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中國新生人口數量連年創新低:


2017年1723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


的確,雖然總數上看還是很多,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


中國的人口增速,在逐年放緩。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放緩的後果,是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


此前,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做過推算,到2050年,全國老齡人口將佔總比的1/3乃至更多。


聯合國人口署於17年發佈的《世界人口展望》更是語出驚人,表示到2100年,中國總人口將從目前的14億跌至6.13億。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前,大部分90、00後還需要面對一個艱鉅事實:


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後,誰來給他們養老?


近期日本推出的一部良心紀錄片《NHK:人生百年時代系列》,也許就是我們未來的寫照。


-1-

日本紀錄片折射老齡百態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俗話說,NHK出品,必屬精品,其多部反映日本老齡社會的紀錄片,總能用犀利的角度,為觀眾展現一個被人忽視的真實日本。


在這些反映老年人題材的作品中,“老”這件事往往與“幸福”無關。


更多,是與不幸關聯在一起。


《無緣社會》中,因為失去關照,長期脫離社交,導致自己老死家中數日無人問津的例子不在少數。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老後破產》中,因為年老多病帶來的諸多開銷,活活榨乾上有老下有小的團地一輩,更是看得人觸目驚心。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而到了《人生百年》(以下簡稱百年)中,節目組則把目光對準了日本的養老產業。


和國內提倡“居家養老”,實則讓親屬承擔養老責任的模式不太一樣的是,在福利制度相對完善的日本,贍養老人的事務被更多投入到公共資源中


為此,節目特地請來嘉賓和專家,共同討論這個在日本已經成為常態的社會現象。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從聊天的過程中可以瞭解到,為了應對當下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本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在致力於為老年人打造一個老有所養的居住環境


-2-

福利好,不等於免費


官方推出的養老房,月租13萬円,摺合8000元人民幣


因為相對便宜的價格,大家都拼命申請,目前有36萬人排隊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另一邊,民間推出的養老房,儘管在價格上比政府貴(1.5萬RMB/月),但它的好處是自帶上門看護服務


然而對大部分依靠退休金生活的日本老人而言,這樣的價格超出了自己的消費水平。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3-

走俏的“服高住”


怎麼辦呢?


政府又想出一個辦法,建造推廣服務型高齡住宅,簡稱服高住


無門檻的租賃資質,定期的上門護理,加上親民的價格(14萬円,合約8.6K人民幣),讓服高住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養老房。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但想要獲得服高住的入住資格,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身體不能太脆


按照日本的護理條例,老人的介護程度按5個等級劃分。


自理能力越低,介護費用越高。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服高住選擇讓身板相對硬朗的老人入住,原本是為了緩解子女的贍養壓力,不曾想,卻給自己攤上一堆事兒。


-4-

付出愛心,收穫煩惱


為了進一步瞭解這類住房面臨的問題,記者來到了福岡市的一處服高住。


在這裡,因為站長好心收留大量患有認知症的老人,而給自己的住所運營帶來麻煩。


具體體現為,人手本就吃緊的情況下,一些老人會時不時跑到戶外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如果不能及時找到這些喪失記憶的老人,他們將很可能發生意外。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因服高住“疏於管理”發生的死傷案例並不少。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事實上,發生在福岡的情況並非特例。


NHK通過走訪全國進行調查時發現,日本的服高住,有超過一半的租客都是阿爾茲海默症患者。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這意味著,在服高住本就人手稀缺的情況下,工作人員不得不24小時,不分晝夜守護在這些認知症老人身邊。


久而久之,他們甚至乾脆和老人一道,以服高住為家。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福岡的住所僅有3位職工輪替


即便這樣,站長仍招架不住老人因病症產生的幻覺,帶來不必要的頻繁呼救。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當有限的人力大量投入到無謂的護理中,成本入不敷出。


赤字,隨之而來。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赤字一旦產生,別說增加人手了,為了保證服高住能順利運營,必要時甚至需要裁員。


如此一來,本來有心服務社會的人,因為殘酷的現實,被折磨到受訪期間當場崩潰。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而那些被服務的對象,在日本“不給人添麻煩”的文化背景下,也難逃良心債。


已經100歲的山本大爺,兒女都已經70多歲,讓他們贍養顯然不切實際。


到了服高住,自己的病症一直在頻頻惹麻煩。


意識到這一點的他,只能以一句“對不起,我活得太久了”作為道歉。


在有長壽傳統的日本,結合其遭遇,話語背後的辛酸和悲涼,發人深省。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5-

“我們不是志願者,服高住也需要營利。”


即便如此,生活仍是具體而實際的。


為了避免服高住長期陷入赤字困境,管理員除了控制人力結構,還有一個更簡單粗暴的做法:清退神志不清的租客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此外,為了從源頭杜絕潛在的運營壓力,一些服高住管理員,會在入住者一開始申請的時候,就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甄選。


一旦發現介護成本大於租金,即便在住所有空房的情況下,也會對外謊稱“此房已滿”。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為了讓機構增加收入,他們非常歡迎高介護等級的客戶入住


只因為他們好護理。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偶爾,一些身體欠佳,但神志尚在的老人會重新被服高住接受。


但條件極其嚴苛。


最終,

這些居無定所的老人,只能每隔一段時間換一個住所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而那些通過空房效應拒絕了絕大部分老人的住所,也可以趁此撈上一筆。


乍一聽,似乎很不道德。


但,正如其中的一位管理者所言:


我們不是志願者,服高住也需要營利。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有人可能會忍不住嗆聲道:賺老人的錢,良心不會不安嗎?


但請問,員工的工資要不要發?他們要不要吃飯?老人需要照顧,員工的家庭就不需要嗎?


歸根結底,造成日本當下老無所依的局面,除了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市場的供不應求和政府缺乏有力支持仍是主因


針對目前的老齡化問題和服高住的具體情況,一些機構靈活調整機制,讓之前的嚴峻事態得到緩解。


不過對有更大需求的底層百姓而言,這類服高住,仍舊是可望不可及的“富人天堂”。


畢竟,成本就擺在那裡。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6-

我們怎麼辦?


對老齡化採取積極措施的日本尚且如此,我們呢?


根據清華大學和智庫公司針對國人養老準備的調查報告來看,無論退休還是在職,人們對自己的養老狀況普遍持樂觀態度


在收集到的關鍵詞中,“悠閒”、“自由”、“享樂”幾乎是大家對老年生活的共同願景。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可現實真的如此樂觀嗎?


從另一份報告來看,事實並非如此。


真實的情況是:大部分人並未對自己的老年規劃做足充分準備。


理由繞不開一個字,錢。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有文章指出,當下國內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會這麼窮?


那得問問你為什麼老用超前消費透支自己的錢袋:


“2010年全國信用卡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僅為76.86億元,2013年為251.92億元,2015年為380.27億元,到2017年增長到了663.11億元,2018年1季度為711.48億元。”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截止到2017年,平均3.6個90後之中,就有1個人在用花唄。


在繁華的一線城市,收入增加的同時,消費自然也水漲船高,這本身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然而奇怪的是,借錢度日,似乎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準則。


在“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越愛花錢的人越有錢,越節省的人越沒錢”等營銷思維的推波助瀾下,不計後果地買買買,替代了傳統的量入為出。


債都還不完,養老投資更是無從談起了。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當然,和超額消費相比,真正殺死年輕人投資未來的另一個罪魁禍首,是目前的房價。


在“有房就有一切”的思維模式主導下,中國00後的持房率位居世界前列,早已不是新鮮事兒。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問題在於,高額的房價,讓這批有房一族看似身家百萬,然而真正能拿出真金白銀的,卻寥寥無幾。


別忘了,很多人的房,是通過房貸換來的。


老無所依:日本這部良心片告訴你長壽有多可怕


有人曾悲哀地表示,當今的年輕人,正陷入“越努力越貧窮”的窮忙狀態。


比起不確定的未來和“劉易斯拐點”(經濟學術語,指勞動力減少導致經濟進入瓶頸狀態)帶來的下行經濟環境,調整思維,試著改變,也許是唯一的自救措施


怕就怕你意識到了,卻還以“活成我想要的樣子”麻痺自己。


商家因為你的活法賺得盆滿缽滿,可誰來為你的老年生活負責呢?


看看隔壁鄰居,你真覺得自己能硬一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