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醫生囑託不讓母親吃肉,他卻執意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推薦語:老子心裡面的大同社會"老有所依,幼有所養",中國民間也一直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對於子嗣問題,我們的先人們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下,生兒子養老這樣的想法也就應運而生了。不過隨著時代不斷的改變,現在很多人都想開了,覺得生男生女都無所謂,自己也不想成為自己的負擔,老了去養老院…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大孝子的故事,一生曾經告誡過不要讓他母親吃肉,可是這個大孝子卻讓妻子去給母親做肉,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典故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幼年喪父,母親撫養長大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傅斯年,他出生於山東聊城。傅斯年和陳寅恪齊名,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專家,他還是一位教育家。傅斯年在那個思想激盪的年代勇敢站出來,在社會矛盾凸顯的時候不畏強權,大力傳播先進思想,為了中國的發展勇敢發聲。這一輩子他都在為了學術,為了理想,為了國家不斷的燃燒自己。雖然思想覺悟很高,但是傅斯年的機遇並不是

一帆風順的,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是在自己母親的照顧下長大的,因為是單親家庭,所以傅斯年從小心中就認為親情彌足珍貴,他十分渴望親情,也因此母親的照顧是他一輩子難以忘懷的恩情,從他對母親的無比懷念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至純至善的大孝子。

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傅斯年從小就知道母親的不容易,所以後來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他也是聽從母親的安排,他在母親的安排之下,娶了當地鄉紳的女兒。這個姑娘長得漂亮,但是傅斯年並不歡喜,因為兩個人的思想存在著諸多差距,所以結婚以後兩個人的婚姻關係並不和諧。

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在生活上面兩個人也有很多地方是難以協調,但是想到是母親的安排,傅斯年一開始還是忍耐了下來。後來隨著傅斯年學術造詣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國外接受了西方先進文化之後,傅斯年無法在這樣子生活下去,所以和妻子提出了離婚,妻子也應允了,至此兩個人相忘於江湖

傅斯年北平遇真愛,與母共聚天倫

離婚之後,傅斯年去了北平工作,也是在北平他認識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傅斯年的這位妻子名叫俞大綵,俞大綵出身於名門,接受過新式教育,他和傅斯年在思想上高度統一,兩個人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婚後的生活也過的很是幸福。傅斯年在北平站穩了腳跟以後,因為他想到自己母親當年撫養自己不容易,老了以後生活也極不方便,就把母親接過來和自己一起生活,這樣子在往後的生活裡面,也可以共聚天倫

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傅斯年對於母親是真心的孝順,只要他的母親一發脾氣,傅斯年就會馬上跪地,讓母親認錯,等母親訓斥完,他會寬慰母親,一直到母親氣消了才站起來,要把母親哄開心了才會罷休,傅斯年不允許母親不開心。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傅斯年每天都忙於公事,他害怕母親不開心,因為自己疏於對母親的照顧,所以把母親託付給了自己信任的下屬和侄子們照料。但是在照料母親的時候,因為戰亂,侄子跑到了重慶,傅斯年的母親卻被留在了作戰區。傅斯年得知這個消息以後,非常的生氣,他十分牽掛母親的安危,每天都是

魂不守舍的,很是擔心。

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在歷經20多天的協調努力之下,傅斯年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他這才安心。這件事情也給傅斯年留下了陰影,他覺得是自己對不起母親,所以每次一提到這個事情,傅斯年就會非常愧疚,他暗自發誓要給母親更好的照顧。傅斯年考慮到母親的身體狀況以及當下動盪的時局,找了一處安全的地方安置母親,並讓親戚好生照顧,每個月傅斯年都寄生活費和親筆慰問。

讓母親吃肉顯孝心

隨著時間不斷的流失,傅斯年的母親年紀逐漸變大,年紀大了,身體消化功能會變得不太好,但是傅斯年的母親卻一點都不顧及自己的身體,每天吃肉。每一次老太太一個人就能吃掉一大盤肉,老太太吃的還是高油脂的肉,把肉和香油一起炒。這樣的飲食方式老太太是吃不消的,又一次去醫院做檢查,醫生告訴傅斯年,必須要控制老太太的飲食習慣,一定要忌口,不能像之前那樣隨便吃肉了,不然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危害。

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回到家之後傅斯年按照醫生的叮囑,讓妻子做一些清淡的飲食給母親吃,因為老太太的消化問題,俞大綵每次做的都是一些水煮菜等清淡飲食,一頓兩頓老太太還能忍受,可是長此以往老太太忍不住了,畢竟自己之前習慣了油膩葷腥,於是老太太就發了一頓火,責備了傅斯年。雖然傅斯年是出於對母親身體的考量,但是他沒有忤逆自己的母親,一如既往跪著像母親認錯。

醫生告知不讓母親吃肉,他卻讓妻子給母親做肉,後人評價:大孝子

之後傅斯年和妻子商議,雖然自己這樣做是為了母親的身體考慮, 但是母親生平最喜歡吃的就是肉了,如果在臨老的這個關頭不給母親吃肉的話,母親的心靈肯定會產生巨大的打擊,所以她讓妻子適當的為母親提供一些肉食。畢竟一味的遏制老人的興趣只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給母親適當的吃點肉,可以讓母親開心,心境豁達了,對於生活也會更加的留戀。在傅斯年俞大綵的配合下,這件事情圓滿解決。

總結:傅斯年先生是一個孝順的人,在面臨自己母親身體有恙的情況之下,傅斯年還能去想到母親的心境,他覺得母親年事已高,開心是最重要的。對於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家而言,如果連吃都不能讓自己開心,那麼或者也就沒有意義了。對於傅斯年的做法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

《老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