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張藝謀在國外的聲譽很高,他對中國電影在全世界傳播做出的貢獻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圍繞在他電影周圍的評價有很多,有好有壞,據說最差的一部是

《長城》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不過我看完《長城》之後,覺得能與好萊塢匹敵的電影就是《長城》,因為它是典型的爆米花電影,看的就是“爽”,不需要有什麼深究的細節,但是很多東西也值得仔細推敲。經典災難片的套路,張藝謀在一部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基礎上,完成度很高,說到底也沒有那麼差勁,劇本是老外寫的故事,基本能說圓,張藝謀的炫耀也很明顯——你西遠遠落後於我東。不賣慘賣窮,不自我貶低,不曲意逢迎,用中國的方式來講故事,用中國元素營造氣氛,算是目前為止,我看過最好的一部合拍片了。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如今的中國商業電影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告別了初出茅廬時候的青澀,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形成了屬於自己發展方向的影片風格,大眾習慣將張藝謀的電影《英雄》看作是中國大片商業化的開端,尤其是對張藝謀的期待很高,作為中國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領軍人物,他從文藝片跨越到商業大片,真正將具有中國文化符號的商業電影推向了國際。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長城》的上映其實已經證明了他商業電影創作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再是單純的中國商業大片創作,而是將中國和好萊塢的電影資源融合,製造了全新的中國商業大片。

《長城》和以往張藝謀的中式大片不同,電影的主創團隊從製片、編劇到剪輯、後期幾乎全部來自職業化工作團隊,高度體現了好萊塢工業化電影形態,同時中西結合的跨國製作也為故事的表達帶來了挑戰,但是電影又沒有完全照搬好萊塢的模式,只是在合作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選擇了具有中國高辨識度的文化符號作為電影的切入點。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長城,每個人都知道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城是中國的文化圖騰,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堅毅、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幾千年來,長城都是民族對抗苦難、團結協作及英勇奉獻故事的典型敘述主體。作為一個歷史事實,長城在中國北方沿東西向綿延分佈達2萬多公里,作為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人工建築,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擁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所以電影選擇以長城為主要平臺,也是想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的重要符號,所以電影在一開始就用鏡頭展示了長城的壯觀,並在旁邊說:

“長城名列人類文明的壯舉之林,千年來屹立不倒……有真實的故事,也有傳說,這就是其中一則傳說……”引出電影故事起源於長城,並植入中國歷史和神話傳說,從而構建出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容易接受的電影語境。

《長城》

電影講述的是中國宋朝時期,人類抵禦怪獸侵犯的故事。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宋朝長期處於遼、金、西夏、蒙古等北方部族的嚴重威脅下,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重兵器發展的時代,因此,電影中也有很多應接不暇的兵器,有些會被誇張的表現,也可以理解,但是都與宋代兵器高水準的實際情況吻合,此外,片中還會出現火藥、指南針等中國四大發明,電影很好的將具有開放氣度、統一強大的中國文明展現在熒幕上。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從這一點上看,就知道電影帶有魔幻主義色彩,長城也隨之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感覺,電影在製作和表現手法上,都能體現出好萊塢製作的高水準,片中與長城同樣具有神秘色彩的就是主角的設定,還有來自中國遠古神話中的怪獸——饕餮。

我們固有的印象是,龍生九子,饕餮就是其中一子,生來好吃。

饕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東周《呂氏春秋》:“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商周時期,圖像化的饕餮成為青銅器上的常客,延續時間也最長,也是地位最突出的裝飾母題之一。可以看出怪獸饕餮是遠古時期具有自然物象和自然力量的神格化具象。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電影《長城》中的饕餮設定,來源經過民族漫長曆史演化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價值觀認同的本土神獸,片中饕餮的形象也是參開《山海經·北山經》。

在人物設定上,拯救世人的英雄故事與西方“超人”具有相同的性質,但是在此基礎上,西方更偏向於個人主義救世,而東方則是“群體”,電影《長城》中,“鶴,熊,虎,鷹,鹿”五軍就是典型的群像,是表現集體主義英雄的最佳方式之一。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禁軍想象設定符合大眾文化的審美,女將鶴將軍的著重塑造,突破了傳統單一的男性英雄為主的電影設定,打破了傳統人物中男性拯救世人的霸權文化,以鶴將軍為首與歐洲僱傭兵威廉的中西結合,打造出了不一樣的神話電影,代表著中華民族與世界齊心協力的價值觀。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畢竟快約民族文化區域界線,視線文化輸出,就需要認知民族間的共通性,也需要認知民族之間的差異性,《長城》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大格局講的是中國本土故事,但是用的卻是世界電影模式,視線了更廣泛的文化背景間傳播。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唯一要被吐槽的應該就是電影中人物五顏六色的服裝,眼花繚亂但井然有序的場景會讓很多外國人以為是奧運會宣傳片,這也是很多中國觀眾不能理解的地方,可能這就是張藝謀的特色,換個角度看,張藝謀在向遠古的中國傳統文化取經問道,試圖藉此揭開中國民族符號的神秘面紗。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長城》見證了中國後的大片時代的到來,這部電影雖然被觀眾叫做“四不像”,有著不純的血統,但是這樣的中美合拍的製片方式,依然會成為中國很多商業大片的發展方向,雖然《長城》是一個東方故事的“西方言說”,但是片中中西方文化融合依然為這個本應專屬於中國的魔幻故事注入了更豐富的思想精神,讓故事更有可見性,也能夠好的滿足世界觀眾的審美。


據說《長城》的槽點多到數不完,雖然評分4.9,但好評仍在


對於《長城》你會打幾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