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將老未老之時

在這將老未老之時

配圖

兩鬢已經開始斑白,從前一直酷愛的籃球也打不動了,不經意間,我們就開始變老了。老了本也沒什麼可怕,自然的法則誰又能逃得開?可是我們這一撥60年代與70年代初的人,當年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了一個孩子,當國家允許生二孩時我們大多數都已無法再生育,我們被迫接受了只有一個孩子的現實。而我們的下一代長大後,由兩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可能要贍養四個甚至更多的老人,這樣的情況對我們來說真是於心不忍,對孩子們而言確實是無法承受之重。在這將老未老之時,也許,是時候想一想了,是時候規劃如何安置我們的餘生了。

社會目前主要的三種養老模式,分別是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家庭養老是傳統的養老模式,客觀上註定了不適合我們,老人太多孩子根本照顧不過來;機構養老是社會化的養老模式,但現在國家還沒有精力來規範,缺點真不少,有待觀察;社區養老是一種新提出來的觀點,還在探索,加上各家有各家難唸的經,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時似乎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我們會不會老無所依?

在這將老未老之時

配圖

如果不想真的老無所依,在這將老未老之時,你真的應該留意身邊的養老模式了。畢竟各家情況不同,每個人的性情也不相同,所以選擇什麼樣的養老模式肯定也會大不相同。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嗎?歡迎留言交流。

在這將老未老之時

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