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小的時候,是爺爺奶奶把我帶大。記憶裡的爺爺總是在喝茶,悠悠地沏上一壺茶,慢慢地燃上一根菸,一個人,一下午。有時候我會好奇地湊上前去討口茶喝,爺爺慈祥地給我倒一杯,看著我一口喝下。“這茶好苦”,我皺著臉大叫。再大一些,腳步匆匆,東奔西走。平時有綠茶、生普伴手,以前很少喝巖茶。

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真正的開始認真喝巖茶是25歲以後, 那是一個深秋,還沒來得及去釣魚臺和大覺寺看銀杏樹燦爛的金黃,呼嘯的西北風已經風捲殘雲般吞噬了所有的色彩,只剩枝枝杈杈在風中瑟瑟發抖。北京最難過的日子大概就是這段冬天已來而暖氣未到的時候,趕緊翻出最厚的衣服,把自己裹的嚴嚴實實。提前跟老爺子約好了時間,下班回來看他,一路上裹著大衣快步疾走。一推門,深沉而熟悉的茶香氣撞在我冰冷的臉頰上,瞬間溫暖,這茶香氣是爺爺的。

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爺爺喚我坐定,給我倒了一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巖茶。不太情願的接過爺爺的茶,心裡盤算著怎麼讓爺爺給我換泡別的。爺爺執意讓我好好地喝下,他略帶嚴肅地如是說。老實坐定,輕輕地端起茶杯,浮香沉穩,並沒有我想象中刺鼻的焙火氣息,啜茶入口,茶湯稠厚如口嚼之有物。入口微苦,細品甘醇,隨著茶湯在口腔裡的滾動,香氣衝入鼻腔,在口中繞樑。幾杯茶下肚,手腳冰涼的我,腳底開始微微發熱。那天爺爺少見的話多,從品種、產區、工藝,嘮叨了很多。

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爺爺走的時候,我不在家,沒能看他最後一眼或者送他最後一程。爺爺走後的那個茶季,我來到了武夷山。 進入核心產區,高大的紅褐色巖體連綿橫臥,爺爺曾經說過,這是丹霞地貌,岩石中富含很多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那些巖體就這麼默默站著,毫無表情地看著人來人去。人的生命在它面前也就是彈指一瞬而已。

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抬眼望去,山體有裂縫的地方就有野草和野花頑強挺立,它們就這樣自顧自地迎風舞動。 忽然飄來一絲花香,這花香恰是很多巖茶中能捕捉到的香氣,舉目尋找,卻尋不到到底是何種花開出的香氣,後來跟朋友提及此段,朋友說,何必一定要去探個究竟,再深的幽谷,野百合也有春天。 沿溪上行,在慧苑寺中歇腳。

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明清時候僧院眾多,如今赫赫有名的很多核心產區,當年都是在寺院周圍,茶由寺院出產,“僧家所制者最為得法,茶出於僧制者價倍於道遠”。鐵羅漢的來源有兩說:一說是武夷山慧苑寺僧人積慧,通曉茶葉製造技術。因他身強體壯而膚色助黑,眾人稱他“鐵羅漢”。一日他到慧苑巖下,發現蜂窠坑的巖壁上有一株茶樹,便採下樹上嫩芽帶回寺廟,並製作成巖茶。茶泡開後有蘭桂之香,具巖骨之香,眾人便以積慧之名稱此茶為“鐵羅漢”;

以前總覺得老年人才喜歡喝茶,那種功夫茶,沒想到茶還能對抗疫情

另一說是十九世紀中,閩南惠安縣商人施大成,在城關霞梧街開設“集泉茶莊”,曉得武夷鐵羅漢可賣得好價,就在茶莊賣起以“鐵羅漢”為名的茶。碰巧當時惠安縣瘟疫猖獗,購買“鐵羅漢”飲用的人歪打正著,疾病不藥而癒,從此“鐵羅漢”名聲大振。遙想當年,一定是朝起緇素採茶忙,夕歸院中茗茶香的繁忙景象。如今只剩遠處白雲纏繞,面前青畦成行,物是人非,唯有碧水丹山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