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在一片质疑声中,瑞幸咖啡越战越勇。

11月15日美股收盘,瑞幸咖啡大涨25.4%,报收27.02美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11月13日发布了三季报的瑞幸咖啡,本周累计涨幅高达45.58%。

总有人讲,瑞幸咖啡快死了,这样的生意做不长久,可偏偏,它总能打别人的脸。虽然还尚未整体盈利,但资本市场的信心,并不受所谓的“利空”影响。

1、营收暴增超500%

市值即将突破400亿

瑞幸咖啡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5.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0.2%。

受此消息影响,瑞幸咖啡股价13日大涨13.07%。

但是,在强劲的营收之下,却是亏损的不断扩大。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最新财报显示,瑞幸咖啡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32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9.6%。

在亏损幅度的扩大背后,主要是营销费用的不断增加。

三季报显示,瑞幸在本季度的营销费用高达5.5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5亿元,增长幅度达148%。

瑞幸在财报中,将这一原因归咎于门店进入新城市、分拆小鹿茶成为独立品牌等等。

从具体的客户数据看, 三季度瑞幸咖啡参与交易客户累计达到3070万户,同比增长413.4%。

三季度月均售商品4420万件,同比增长高达470.1%。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从开店进度上看,三季度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到3680家,其中第三季度新开店717家,比二季度的593家也有明显的增长。

三季度每家门店平均收入为44.96万元,同比增长79.5%。

最让人惊喜的是,瑞幸本季度首次在门店层面实现盈利——即不计入营销费用,实现了1.86亿元的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达到12.5%。

在靓丽的三季报之下,部分投资者转向,开始相信瑞幸咖啡的基本面好转,离盈利不远了。

之前,就有业内专家曾表示,预计瑞幸咖啡达到4500家的时候,他的盈亏平衡点就会出现。

因此,瑞幸咖啡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后,股价接连大涨,市值更是突破400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2、最不被祝福名单里

瑞幸还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实际上,餐饮从业者多把瑞幸放在了最不被祝福的名单中。“资本烧钱,低价补贴,和ofo没什么区别,补贴结束会有多少留存,最终还是一地鸡毛。”一位餐饮老板的语气很是笃定,“当然,不排除战略性亏损,然后和摩拜一样套现离开,可这并不是真正在做实业,对行业的健康度有什么好处?”

然而,在抛出“您觉得瑞幸这样做咖啡能成功吗?”这一问题给投资者或业内专家时,他们的脸上可能会突然出现“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笑容,“你觉得瑞幸真是在做咖啡吗?”

在他们看来,一流的项目一定是有一流的认知和方法论的。融资、广告、买流量这些只是术,要看清背后的道。瑞幸不是做个人生意,而是在做楼宇咖啡,本质是“场景力”的生意,场景力就三个步骤:流量获取、流量运营和流量变现,咖啡不过是一个载体。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推荐你看看瑞幸咖啡CMO杨飞写的《流量池》这本书,把商业模式放在一个广角中去看。再多说点,看瑞幸的股权结构,老东家和瑞幸的流量是否打通呢?这一块的操作空间和变现机会非常大,和美团收购摩拜一个道理。”

之前采访过的一位投资人是这样说的。

典型的互联网流量思维。

目前,仍然有不少人质疑,瑞幸咖啡三季度营收的暴涨,其核心推动力并不是它的产品有多优秀,而是靠店面的快速扩张以及疯狂补贴。在持续不断增加的补贴之下,才有瑞幸咖啡的如此高的获客量。

归根结底,瑞幸咖啡这种烧钱的方式能烧到什么时候?

其实这个问题,瑞幸CEO钱治亚在上市之初就曾回复过:瑞幸还会继续补贴用户至少3到5年。

那么瑞幸有钱再烧3-5年吗?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瑞幸咖啡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55.439亿元(约合7.756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8年末的时候还仅仅为17.61亿元。

同时,瑞幸咖啡预计,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来自产品的净营收将在21亿元至22亿元。

上市之初,有媒体预测,瑞幸咖啡持有的现金仅仅够他们再烧10个月。目前看来,这个结论为时过早了。

3、咖啡市场的“鲇鱼效应”已然明显



对于咖啡市场来说,瑞幸咖啡无疑是一针兴奋剂。

瑞幸活跃用户的强劲增长背后,是中国新零售咖啡市场的持续爆发。正如钱治亚在Q3财报中所表示:“中国的咖啡市场仍然高度缺乏渗透性,对未来的增长潜力感到非常兴奋。”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于10月31日也刚刚发布了截至2019年9月29日的2019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在整体营收同样超预期的背景下,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增长5%,总交易额增长13%。这其中,与阿里合作的“专星送”外卖占到了星巴克中国总销售额的7%,被认为是星巴克中国销售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星巴克今年5月才推出的小门店“啡快”(StarbucksNow,在线点到店取)在第四季度里也贡献了3%的销售额。

显然,瑞幸的“鲶鱼效应”越发显著,第三季度的中国咖啡市场颇不平静。

9月初,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联合连咖啡发布了全新品牌“易捷咖啡”。契合中石化加油站场景之外,同时支持“外送+到店消费”模式。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同在9月份,OYO酒店正式对外推出连锁咖啡品牌“芬然咖啡”。

其最大特点是采用一键全自动制作的咖啡机、不设店员,由酒店前台兼任制售工作。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而10月10日,苏宁小店首家咖啡专门店也在南京试营业,该门店位于一家苏宁小店的二层,以“便利店+咖啡”的模型组合,面向上班白领为主的用户群体。早在去年,苏宁小店自营咖啡就以柜台入驻的形式,在全国1000多家门店上线。

瑞幸又给了餐饮人集体一巴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