴族)。明智的君主都不會讓寡婦改嫁問題鬧得雞飛狗跳,因為這要傳出去實在是太難聽,只有不在乎吃相的“無地王”約翰鬧出了大新聞。大貴族內部的寡婦改嫁問題也很重要,像艾蓮·雷耶斯(《冰與火之歌》裡“子宮戰爭”女主,就是她讓蘭尼斯特家族威風掃地,間接造成了泰溫崛起)那樣能折騰的寡婦在中世紀並不少見。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中世紀平民寡婦改嫁的另一個現實原因就是生計問題,因為除了在餐館是夫妻店以外,中世紀的婦女並不能完全從事農業(當農民要給領主服徭役和兵役)活動,在手工業和商業經營上也受到很多限制。中世紀的商業、手工業從業者必須是行會成員,而行會是不收女人的,中世紀的商人店主要麼讓兒子子承父業,要麼招學徒當女婿繼承家業。寡婦們遇到老公早死時,就不得不改嫁給學徒,藉此保住家業,不少學徒因此實現了人生逆襲。


中國守寡有牌坊,歐洲上火刑,中世紀從國王到教會竟逼寡婦改嫁?


直到近現代在風氣保守的一些歐洲地區,寡婦不改嫁還是重大社會問題,不信,你看看《西西里美麗傳說》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