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举行第35场发布会:全省出院99.51%,重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蔓延

浙江举行第35场发布会:全省出院99.51%,重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蔓延

3月12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三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浙江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举行第35场发布会:全省出院99.51%,重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蔓延
浙江举行第35场发布会:全省出院99.51%,重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蔓延

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首先通报了全省最新疫情情况:2020年3月11日0-24时,浙江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4例。

截至3月11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1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0例),现有重症病例2例(其中危重1例),累计死亡1例,累计出院1209例(其中划归外省病例12例)。

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387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4人,尚有99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从通报数据来看,浙江疫情防控持续明显向好,已连续多日无新增本地病例,至今未有因复工复产导致的病例。

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99.51%,宁波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省十里丰监狱已实现住院确诊病例数清零

浙江举行第35场发布会:全省出院99.51%,重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蔓延

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浙江作为侨务大省和对外开放大省,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压力巨大,各地要进一步把握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要求,完善十大防控机制,把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蔓延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一要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发挥好侨团商会和侨胞家属的作用,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摸排境外入浙人员,建立清单表格,并严格落实国内外联系人制度,实现量化细化闭环管理。

二要加强出入境防控,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首站负责制、属地责任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高风险国家的入浙人员,依法严格落实入关筛查检测、居家观察、集中隔离等防控措施,确保输入病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控。

三要严格落实“点对点”受控接送和“应隔尽隔”等硬管控措施,确保入境人员全过程受控。

记者问答环节部分提问

提问: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公众对健康、卫生习惯更重视了,各地也开始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在公共场合和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公筷公勺?

食品安全专家、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章荣华:为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浙江各地在积极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混用餐具最大的隐患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关于如何使用公筷公勺。在家吃饭时,家庭成员最好要有自己固定的碗、筷、勺和水杯等,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抚养人可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在外就餐时,公筷公勺应与个人使用的餐具有可识别性,如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明显区别。上桌的每道菜、点、汤都应配备分餐餐具,做到一菜一勺或一菜一筷。公筷应放在筷架上,不应放在个人使用的骨碟上面。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对尚未推行公筷制的餐馆,顾客可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或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总之,无论是杜绝病从口入,保护家人健康,还是倡导餐饮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要积极践行,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为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

提问:当前疫情防控战进入下半场,又处在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大家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

食品安全专家、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章荣华: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一般人来说,在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方面主要把握几个原则:

  •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平衡膳食每天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蛋奶类等多种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深色蔬菜要多吃,丰富奶类豆类。坚持餐餐有蔬果,天天吃奶类,适量吃豆制品和坚果。

  • 适量吃水产品、禽肉、蛋和畜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 饮食清淡,控油盐糖。尽量选用原味蒸、煮、炖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摄入。当然还要提醒大家不要吃野味。

此外,在食品安全方面,要注意食材要新鲜,易腐食品及时冷藏;饭菜烧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要防止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中毒,做到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菜、野果。

春季确实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预防春季传染病首先要从提高自身免疫力做起——

合理安排饮食可以提高免疫力,饮食一定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生冷食品、卤味食品最好少吃或不吃。要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B,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比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奶制品等,能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于老人、儿童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换季时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尤其重要。

世卫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儿童在春季生长最快,尤其应注意其营养的供给,特别是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应鼓励孩子多饮奶,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鼓励每天1小时的户外活动,保证优质蛋白质(禽鱼肉蛋)的供应。

特别要提醒的是,吃动要平衡,疫情过后建议给自己做个运动计划,保证每周5次以上,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运动。中等强度的自我判断:在运动中感觉微微气喘,但是能够说出完整的语句。

  • 东阳6个村入选省历史文化重点村落项目名单!有你们村吗

  • 傅显明在视频连线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 统筹发展要全面有效

  • 东阳3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2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