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歷史上的中國第一大湖泊如今快要消失了

鹹海位於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交界處,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在唐代屬西域都護府的轄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湖。

鹹海地處亞歐大陸內部,主要依靠錫爾河和阿姆河的補給,鹹海所處的中亞屬大陸性氣候,終年少雨,而如今阿姆河基本上流不進鹹海了。導致現在的鹹海迅速萎縮,水位不斷下降,由於水位的下降。1987年鹹海就被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如今隨意兩國生態修復的投入,北鹹海部分已經基本恢復了,而南鹹海部分大部分乾涸消失了。

鹹海:歷史上的中國第一大湖泊如今快要消失了

鹹海的水面變化圖

鹹海乾涸的主要原因是蘇聯的不當取水。當時的蘇聯將中亞作為棉花基地,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上大建水壩,兩河的水澆灌了660萬公頃的水田和棉田。當時的中亞是蘇聯重要的糧倉,然而農業的豐收和經濟的繁榮並未持續太久,人們發現,鹹海的水位極速下降,乾涸後的鹹海每年都要刮幾次鹽沙暴,昔日肥沃的土壤也成了鹽鹼地。2003年哈薩克斯坦修建了大壩阻斷南北鹹海的流通,大壩的建立使北鹹海起死回生也宣告了南鹹海的死亡。

現在的北鹹海因為錫爾河的補給已初步恢復當時的水位了,而南鹹海已基本乾涸。鹹海如今的面積僅為當初的十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