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關於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

我覺得《想見你》固然用偶像劇含括社會重大議題(諸如青少年的自我認同),但本質上還是偏向市場商業導向的戲劇(這點劇組就曾坦言,比起得金鐘獎,更希望有收視率。恭喜他們做到了),並不是純粹具備高端文學價值性的得獎作品。怎麼說呢?看標題就知道,原因出在結局。還沒完結篇前,一大堆網友就在網上留言,害怕爛尾,畢竟許多戲劇,過程不錯,但「晚節不保」,為此,導演演員還特別出來呼籲,不會爛尾。事實上後來也證明,的確不是爛尾,筆者個人也是給予極高的評價,那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時勢」講的是「環境」,「英雄」說的是「人物」。好的劇本必須環境與人物恰如其分,巧妙配搭,當中的關鍵在於「合理」。馬克吐溫曾說:「現實比小說更離奇,因為不需要考慮合理性。」換句話說,現實可以不合理,但小說可不能。回過頭來,《想見你》的結局,就犯了這個錯誤。

《想見你》:關於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

時空理論

穿越劇的要件,在於它必須建構一套時空理論,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環境」,在此時空下進行人物的互動與劇情的推展。就目前穿越劇來看,有三種常用的時空理論:

蝴蝶效應時空:這名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簡而言之,就是改變過去就可以改變未來(至於我可以改變世界,改變自己,那是王力宏......)。例如《黑洞頻率》,劇中主角的父親死於30年前的一場救火行動,後來主角透過無線電聯絡過去,成功阻止父親的死亡,但卻讓未來所有的歷史也起了變化(例如母親的死亡)。也就是說,過去的一點點改變,都足夠影響未來的一切變化。兒時回憶《哆啦A夢》也是,因為大雄實在太廢了,所以來自未來但不敢玩「剪刀石頭布」的無耳機器貓哆啦A夢,就搭乘時光機來改變魯蛇的人生,讓他生活可以更順暢一點,但至少在它幫助下,成功娶到靜香為妻。還有像是日劇《我命中註定的人》、《求婚大作戰》都是玩這招。我要說的是,「蝴蝶效應時空」最廣為戲劇作品所應用,可謂是基本款。

《想見你》:關於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

如何穿越時空的想象圖

平行時空:不論過去、現在、未來都有屬於自己的時空,彼此無法改變現處時空下的既有事實。舉例來說,大家小時候最喜歡的《七龍珠》,未來的特南克斯歷經了戰鬥領袖悟空心臟病死亡(這麼會打,結果竟然死於心臟病,有種練了金鐘罩鐵布衫,結果最後是游泳溺死的概念......)、人造人把未來世界搞得一塌糊塗,變成廢墟,達爾、悟飯等所有戰士也都登出人生online,基於不希望未來成為絕望世界,在布瑪協助下,搭乘時光機回到現在,希望能提早因應,避免未來成為悲慘世界。顯然,他們的時空觀是「蝴蝶效應時空」,欲借改變過去,進而改變未來,殊不知作者鳥山明是「平行時空」的信仰者,所以當未來的特南克斯帶著歡笑與期待回去未來時,發現未來一點改變也沒有,一樣是龐貝古城,一樣只有老女人,不對!是老媽跟自己。易言之,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未來是未來,彼此時空毫無關聯性,即使可以穿越,既已存在的事實也不會因為過去的改變,而造成未來的變化。

歷史修正力時空:這個就是綜合「蝴蝶效應時空」跟「平行時空」的產物,也就是歷史可以被改變,但大歷史無法,歷史會主動把這段歷史修正,恢復既定的正軌運作,是種宿命論,所以歷史是「必然」而非「實然」、「應然」。例如說日劇《仁醫》主角回到過去,因緣際會下遇到大名鼎鼎的坂本龍馬,並與他結交為知心好友,但歷史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最後坂本龍馬會遇刺身亡,因此身為好友的主角(來自未來),極力想要阻止坂本龍馬死亡,然而弔詭的是,不論盡了多大的努力,仍無法避免他逃過一死,原因在於坂本龍馬是促成「大政奉還」的關鍵人物,進而造成後來的「明治維新」,改寫整個日本歷史與世界史,是以如此重大人物,非死不可,否則將無法推動歷史的巨輪前進。但另一方面來說,主角帶了先進的醫學技術回到過去,拯救了無數條人命,甚至改寫諸多的歷史事件,雖然無法造成「大歷史」的改變,但卻讓「小歷史」發生變化,返回原本時空的主角,與他的女友形同陌路,相見不相識,徒留唏噓。職是之故,大歷史的發展必須符合「平行時空」的既成事實,小歷史則可以有「蝴蝶效應時空」的改變,這就是所謂「歷史修正力時空」。

《想見你》:關於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

那麼《想見你》的時空觀是什麼?首先,我們可以發現由1998返回2019的黃雨萱,接受了文磊叔贈與的陳韻如日記本,裡面不只看到了陳韻如的字跡,同時也閱讀到自己在1998年所書寫的文字,也就是過去的作為似乎會影響未來。另一個證明是最後一集黃雨萱請莫俊傑燒燬錄音帶後,重回2020,回去的地點不是當初穿越過來停在海邊的車子,而是雨萱與銓勝(子維靈魂)的愛的小窩,然而因為過去改變了,所以雨萱最後自己也消失在那間愛的小窩。從這裡可以推測《想見你》的時空觀看似比較接近「蝴蝶效應時空」。

至於網上有人以為是「平行時空」,原因同樣是在最後一集,雖然黃雨萱消失在那個愛的小窩,但那間房子並沒有消失!易言之,人消失,屋子不消失,並不完全符合平行時空的概念(未來一切必須均無改變)。順道一提,有網友質疑,因為在2020的雨萱消失了,所以應該是整個時空不存在,或是回到1999時的小雨萱身上。我想這絕對是誤解,第一道問題的答案是,如果時空消失了,那麼觀眾最後看到的那間屋子是幻視囉?(難不成眼睛業障重?)至於第二道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已經沒有卡帶了,怎麼回到過去,而且如果要回到過去,何必演一段從1999回到2020,再回到1999?不是多此一舉。

那麼會是「歷史修正力時空」嗎?綜合上述兩段,這個時空同時有「蝴蝶效應時空」與「平行時空」的特色,應該是歷史修正力時空無誤。此時空的特色在於歷史大事件的必然,沒有人能改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劇中陳韻如的死法一直改變,有被莫俊傑刺死,也有自己跳樓而死,無論如何,終將一死。或者機場時老子維與銓勝的對話,話語、語氣有一些改變,可是必然會搭上死亡班機。

當然,有人會說雨萱跟子維不是用自己的愛情,燒燬萬惡的時光機(錄音帶),換回韻如跟俊傑的寶貴生命,況且擁有韻如身體的雨萱也特別留到除夕(避免韻如可能以任何的理由,甚至外力,又在小年夜死一次= =),才交代俊傑毀掉錄音帶,甚至最後韻如在學校頂樓與俊傑的對話,都可以發現她從抑鬱暗黑轉變為正向積極,結局應該可以改變了吧?是啊!燒燬時光機,當然可以算是重大的改變,按照歷史修正力的時空觀,這個改變將會被修正!但存在著前提要件,這些人必須具備足以撼動世界或社會的重大發展,否則並不會產生歷史修正力。若單純從劇中所提供的證據,主角們似乎並無如此能耐,職是,我們應該朝向「大歷史不改變,小歷史修正」的方向進行思考(也就是《仁醫》模式)。

《想見你》:關於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

結局的不合理


既然確定了本劇的時空觀,則大歷史便可略而不論,我們也才能來探討這八人的小歷史變化。穿越的起源來自子維向韻如訂購的那捲錄音帶,雨萱第一次穿越便是韻如住進醫院的那個剎那,但她之所以會住院,肇因於謝芝齊穿越進謝宗儒的身體,並在拯救韻如免於車禍後(精確來說,宗儒拯救後,芝齊才穿越),將韻如打傷。換句話說,如果無法穿越,則韻如並不會受傷,又怎麼會住進醫院?爰此,結局中韻如住院,醒來第一眼看見的是俊傑,並不合理的。其次,最後一幕,子維載著小雨萱,並暗示未來兩人老少配的可能,這一幕同樣地不合邏輯。回想小雨萱第一次出現是在第六集,子維之所以會碰到小雨萱,是因為俊傑要教韻如(雨萱靈魂)數學,無法與子維打球,再加上俊傑韻如兩人互動熱絡,子維吃醋下,跑去外面遛達因而碰見。但是,如果雨萱沒有穿越,按照劇情顯示,韻如是位學霸,且雨萱也承認數學沒有韻如來的好,外加韻如個性內向,況且俊傑也不是她的菜,又怎麼會去請他協助課業呢?

不過,為何看戲的時候,不會想到這些不合理之處呢?這就是劇組團隊厲害的地方,我以為至少有三項原因。第一,歸功於複雜的劇情,與厲害的剪接,正因如此,光要理解劇情,就已經耗掉多數的腦細胞,大部分人也不會特別回過頭來一集一集仔細思索檢視,所以只要劇情符合上下集脈絡,便可說服閱聽大眾。第二,利用莫比烏斯環、錄音帶來簡化時空觀,觀影者自然將所有時空問題都歸因給它們,爰讓最後一集只消交代錄音帶譭棄,莫比烏斯環消失,便能說服大眾。第三,敘事角度,最後一集巧妙迴避2020雨萱的時空,將敘事角度拉回1999,使得觀眾不再思索時空問題,這也是何以本文耗費諸多文字進行說明的緣由。

《想見你》:關於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

結論

好的劇本必須環境與人物搭配得宜,基於前開論述,筆者以為此劇在時空(環境)上的處理是有瑕疵的,間接就造成結局的不合理。當然,因為劇情的強大,足以掩蓋這白璧微瑕,但卻還有一個致命性的錯誤──人物。最後,我想說,雖然點出了編劇的不合理之處,但還是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偶像劇風貌,以及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