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影片《我在伊朗長大》發生在在伊斯蘭革命時期。9歲以前,女孩瑪姬曾經生活在伊朗和平的年代,人們可以隨意參加舞會,隨意喝酒聚餐,男女之間相處平等、和諧。隨著政變的開始,女性被迫戴上面紗,男人們可以隨意對女性進行指責,數以萬計的人被抓進監獄。

瑪姬14歲的時候,因為瑪姬言論過於自由、大膽,父母擔憂瑪姬的安全問題,決定送她離開祖國,到維也納上學。高中畢業後瑪姬邁入戀愛階段,但因男朋友出軌痛不欲生,最後決定返回祖國伊朗,回到父母身邊。回到伊朗後瑪姬因被軍兵發現與男朋友拉手,被迫嫁為人婦,卻始終無法接受伊朗女性處處受限的生活,最終決定離開伊朗前往法國。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該片根據瑪姬·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所創作的同名繪本小說改編。《我在伊朗長大》講的就是導演瑪姬·莎塔碧個人成長經歷。瑪姬·莎塔碧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出生於伊朗的豪門世家,祖父曾經是眾多王子之一,而母親是當時前伊朗國王的曾孫女,她親身經歷了伊朗政權的變化和兩伊戰爭。經歷過戰爭與壓制女性的社會環境,瑪姬依然成長為一個獨立、自尊、有文化的女性,離不開她母親對她的教育與深沉的愛。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01 寵溺的愛:支持女兒擁有自己的愛好

盧梭曾說:任何一個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愛好遭到了破壞,他如花似錦的年華就會像春夢似地消磨過去。

瑪姬長大後能擁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其兒童時期的愛好獲得支持有很大關係。政變發生時期,官方禁止販賣音樂磁帶以及一切聚會活動,而小時候的瑪姬喜歡朋克,ABBA和Iron Maiden樂隊,熱愛音樂且大膽的瑪姬向媽媽拿零用錢買磁帶。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

瑪姬:媽媽,給我50塊!

母親:幹嘛?

瑪姬:買磁帶。

母親:你那些比吉斯樂隊的磁帶呢?

瑪姬:比吉斯樂隊太爛了!

然後,瑪姬歡歡喜喜地拿著母親給的錢去秘密交易場所購買自己喜歡的磁帶。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小孩子喜歡的愛好總是在改變,今天喜歡這個樂隊,也許明天就不喜歡了。而母親總是支持著瑪姬的音樂愛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瑪姬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儘量不受戰爭環境的影響。

一個充滿快樂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瑪姬母親始終在這方面盡心盡力。

反觀現代社會,很多父母總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讓孩子背誦唐詩三百首,幼兒園開始練習鋼琴,甚至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懷孕的母親們爭先恐後地參加胎教班,生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便慢人一步。

就在今年3月,由於新冠病毒原因,學校延遲開學,建議以網課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河南一個12歲的孩子,因為上網課的時候不認真,被家長訓斥,孩子不顧一切從樓上跳了下來,一個年幼的生命就此凋謝。過分的控制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負擔,孩子的成長不能只有學習,引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比強迫孩子學習更為重要。

當一個母親實在不認同孩子的愛好怎麼辦?我們可以學習影片中瑪姬母親的做法:當母親看到瑪姬買回了一個鐵娘子磁帶(英國重金屬樂隊)回家播放,拿著球拍當電吉他,瘋狂甩頭的樣子,母親對著瑪姬翻了一個白眼,默默關上了門,讓瑪姬在房間裡自嗨。由此可見,瑪姬母親並不喜歡瑪姬的這個愛好,但是她給了廣大母親一個啟示:

只要孩子的愛好對他的成長無害,你不必強制孩子拋棄愛好,你可以當做沒看到,讓孩子自己尋找快樂。

瑪姬母親永遠尊重孩子的愛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瑪姬才能避免政變環境下的負能量,才有如今的漫畫小說家、導演瑪姬·莎塔琵。

02 堅強的愛:獨立與自尊,是以身作則的教育

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無時無刻都在宣傳著女人要收斂自己,正派的女人需要用面紗把自己遮住。但是瑪姬母親內心十分清楚,為何只有女人才需要從頭到尾包裹住自己,不允許引起男性的注意,這是這個政權對於女性的歧視,對於女性地位的蔑視。

迫於政權,母親與瑪姬出門的時候不得不帶上面紗,但是母親內心依然尊重作為女性的自己。當母親帶著瑪姬外出購物時,一男性無故要求母親整理面紗,母親指責男子對女性放尊重點。男子沒想到一個女性竟敢公然頂撞他,出口羞辱:“像你這樣的女性,我都推到牆邊去操!”母親怕嚇到瑪姬,立馬讓瑪姬上車,憤然開車離去。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這裡呼應了影片中非常出名的瑪姬奶奶的一段話:“你這一生會遇到很多壞人,如果他們傷害你,就對你自己說:‘這是因為他們愚蠢。’這樣你就不會對他的殘酷做出反抗了。因為沒有比仇恨和復仇情緒更糟的東西了……永遠保持你的尊嚴,真誠地對待你自己。”

瑪姬母親沒有對男子的行為作出激烈的反抗,但這並不代表母親不自尊。正是因為母親知道這個社會你對不理智的人作出反抗,只會引起對方的憤怒,引發更加讓人羞辱的行為。母親的行為教育了瑪姬在不尊重女性的社會壞境下,也要學會尊重自己。後來瑪姬在維也納學習時受到他人的嘲諷,也作出了反抗,維護了自己作為伊朗人的尊嚴。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瑪姬的母親並不是一個鐵血娘子,相反,她是一個內心十分柔弱的女子。影片中母親有兩次在瑪姬面前哭泣,第一次是在被男子侮辱後,母親沒控制住自己的眼淚,當瑪姬問她還好不,母親的回答是:“當然,親愛的,我很好。”第二次是瑪姬因為被軍官發現與男朋友拉手,被迫嫁為人婦,母親躲在廁所裡抹眼淚,瑪姬問:“媽媽,你哭了嗎?”母親的回答依然是:“沒有。”

母親在瑪姬面前總是表現出一副堅強、獨立而自尊的模樣,在瑪姬出嫁那天,母親哭著對瑪姬說:“我總想讓你獨立,受教育,有文化,可是你21歲就結婚了!我想讓你開心,想讓你離開伊朗,自由自在!”母親內心很柔弱,但是在女兒面前只能裝作堅強而獨自的樣子,讓女兒知道該以怎樣的姿態面對這個社會。

03 狠心的愛:兩次將女兒送往生活環境更好的國家

大膽而自由的瑪姬,是母親喜歡的模樣,母親並不希望瑪姬受到社會的束縛;大膽而自由的瑪姬,也是讓母親擔心的模樣,因為在政變的社會,思想與言論過於自由,會使瑪姬有安全隱患,這個社會並不能接納如同瑪姬般自由的存在。


後來,瑪姬用事實頂撞只忠心於政權的宗教老師,使母親內心的恐懼如洪水般爆發。一位年輕的共產黨員女孩妮露琺,因為被當時革命守護者發現,強姦妮露琺並且施以絞刑,母親內心十分害怕瑪姬遭受迫害,在瑪姬14歲那年,狠心將瑪姬送往維也納上學。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相信所有愛孩子的母親都不願意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更何況瑪姬是母親的獨生女,是她的心頭肉。將瑪姬獨自一人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母親內心也十分擔憂,但是她無路可選,瑪姬是一個女孩,留在一個政權動盪的祖國,對她的成長非常不利,甚至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母親只有狠心地將瑪姬送往一個更加自由的國家,給予瑪姬安全而自由的成長環境。

在送瑪姬離開機場後,母親暈倒在父親的懷裡。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後來瑪姬失戀回來伊朗後,重新開始新的學習生活。但是因為在伊朗這個國家談第二次戀愛的時候,被當地軍官發現他們手拉手,瑪姬被抓緊警察局。當時的社會並不允許情侶光明正大地談戀愛。迫於形勢,瑪姬只能嫁給當時的男朋友,很顯然,這不是愛的結晶。

在瑪姬結婚當晚,母親再次崩潰,淚流滿面。母親清楚瑪姬結婚是迫於無奈,這個時候她只希望瑪姬離開伊朗這個國家,能夠開開心心,自由自在,這是母親對瑪姬最深厚的愛。一年後,瑪姬離婚了,決定離開伊朗,前往法國。母親對瑪姬說:“你要永遠離開了,你是個自由的女人。今天的伊朗不適合你,我不准你再回來!”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一個母親對女兒有多深沉的愛,才能下決心讓女兒永遠不要再回來自己的身邊,自己的國家。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母親對瑪姬的愛更是無價的。為了讓瑪姬自由,母親只能對自己狠心,以不再跟瑪姬相聚的代價,換取瑪姬的自由。

04 結語

影片從瑪姬離開伊朗前往法國後結束,但是瑪姬後來的生活我們從導演瑪姬·莎塔琵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她堅強而獨立,憑靠著豐富的想象力和無數構思巧妙的敘事風格,吸引了一大批漫畫讀者,也給電影觀眾帶來了許多樂趣。瑪姬能夠健康而快樂地成長,是她的母親以及她的父親、奶奶在她的成長路上為她保駕護航。

雖然《我在伊朗長大》主要講述了伊朗近三十年的政治動盪和社會現狀,但是從瑪姬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家人對她的影響,尤其是母親和奶奶從女性角度教育瑪姬如何成為一個自尊、獨立、堅強的女人。

願我們女性能從此影片中獲得啟示,成就更好的自我。

共勉之。


豆瓣8.7《我在伊朗長大》:狠心送走孩子,是母親背後深沉的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