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

多年以後,李鴻章在彌留之際,準會想起他進京趕考的那個遙遠的一天。

1843年的這天,李鴻章奉父命進京參加鄉試,日頭正好,意氣風發,他作下《入都》。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

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

如他所願,舉人、進士皆中,受業曾國藩門下,一生事業開啟。

1853年,太平軍起,曾、李各自回鄉辦團練。李鴻章“專以浪戰為能,翰林變作綠林”,團練經歷讓他慢慢知道,帶兵之道不在一時勝負,匹夫之勇逞不得。

1859年入曾國藩幕府,曾遇大事常猶豫再三,生性“懦緩”。李鴻章在旁數言而決,明快果斷。

1860年秋,李鴻章認為移師祁門處萬山叢中,乃兵家所忌“絕地”;李元度雖長期追隨曾國藩,但“文人大言”非將才,不足以重用。李鴻章這時的戰略和用人眼光已在曾國藩之上。

1863年,蘇州太平軍投降獻城,但李鴻章發覺八降將屯兵半城,武裝尚未解除。“變生肘腋”,他細思極恐,迅速誘殺八降王。

“此事雖太過不仁,然攸關大局,不得不為。”眼明手辣是李鴻章。

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

鳥獸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太平天國威脅解除,曾國藩功高震主,如履薄冰,遣散眾多湘軍。

李鴻章則看到,“目前之患在內寇,長遠之患在西人”,主張保留淮軍。

1865年起,李鴻章創建江南、金陵和天津機器製造局,發力軍工。置辦船務局、礦產局和電報局,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發展。

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

1894年,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覆滅,次年簽訂《馬關條約》。一時間簽約的李鴻章成眾矢之的,朝廷職位被解除,他閒居賢良寺,感慨萬分:

“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

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餘。”

1901年李鴻章受慈禧複用,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簽字回來,大口吐血。

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

病床上,他一息尚存,過往種種浮現,逐漸淡去。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年少自信所學經世致用,暮年落得喪權辱國之名,可謂造物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