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六代帝王的大明第一女政治家——誠孝昭皇后張氏

最近這段時間《大明風華》的熱播,帶動了一大批對明朝歷史感興趣的粉絲,裡面演員精湛的演技,華麗的漢官服飾,以及挑選演員與歷史人物相似性的符合,都讓許多觀眾非常喜歡這部劇。尤其裡面朱高熾的原配夫人張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她不僅在劇中有智慧識大體,而且在歷史上也算一位難得的女中豪傑

歷經六代帝王的大明第一女政治家——誠孝昭皇后張氏


在大明建立後,太祖朱元璋遍閱史書,有感於歷代外戚專政,導致皇權旁落的危害,就定下了皇子龍孫不與朝中大臣結親連枝的規矩,所以在大明一朝近三百年中,皇后,王妃出身低微者非常多,就是公主下嫁的駙馬出身也不是很高。所以這位張氏,只知道是指揮使張麒的女兒,出生時間並不明確。後來嫁給了當時皇四子燕王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幸運的是朱高熾生性仁厚端重,舉止言行沉靜有法度,深得朱元璋的喜愛,在藩邸的時候就被祖父朱元璋立為了世子,而愛屋及烏的張氏也在洪武二十八年被封為了燕王世子妃。這對於一個出身小康之家的張氏來說,這就是飛上枝頭做鳳凰了,不出意外的話,以後自己會成為燕王妃,在封地之內,猶如國母。這已經算達到一個女人的巔峰時期了

但是不出意外,還是會出意外,他的公公朱棣,不甘心做一名鎮邊守疆的藩王,依然打起了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奪取皇位的靖難戰爭。經過艱苦的苦戰,最終把建文帝趕下了龍庭,自己做上那個至尊寶座,成為明太宗,後來嘉靖帝抬廟致明成祖。而後身為世子的朱高熾順利的升級為了皇太子,而張氏也成了太子妃。但是由於丈夫朱高熾身體肥胖,在靖難的時候不便隨軍作戰,所以被公公朱棣留在後方監國,因而喪失了建立軍功的機會。這也引起了那兩位年輕,勇武好鬥兄弟,對太子之位的覬覦之心。做長輩的都是偏愛小兒子,這種情況在皇家也不例外,朱棣因為自己的勇武好戰所以更是偏愛像自己的兒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兩兄弟。而對於朱高熾,朱棣甚至表現出了厭惡。時常有心的要廢除朱高熾,立更像自己的漢王朱高熙為儲君,但是徐皇后和大臣們一直阻攔,加上張氏的孝謹溫順,侍奉朱棣夫婦的盡心周到,更重要的是張氏所生長子朱瞻基聰慧好學,深得朱棣的寵愛,朱棣也很喜愛張氏這個兒媳,所以]綜合這些原因也讓朱棣,很難下定決心。由此可見一個好媳婦的重要性,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娶個好媳婦旺三代的道理。

歷經六代帝王的大明第一女政治家——誠孝昭皇后張氏


多年的媳婦終究會熬成婆,永樂二十二年一代雄主朱棣病逝。皇太子朱高熾登基,是為明仁宗,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而張氏也順利的戴上了皇后的鳳冠。欲戴王冠,必成其重。她做到了。即位後的朱高熾,日夜勤於政事,讓原本疲弱的身體更加虛弱,而身為皇后的張氏開始幫助丈夫料理朝政,並對朝中內外政事,莫不周知。但是可惜的是一代賢主,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就病逝。然後她的兒子,太子朱瞻基登基,是為明宣宗

帶上鳳冠僅僅十個月的張氏,帶著悲痛的心情坐上了皇太后的位置。而此時的張氏已經成為了大明立國以後的第一位皇太后。朱瞻基對母親極其孝順,軍國大事多讓張氏做主,而張氏婦道嚴謹,顧全大局,對自己孃家人管束十分嚴格,不允許他們憑藉自己的關係謀求高官,更不允許他們干擾朝政。對宣宗也是時常規勸,並且對永樂,洪熙朝的忠良之臣,關懷備至。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張氏的仁厚,宣宗寵愛孫貴妃,廢皇后胡善祥改立孫貴妃為後,太后憐胡氏無過被廢,一直非常照顧胡氏,常召她到清寧宮,在宴席時也命胡氏位居孫皇后之上。張氏的睿智仁厚也為著名的仁宣之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歷經六代帝王的大明第一女政治家——誠孝昭皇后張氏


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創造仁宣盛世的朱瞻基在當了十年的天子後,也驟然病逝。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即位。短短的十年之間,她從太子妃到了皇后,然後又是皇太后,到如今的太皇太后。她失去了摯愛她的丈夫,孝順的兒子。而如今又不的不再次打起精神,去幫助自己的孫子。面對孫子即位時,宮中訛傳將立襄王朱瞻墡為皇帝。悲痛的張氏當機立斷,馬上召集諸大臣到乾清宮,指著太子哭道:“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萬歲,流言才得以平息。遵宣宗遺詔,凡朝廷大政均奏請張氏而後行 ,大臣們請求張氏垂簾聽政,張氏卻以“不要破壞祖宗之法為由拒絕了。在這段攝政歲月裡,張氏任用英國公張輔和楊士奇、楊榮、楊溥及禮部尚書胡濙這五個人輔政大臣,構成了正統初年的權力結核心,也使仁宣之治在正統初年得到很好的延續。值得一提的是,危禍大明的奸宦王振,這個時候被張氏死死的壓制住,終張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無法擅政。正統七年十月,歷經六朝的張氏病重,並且接受了楊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雖死,但應當編修實錄。其二,太宗曾下詔凡收藏方孝孺諸臣遺書者死,這條禁令應當解除。但是第三件事還未來得及上奏,張氏就已經崩逝。她在遺詔中勉勵大臣輔助英宗實行仁政,語氣十分誠懇淳厚。

縱觀張氏的一生的經歷了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古往今來,這樣的經歷是極其少有的。尤其讓人的敬佩的是她精明強幹,平時對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明仁宗死後,每遇軍國大事,明宣宗都稟明母后再決定。張氏也常詢問宣宗處理朝政的情況,並經常提示宣宗注意體恤百姓疾苦。由於張氏在朝廷政務的處理上,倚重“三楊”、張輔、胡濙及更早時的蹇義、夏元吉等賢臣名將,協調君臣之間關係,限制內宮對朝廷政事的干預,所以在正統初年,王振雖有寵於英宗,卻沒有達到專權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體保持穩定。 而古今聞名的仁宣盛世,她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