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管仲是中國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歷史記載,他是周穆王的後代。

管仲自幼喪父,是母親一把又一把的把他養大。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於管仲家境貧寒,很小的時候,他就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與鮑叔牙合資開公司,走上了經商之路。

春秋時期,商人是一個卑賤的職業,被韓非子稱為社會的五種蠹蟲之一。

後來,管仲進入軍隊當了兵,退伍後,到齊國任職,經過鮑叔牙舉薦,在齊國擔任丞相,也因此被後世稱為“春秋第一相”。

管仲在齊國擔任宰相期間,勵精圖治,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任霸主。

由此可見,管仲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那麼,他通過哪些方式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01 健全法律制度,實施尊王攘夷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輔佐齊桓公創下了齊國的霸業,這是歷史公認的。

因此,他也被譽為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

由於管仲所處的時代是列國並峙、群雄崛起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無數的諸侯國都有稱王稱霸的野心,但霸主只有一個,所以,就必不可免得出現互相征戰的現象。

今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殺你;今天不是你聯合鄰居打我,就是我聯合鄰殺你……總而言之,就是互相掐架,幹到一方死了為止。

春秋時期,在黃河下游地區,比較活躍的諸侯大國有齊、魯、鄭、宋、衛;小國有邢、遂、譚、紀、杞。

在這些大國中,又分為兩派,一派是鄭、齊、魯;一派是宋、衛。

小國也附屬在各個大國一邊。

兩派的力量以鄭、齊、魯為強國。

由於鄭國發生內亂,逐漸衰微,而後,齊國抓住有利時機,慢慢發展強大,逐漸成了各國的霸主。

這與管仲的輔佐有很大關係。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管仲的祖先姓姬,他們與周王室同宗,是周天子的後代。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期,已經屬於貧下中農。

為了謀生,他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後來,就與好友鮑叔牙一起經商。

在經商時,他們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

而鮑叔牙從不和管仲計較。

因為,他知道管仲家庭貧困,從不與管仲談錢,被後世稱為管鮑之交。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以此來報答鮑叔牙。

可是,管仲不但沒有為鮑叔牙辦成事情,反而給鮑叔牙增添了很多麻煩,造成了很多困難。

雖然管仲是好心,但是卻辦成了壞事,自己心裡也很懊惱。

因此,在當時的很多人看來,他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的本領。

然而,與管仲有過硬交情的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很清楚,我的這個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事的人。

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因為機會沒有成熟罷了。

在長期的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

這就是管鮑之交的硬支撐。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在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王位爭奪上,管仲幫助的是公子糾,意圖殺死公子小白,但後來失敗了。

公子小白即位後,就是齊桓公。剛登上齊國諸侯的王座,他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他,建立一個強大的齊國,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山擔任齊相。

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我只是一個平庸之輩,國君請來我是我的榮幸,但是,若把齊國治理富強,我的能力恐怕不行,我推薦管仲。

當管仲得知鮑叔牙推薦他擔任齊相,他心中非常惶恐,因為他曾幫助公子糾暗殺過齊桓公,現在被叫過去,恐怕要被清算了。

但是沒有辦法,國君召喚,不去是不行的。

管仲帶著恐慌到了齊國,齊桓公不但沒有清算管仲,還選擇了良辰吉日,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迎接管仲。

此時的齊桓公為了齊國的宏圖霸業,不但不記之前的一箭之仇,還以隆重的禮節拜管仲為相,充分展示了他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

管仲擔任齊國的丞相之後,開始主持政事,齊桓公為了表示對管仲的尊重和崇敬,稱管仲為仲父。

管仲受到齊桓公的禮遇,可謂是受寵若驚。

他憑藉著齊桓公對他的信任,採取了一系列改革,不斷健全治國典律,最早採取依法治國理念,使齊國日益強盛,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管仲的法律思想在齊國的政治、經濟和法制改革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他富有創新精神,對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02 大膽改革創新,堅守為民情懷

管仲擔任齊相後,立即向齊桓公提出了“以百姓為天”的治國理念。

“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也是他提出來的,這一點與千年之後的唐太宗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知道,治理好國家,首先要順應民心,把為民情懷當作治國理念,國家才能興盛。

基於此,管仲提出在發展耕織和工商業時必須讓人民分享生產成果和經濟收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這一點跟現代的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如出一轍。

所以,管仲的改革得到了百姓的擁戴,也因此構建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管仲非常強調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

他認為,要讓國家強盛,首先必須致力於經濟上的改革。

經濟改革是國家富強的基礎,也是使人們遵守禮儀法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物質基礎。

管仲很重視道德的作用,他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但他堅決反對空談禮義法度,漫談仁義道德。

在管仲看來,只有先解決好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問題,使人民免於受凍捱餓,免於四下流離,才談得上能夠貫徹法令和申明教化。

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先進思想,意思是說,百姓的糧食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這句話一直被歷史上一切開明的政治家奉為圭臬。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從這一思想出發,管仲在齊國進行了大張旗鼓的經濟改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由於齊國東臨大海,礦產豐富,管仲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大興漁業、鹽業和冶鑄業,設置鹽官、鐵官,實施國家壟斷性經營,並以不納稅的優惠政策鼓勵魚、鹽的出口貿易。

在農業方面,他大膽的改革了國家的賦稅制度,按照土地的好壞,分等徵收土地稅,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讓農民能夠得到溫飽而不至於背井離鄉。

他還致力於號召民眾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種植五穀桑麻,飼養牲畜,努力耕織,打造經濟增長新途徑。

經過管仲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濟改革,齊國經濟逐漸繁榮,綜合國力迅速增強,為齊桓公號令諸侯、稱霸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歷史上倡導改革的第一人。

雖然他的改革只是量變型的,沒有像後來的商鞅變法那樣引起社會的根本性變革,但他的改革對推動齊國的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管仲改革打破了舊的禮制範圍,對推動封建制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這使得他的首倡精神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在管仲的改革中,他所主張的“富有強兵、與民分貨”和“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等,都是與後來的法家一脈相通的,也讓後人奉他為法家思想的先驅。

在中國法制歷史上,管仲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03 重視法制改革,堅持執法必嚴

不論是治理國家還是治理企業,首先要建制度,要立規矩。

因為,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管仲就是一個注重建章立制,執規行矩之人。

在治理齊國的那些年間,他施行制度“廢改立”,對當下齊國現行的規章制度,對不利於發展的制度該廢止的廢止,對不合時宜的制度該修訂的修訂,對缺失的制度該新建的新建,從而實現了一套完整的治國程序,

總而言之就是,對過去的制度不簡單地廢棄或否定,而要選擇其好的方面加以創造性地運用。這就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

管仲有多牛,為何能開創法家思想先河,輔佐齊桓成就霸業?

在執法上,管仲覺得,要保證法令的順利貫徹執行,必須賞善罰惡,也就是說,在貫徹法令上,你做得好,就有獎勵,你做得差,就有處罰,不能讓好與壞都一樣。

如果好與壞都一樣,那麼,那些做得好的人積極性就會受到挫敗,從而失去積極性,漸漸的就往壞的一方發展,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現象。

所以,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管仲真是根據人性趨利避害的特點,儘管提倡禮義廉恥,但他更重視賞罰對維護穩定的積極作用。

在行賞施罰上,他一方面打破周禮任人唯親的親親原則,大膽破格選拔人才,樹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人才理念,把推薦人才作為地方官吏的一項基本任務,只要你舉薦了人才,就會得到獎勵,

不僅如此,管仲打破了古代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舊傳統,提倡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給舊勢力的貴族以沉重的打擊。

管仲的政治、經濟、軍事、用人等思想,對後世的華夏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