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毛”变“僵尸”,《绿珠坠楼》这一“坠”让他跻身五大名旦


“吊毛”变“僵尸”,《绿珠坠楼》这一“坠”让他跻身五大名旦

《绿珠坠楼》

毕谷云是活跃在我国京剧舞台上的著名男旦,曾师承梅(兰芳)、荀(慧生)、徐(碧云)三大流派。如果说,他在演出梅、荀流派剧目上,是以唱功和做功取胜,那么在演出徐派剧目上,则是以翻跌功夫堪称一绝。

徐碧云被称为“第五大名旦”在当时颇有影响。徐先生的艺术不易学,他除唱、念、做、打之外,还长于翻(跟斗)。旦行中除去武旦,一般不翻跟斗,在徐先生演的戏里最为突出,难度最大、久为观众乐道者当属《绿珠坠楼》。

《绿珠坠楼》是“徐派”名剧,徐碧云的“坠楼”据说是“三张桌子抢背后平躺在舞台上”。一张桌子的抢背还能见,三张桌子真没见过,尤其是旦角。而传致毕谷云,将下高改成“吊毛”下来,似乎难度上有所加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昙花一现于舞台之后,就因为下高太过“风险”而挂起来了。近年喜闻恢复,牟元笛再传。开始听说毕先生还不敢教他“吊毛”变“僵尸”的“坠楼”,后来牟元笛见于舞台的据说是毕先生改了的“盘腿卧鱼”,可以说“坠楼”的“绝技”没有得到真正的继承。

当年为看毕谷云《绿珠坠楼》的舞台纪录片,耐着性子就等“坠楼”那一下,但是电视给了一个“慢镜头”,实在大失所望。哪怕先拍一个真实的“坠楼”,展示一下老先生的功夫,再来慢镜头也可以,他那么一“处理”,绝活看不见了。

牟元笛算是接下了这一棒,但是现在的改本不是“坠楼”,而是“跳楼”。按说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技术有风险,也可以将风险设计在可控的尺度内。如果现在“师命难违”,不得不按照毕先生改的去演,希望能够研究出更精彩的“坠楼”来延续这出名剧。


“吊毛”变“僵尸”,《绿珠坠楼》这一“坠”让他跻身五大名旦


关于《绿珠坠楼》演出的报道:

徐碧云曾于1927年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的京剧名伶新剧评选活动中,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五大名伶”。他创演的《绿珠坠楼》却成为他个人流派建立的重要标志。《绿珠坠楼》讲述的是西晋才女绿珠凄惨的一生,徐碧云仅传给了毛世来、毕谷云二人。最初徐碧云出演“坠楼”一场时,从三张桌子高的楼台布景飞身抢背而下,落在检场师傅快速抛出的一连串垫子中,两人配合堪称绝技。后毕谷云出演时,几次修改“坠楼”方式,定为直接起掉毛空中变僵尸落地,摔在靠近楼台旁边栏杆里的垫子上。1983年,毕谷云在天津演出“坠楼”时不慎摔伤腰椎,险些瘫痪,才知晓该动作的危险性,《绿珠坠楼》也从此绝响舞台。考虑到了人身安全,毕谷云在传授牟元笛“坠楼”时,重新设计了较为安全的高台起跳坐盘卧鱼动作。即便如此,从4米高台落下,依然是难度极大需要胆量的挑战。


“吊毛”变“僵尸”,《绿珠坠楼》这一“坠”让他跻身五大名旦

毕谷云先生“坠楼”“吊毛”下的现场图片

1982年5月13日至6月10日,毕谷云率本溪市京剧团赴北京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展演活动,先后在广和、西单、长安、吉祥等剧院连续公演26场,观众达2﹒8万多人次。这期间,年及五旬的毕谷云为京城献演了多年消声的徐派京剧《绿珠坠楼》。该剧讲述的是,西晋富豪石崇纳绿珠为妾,藏娇于金谷园,色冠群芳,独得专宠。后绿珠惊悉石乃劫珠杀父之盗魁,遂假意委身于赵王亲信上大夫孙秀,继而使孙进谗于赵王而怒斩石崇。齐王素恨赵王所为,伺隙发兵诛赵并搜捕孙秀。此时,孙正寻欢于金谷园狂逐逼困绿珠就范。绿珠登楼怒斥色徒,愤坠高楼自尽身亡。剧中由毕谷云饰演的绿珠,不仅“羽舞”、“袖舞”等均保留了当年徐派京剧艺术的精华,而且“坠楼”一折绿珠从叠加的三张高桌上凌空翻下时,由本来就难度较大的“旦角抢背”(侧前翻,侧肩膀部分着地),发展成更为高难的堪称“双绝”(绝迹、绝活)之“旦角吊毛”(前空翻,脊背上部着地),把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女子以死来宣布同那个社会势不两立的反抗精神,演绎的斩钉截铁、动人心魄!进而把本溪毕谷云徐派京剧也推上了艺术颠峰。据记载,当时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及许多戏剧界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北京其他一些重要媒体纷纷载文予以报道。本溪毕谷云徐派京剧在首都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剧协为《绿珠坠楼》召开了座谈会;新华社、国际图片社纷纷拍发了照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分别录音录象,播放了专访……

“吊毛”变“僵尸”,《绿珠坠楼》这一“坠”让他跻身五大名旦


翁偶虹先生之记述:

(徐碧云)传世之作为《虞小翠》、《绿珠坠楼》、《骊珠梦》。尤以绿珠之坠楼绝技,享名最炽。此剧于1925年7月17日首演于北京中和园。团中诸贤,全梁上坝。徐碧云饰绿珠,谭富英饰石崇,姜妙香饰潘岳,萧长华饰孙秀,尚和玉饰淮南王,蒋少奎饰赵王伦。剧中有独舞、群舞,故又以朱桂芳、诸如香、荣蝶仙等饰侍女,助其舞也。全剧唱、念、做、表、舞俱重,更有绝技翻跌。“坠楼”一场,以“三张半”的高度,搭“金谷琼楼”,徐碧云从“三张半”上“台漫”翻下,落地即变“抢背”。其技之难,非纯演花衫者所能。四大名旦中,小云善武,慧生能翻,对此亦瞠乎其后。盖碧云在科时,常演《泗州城》,“抄包”、“转包”后一跃上高,在“两张半”上,走“左右旱水”、“左右顺风旗”,然后“台漫”翻下,已属家常便饭。以此坚实幼工,再增一张桌以状“琼楼”之高,翩然翻下,表现坠楼,碧云自能裕如为之。只此一“坠”,震撼菊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