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披着“基金会”外衣的骗局!

当下,不少犯罪分子打着社会组织的名义,通过伪造投资证书、印章,以“慈善基金会”项目为幌子,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发展人员、实施诈骗。此类诈骗,诱惑力强、蔓延速度快,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近日,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昌批准逮捕。

警惕!披着“基金会”外衣的骗局!

案情回顾

2018年至2019年期间,犯罪嫌疑人张某昌等人利用多个微信群拉拢被害人,为此成立“方园慈善基金会”“福民慈善基金会”等项目,并在微信群中发送一些资料、课件、语音讲解等向被害人介绍“方园慈善基金会”等项目的高额回报率,诱骗被害人投资入会,声称投资后的十天到十五天左右会返还两倍至十倍的资金,被害人信以为真后,犯罪嫌疑人便要求被害人填写入会表格及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转账投资, 完成投资后还可以制作电子投资证书,但是证书制作也需要付费。犯罪嫌疑人收取被害人的“投资款”后却从未兑现回报。


警惕!披着“基金会”外衣的骗局!

法条链接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提升广大群众的防骗意识,

更有针对性的防范

以“慈善基金会”项目为幌子的骗局,

配合打击此类诈骗,

让我们先来了解这类骗局的特点


第一、犯罪分子往往打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旗号,伪造公文、证件、印章,其宣称的“某某基金会”项目、公司等并没有依法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属非法组织。

第二、犯罪分子往往以不符合常理的高额投资回报作为诱饵,引诱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加入。

第三、犯罪分子虚构的项目、组织等参与门槛极低,一般只要支付钱款便能加入。

第四、犯罪分子通常以建立微信群的形式发布消息、吸收人员,裂变式发展下线,蔓延速度快。


警惕!披着“基金会”外衣的骗局!

检察官提醒广大公众提高警惕,谨防有人以“慈善基金会”等名义诈骗,不要轻信此类宣传和参与有关活动。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面对巨额回报的项目,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擦亮双眼,认真甄别网络上和微信群里各类所谓的投资项目。支付投资款项之前,应先核实对方的合法身份,不贪小便宜,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