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進屋和繼配新婦交代家務,後來發現家中無此人,紀曉嵐家的事

女子進屋和繼配新婦交代家務,後來發現家中無此人,紀曉嵐家的事

紀曉嵐的祖上在應天府上元縣,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上元縣”是唐代對南京的稱謂,一直沿用,到民國時期改為江寧縣,現在是南京的一個區,叫江寧區。明成祖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後,同時又遷來了一批江南大戶,安置在環京區域,“以實畿輔”。被皇帝欽點隨同動遷,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紀家幾百年來都是大戶,很興旺。紀家北遷以後,被安置在河北獻縣。到了雍正年間,紀家已經過十四代,繁衍出景城、崔爾莊兩大分支。崔爾莊這一支更繁盛,多達數百口,當地有民謠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數了北京就數崔爾莊。崔爾莊喲崔爾莊,九門九洞九關廂,十字街頭跑開馬,南關園子立道場……”

紀曉嵐就是崔爾莊這一支的。紀曉嵐的爺爺叫紀天申,字寵予,生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逝於雍正十年(1732年)。監生,做過縣丞,後來誥贈四川員外郞,累贈都察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古代的大官有了功績,皇帝都會加封、追封父親、祖父一些官職,叫“誥贈”。多次加封的,叫“晉贈”、“累贈”。這些雖然都是虛職,但是確實起到了“光宗耀祖”的作用。紀寵予老先生就是因紀曉嵐而得到了加封,一直到加封到禮部尚書,確實已經榮耀到極致了。

女子進屋和繼配新婦交代家務,後來發現家中無此人,紀曉嵐家的事

紀寵予先生的原配夫人是陳氏,很可惜,陳太夫人死得早。後來紀寵予就續了一房,繼配夫人是張氏,張太夫人。

張太夫人過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張氏過門的當天,外面都在忙著婚禮的各種事務,她獨自一人坐在新房中。正坐著,有一位少婦掀開簾子進來了。這位少婦身著黃衫,淡綠裙,落落大方,很有大家女子的風範。少婦笑盈盈地進屋,徑直過來,坐在床沿上,與剛過門的新娘子拉起家常來。

新娘子張氏剛過門,紀府的人大多還都不認識,看這位少婦這麼家常、親切,以為是同門的妯娌或者小姑子之類的,新婦靦腆,也不方便問,就順嘴搭音,接著話茬拉家常。

進門的少婦和張氏說的,都是紀府裡裡外外的家務事:哪些事要注意,哪些事要抓緊,哪些事該怎麼做,誰是什麼脾氣秉性,和誰該怎麼相處,什麼飯合公婆的口味,誰的身體該怎麼補養,錢財家務怎麼管,田產房產怎麼料理,婆子丫鬟都是什麼性格人品……方方面面都說得很周道細緻。張氏聽了覺得很受用,一一記下,日後打理家務都用得上,免得磕磕跘跘還得些日子理不出頭緒,上不了道。

府裡家務事多,少婦說得細緻,就聊了很長時間。

女子進屋和繼配新婦交代家務,後來發現家中無此人,紀曉嵐家的事

後來,有一個婆子進來給新娘子奉茶。少婦見有人進來,不再說了,徑直走出去了。張氏也沒多想。

新婚前三日,婚俗禮節多,忙了幾天,才算消停了些。閒下來之後,又想起那天的少婦。這幾天也沒有再看見,不知道到底是什麼關係,該怎麼稱呼?就有心想再見見。又過了幾天,還是沒有看見到那天的少婦,覺得很奇怪,就問家裡的人,那天陪著說話的是誰?家裡人聽她的描述,說家裡並無此人啊!張氏很吃驚,明明很自己說了半天的話,說的什麼話,還在腦子裡記著,並且說的如此細緻,不是本家的人,怎麼可能掌握這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就詳細和家裡人說了經過,又詳細說了少婦的衣著服飾,家裡人恍然大悟:那黃衫、淡綠裙,是陳太夫人入殮時的穿的啊!

死生相妒,史藉中多有記載,可是像陳太夫人這樣的舉動,卻不多見。陳太夫人已經埋身於黃土,還擔心新進門的新婦不會料理家事,再現身交代一番,這是何等的用心啊!

陳太夫人生了紀容舒,一生為官,官至四川容安知府。紀容舒又生了紀曉嵐,官至禮部尚書。紀家子孫登科第、歷仕宦者,皆是陳太夫人所出。

女子進屋和繼配新婦交代家務,後來發現家中無此人,紀曉嵐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