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鹹海,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原為世界第4大湖,水源補充主要依賴阿姆河和錫爾河。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已存在於地球550萬年的鹹海因人類不科學過度利用而迅速萎縮。隨著水位不斷下降,鹹海於1987年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其中南鹹海於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2014年,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北部和東部湖岸曲折,分佈有許多小湖灣和沿岸島嶼,南岸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為陡岸。湖內可通航,通航期7個月。鹹海是在上新世(700萬~250萬年前)末期形成的,當時地殼下沉,地面水匯瀦,是海侵的遺蹟。從更新世(250萬~1萬年前)以後,錫爾河與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鹹海,使水位經常保持不變。20世紀60年代後,由於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大量用於農業和工業,再加上20世紀70年代以來氣候持續乾旱,導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積急劇減小和湖水鹽度增高,湖盆附近地區大量幹鹽堆積。

蘇聯

看到鹹海縮小的負面影響之後,蘇聯曾想過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來拯救鹹海,修建巨大的引水渠把西伯利亞的河水引入鹹海,但工程太過浩大,最終不了了之。

哈薩克斯坦

進入21世紀,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宣佈採取一系列措施挽救鹹海的命運,但努力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鹹海的命運。

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鹹海哈薩克斯坦政府採取行動,致力於拯救北鹹海。該國政府重修了錫爾河的水渠,減少了水流的浪費。2003年,該國政府又修建了大壩,它阻斷了鹹海兩部分的流通,以保護北鹹海。

北鹹海恢復的速度讓人喜出望外。北鹹海的深度已經從不到30米上升到了38米,達到42米的合理深度指日可待。如今,這裡恢復了漁業生產,許多漁夫恢復了他們一度中斷的工作,捕到的魚還被出口到烏克蘭。這種變化甚至可能使多年不見的積雨雲又回到這個地區,給當地農業的復甦帶來一線希望。

烏茲別克斯坦

南鹹海由於烏茲別克政府財政緊縮,至今水位仍在不斷下降。暴露出來的河床有大量鹽沙,大大增加了沙暴的吹襲。不幸的是,2003年南部鹹海在水面持續下降之後成東鹹海和西鹹海兩部分。它們水中的含鹽量已經達到了每升水100克,而一般海水的含鹽量只有每升水35克,東西"兩鹹海"的含鹽量正快速向死海的每升水300克的水平靠近。

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決定定期打開河流上的閘門,讓一部分水流進南鹹海。

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