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订单云销售云超市 桐乡电商产业加速“蝶变”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考验着诸多产业的应变能力。当线下的实体商业因人们的足不出户按下“暂停键”时,我们发现,有着新经济、新生活、新产业之称的电商产业则迎来了高光时刻,为疫情期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场关于你我的“大考“中,桐乡电子商务正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多种路径,在保民生、稳物价、促消费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无论是“云订单”还是“云销售”亦或是“云超市”,疫情之下,桐乡的电商产业正在迭代创新,加快重塑着产业新优势,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

订单交易上“云”

布置好背景、架起灯光、调整摄像头……浙江省毛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暨320创意广场(以下简称320创意广场)6楼展厅里是一片忙碌。桐乡市希珈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杰希刚送来了一批原创设计的样衣,电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正将这些产品上传至云端,等待买家的咨询与下单。“我们原创设计的系列产品一直很受市场的肯定,这不今年开市晚,客户都等着下单,公司一复工我们就开足马力了。”陈杰希告诉记者。

云订单云销售云超市 桐乡电商产业加速“蝶变”

濮院是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和全国毛针织服装生产基地,是时尚产业的风向标之一。受疫情影响,濮院及时转变策略,化“危”为“机”,实行线上开市,线下联动,开辟新的市场空间。2月15日上午,320创意广场在“钉钉”线上平台启动在线开工仪式,40余家入驻企业和商家,以“零接触”形式实现复工复产。

虽然受疫情影响,客户与客商之间不能实现面对面交流,但320创意广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让“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订货交易都实现了“上云”。“原本还担心客户没法赶过来洽谈合作,如今有了专业团队负责‘线上’客户和市场,我们只要专注产品设计研发就好了。”显然,对于这样的“云服务”模式,陈杰希很是满意。

其实,自2月15日开市以来,320创意广场就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拓展线上市场,加快打通产前、产中、产后“三点一线”的产业链条,线上交易可谓是风生水起。

“我们通过平台直播、电商平台、电商服务机构、自有平台等模式,对产品进行实时传播并实现远程交易。”320创意广场负责人杨志强表示,自开市以来,平台线上单日最高成交额已近40万元。“接下来,我们还将联合联通公司打造专业线上平台,裸眼3D产品效果的展示将带来视觉新体验,进一步扩宽线上销售市场。”他透露。

不仅仅是320创意广场,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濮院创新探索的“双轨”运行模式,通过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电商服务补链加速、电商平台协力发展,跑出了时尚产业复工的“加速度”。 在迅猛的电商势头下,阿里巴巴·桐乡产业带销售渠道也在加速打通中,可以说,产业带在为市场的线上经营提供渠道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打响“濮院毛衫”品牌。

“菜篮子”线上购

“上吨的白菜卖不出,可怎么办?”“家里没蔬菜了,不敢去超市买”……疫情影响下,一边是城市生鲜产品供不应求,另一边是农产品滞销陷入困境,“米袋子”“菜篮子”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如何解决疫情下突发的供需矛盾,精准对接农产品销售?桐乡创新载体,连接产销两端,推进“套餐配送”以及主体抱团,组建“产销联盟”,打造“线上超市”。

云订单云销售云超市 桐乡电商产业加速“蝶变”

“多亏了线上销售平台,不然大伙儿的心血都白费了。”日前,桐乡市宏盛芦笋专业合作社1万斤滞销的莴笋和花菜成功通过线上销售平台销售一空,负责人许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线上超市”的即时上线,为因疫情无法正常销售的农副产品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在桐乡市特色农产品供销超市实体运营基础上,桐乡及时整合“云买菜”产销服务平台,推出“天天丰收节”线上销售平台,采用“基地直采+平台选购+专人配送”的“云买菜”运营模式,实现市场“保供给”、农民“促增收”。

“‘天天丰收节’小程序2月11日提前上线了,这比计划上线时间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为的就是尽快解决农产品滞销以及市民购买难题。”市特色农产品供销超市负责人叶潇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桐乡还依托邮政“邮乐极速鲜”平台,对接桐乡本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开展合作,推出“网上下单、基地直供、邮政配送”买菜新模式。

因为平台实行的是零差价,除了市民朋友的青睐外,不少企事业单位也成为了大客户。据统计,截至3月8日,桐乡市特色农产品供销超市共计营业额126.64万元,其中线下超市106.28万元,线上微信小程序自2月11日发布以来至今销售1241单,销售额20.36万元。

菜篮子拎得稳,老百姓心不慌。“线上超市”的出现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同时,也加速了“出门买菜”转向“等菜上门”的步伐。更令人关注的是,以往线下买菜的主力军中老年人也开始尝试新事物,加入了“云上买菜”大军。

家住市区振东小区的徐阿姨如今已成为了“潘鲜生”的忠实粉丝,每隔两天都会在平台上下单,然后坐等货物送上门。大年初二,河山镇农业主体抱团项目“潘鲜生”紧急上线,主动承担起保障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让老人在家里就能体会到新零售体验,打通服务“最后100米”。截至目前,平台实现了河山镇10个村(社区)服务全覆盖,市区范围累计服务小区57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