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之前我来过石排镇很多次,总会留意到路上各种景点的指示牌,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便是“塘尾古村落”。我一直想去塘尾村看看,直至某天和朋友在石排办完事,我提出了这个想法,于是我们一拍即合,随即出发。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到达塘尾村时,已是接近黄昏。远远望去,塘尾村就像一座城池,它拥有环绕村子的古围墙。入口是一座炮楼,它与古围墙共同构成村子的防御系统。炮楼内部有供奉神灵的台子,可能是守护村子的寓意,或者是保佑村民们出入平安。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黄昏时候的阳光温暖又和煦,斜斜地照进了这座炮楼。炮楼里,门框的轮廓映落在地面上,铺设的石板已被磨损得光滑发亮,这不知已承载了多少来往的脚步?经过这座炮楼,其两道门之间也只不过几步的距离,却让我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因为透过里面的那道门,我已经可以窥探到那古老而又宁静的村落了。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当我完全走进塘尾村里面,我仿如武陵人初入桃花源那般豁然开朗,眼前的世界似乎直接更换了一个年代。我回头看,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炮楼上,楼顶的一对镬耳山墙犹如官帽。而我刚刚走出来的那道门里,居然是漆黑一片,似乎外面才是一个陌生而又充满未知的世界。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我站在村口,眺望着这座古村,眼前的风景的确美极了。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几片翠绿的青草地,还有一座座古朴的老房子。我不由得想起那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还真有几分《桃花源记》里所描写的意境。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沿着石板路往前走,我看见了一座祠堂。东莞的祠堂似乎多数是这样的风格:红石做门、窗框以及砌墙基,水磨青砖筑成清水墙。我查了一下塘尾村的历史,古村始建于宋朝末年。故事是这样的:先人李栎因遭权贵排挤,只身由东莞白马逃来塘尾,被黎姓人家收留并配与女儿。历元、明、清近六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塘尾便成为了李氏族人的聚居地。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这座祠堂叫”梅菴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祠堂正门两侧柱子上的对联很有韵味,我试着断句并品读。上联为:帅府寿齐天,亿万载咸仰威灵,欣逢七月七日。下联为:莲溪欢迎地,数百家同沾福庇,诚效三祝三呼。我只能感受着对联的抑扬顿挫,大致去理解其字面意思,更多具体的含义便不清楚了,但我可以领略到浓厚的宗族色彩。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我随意找了一个巷口,往村子的更深处走去。里面的房子很是密集,巷子也颇为狭窄。可能由于房子之间挨得太近,导致长期不能接触阳光,房子的砖墙似乎有些发霉,路面的石板也长出了青苔。我觉得黄昏时刻的阳光是最热情的,它无比绚烂,似乎想释放所有的能量。例如,此刻夕阳想挤入狭窄的小巷,却让斑驳的砖墙增添了许多美感。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我仔细观察着路面上的青苔,它们依附着一块块青砖的间隙及纹路,就像是绿色水墨随意地渲染在画纸上。它们深深浅浅、浓浓淡淡,似乎在诉说着久远年代的往事。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塘尾村里的老房子,大多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据统计,塘尾村现存民居268座,祠堂21座,书房19间,古井10眼,围门4个,炮楼28座。这在古村落中,算是很大的规模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古建筑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让我们可以抚摸它们的轮廓,感受它们原始的状态。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我慢慢地走在窄窄的小巷里,两旁的砖墙散发出一股股凉意。我与它们靠得很近,每向前迈进一步,似乎便有微风夹带着砖墙的气味向我袭来。我呼吸的是现在的空气,但我却能感受到那沉淀在历史中的沧桑气息。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走出小巷,我看见一座漂亮的双层小楼,它在周围密集的房屋之中,显得尤为特别。小楼前方是一片空旷的田地,种着绿油油的庄稼。我站在田地边上,视线越过一片片绿叶,正好对着那典雅的阁楼。这应该是一间书屋,我遥想是谁曾经站在阁楼的窗台前,是否读书、品茶或饮酒?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塘尾村里有一些房子已被废弃,它们砖墙崩落,爬满了藤蔓植物,在夕阳的余晖里,显得有些许荒凉。而这就是许多古村落的现状,除了年长的老人和租住的外地人,又有多少人愿意默守在古村里?古色古香,确实很美。可何去何从,却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课题。我认为塘尾村是做得很不错的,它不仅保护了古建筑的风貌,而且整座村子十分干净整洁,尽是平静安详的气氛。


探索东莞石排塘尾村,一座规模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古村里已不见袅袅炊烟,天空仅有一些零散的白云,缓缓地变幻着形状。我这次来塘尾村,由于是一时兴起,所以时间紧促,手机也只有不到10%的电量。因此我只能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小部分,匆匆忙忙地拍下了很少的照片。天黑了,手机没电了,我也就离开了。但塘尾村真的值得再来几次,下次再来,我一定准备充足时间,并且给手机充满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