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西周,盛于春秋,巨型祭祀类乐器,青铜编钟

导语:

古有十大乐器:琵琶,二胡,编钟,萧,笛,瑟,琴,埙,笙和鼓。其中编钟为最大型的击打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传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由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兴于西周,盛于春秋,巨型祭祀类乐器,青铜编钟

此图为早期的青铜编钟。

编钟的起源

早在3500年前,中国就有了编钟早期的编钟为三枚一套。在新石器时期编钟的主要材料为陶土,即陶钟。夏商时期,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此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而编钟又是祭祀的主要乐器,陶钟由于其自身材质问题,不利于保存,十分易碎,所以陶钟逐渐被青铜编钟所取代。

钟,主要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单个的青铜钟,称为特钟。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的青铜钟,称为编钟。按照钟钮形制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铙,铎,鎛钟,细钟。随着编钟的发展,其数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商代的钟三枚一套或五枚一套,西周晚期发展到八枚一套,东周时期发展到九枚一套或十三枚一套。

关于编钟也有多传说,相传汉武帝曾在民间游玩,途径平阳长公主府,长公主为了博取皇帝的信任,特办酒席为皇帝取乐,席间一舞女敲击编钟,声音婉转动听,敲击动作更是美妙绝伦,引得汉武帝不禁连连称赞,而后对那女子一见钟情,便带回宫去。此女便是史上的贤后卫子夫。而后编钟便也成为了许多闺阁女子所趋之若鹜的高雅乐器


兴于西周,盛于春秋,巨型祭祀类乐器,青铜编钟

此图为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编钟的代表

2400年前,在长江以北,汉水以东,现湖北省随州一带,一个名为曾国的地方,一个名乙的国君。正在辉煌的宫殿中,听着编钟发来的靡靡之音,也不知他是否会想到,在1978年,他所珍爱的这套编钟,会重见天日,屹立在博物馆中,响起它那旧日的靡靡之音。曾国乙的编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他规模浩大的震撼,还有对他制作技法的惊艳。

曾国乙编钟共计65件,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雄伟的编钟之一。同时每枚编钟都能击打出两个音节,这证明"一钟双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意识创造出来的,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而这套编钟具有文学价值的是,每枚编钟上所包含的铭文。整套编钟有约2800字的铭文,标明了各阶发音属于何律的阶名,及其与楚,晋,齐,周,申等周围各国或地区的对应关系。这套编钟记载了完整的12乐音体系,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乐律方面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先秦无变宫的说法。这套编钟包含了声学,音律学,冶金技术和精密铸造技艺学多方面科技稚时,是世界科技史上不可多得的"科技活书"

兴于西周,盛于春秋,巨型祭祀类乐器,青铜编钟

此图为早期藏青色编钟

编钟的发展

编钟声响,靡靡之音,仿佛把人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战国,以及那百家争辩的春秋。让人们在如今的科技时代,能寻求那一寸的静心。在文化与艺术相交融的大时代条件下,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古典音乐的静态美,流行音乐的冲击美,还有西方音乐的庄重美感。

由于文化的交融,我们对于音乐与艺术的追求,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随着编钟的全球巡回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中华古典文化的神奇之处,区区几篇青铜,便可成就美妙而婉转的曲调。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付出行动的动态传承。编钟的重现不应仅限于观赏,更重要的是在于演奏。

艺术的形成往往不是在作品完成后,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品的完成你看到的是成品的惊艳,其实那是艺术的消亡。就如画家真正的乐趣永远都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而不在于完成后的欣赏。若非如此,达芬奇又怎会历时三年画出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编钟亦是如此,变种的灵魂不在于观赏期变幻绝伦的雕刻,而在于击打变幻变幻高低的曲调。那不是冰冷的青铜器震动所发出的声波,那是千年文物所沉吟的故事,他讲述了历代王朝的盛极一时,也讲述了其城春草本身的凋零破败。我们珍视文物的从不是他自身,我们想了解的永远是其所处时代的文化,以文物为窗,去探索去推理,一个时代下的兴盛衰败,去感叹古人的智慧。若不是数以千次的实验和探索,怎在区区青铜上展示出曲调的高低,如何谱曲悠扬婉转的音乐。

兴于西周,盛于春秋,巨型祭祀类乐器,青铜编钟

曾侯乙编钟详细图解

编钟的未来

现在的社会是人工智能与科技相结合发展的社会,人工智能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坚信人工智能会给予编钟更好的形式去表达,未来的博物馆可能不会是今日这般肃穆的景象,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操作更好的还原古时的场景。

当你步入殿堂时,一阵清脆之音会令你领略春秋时的万种风情,有战争时的金戈铁马破阵之势,又有繁盛之时盛京响起的靡靡之音。你仿佛能看到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领,京城中游湖取乐的富家公子,飘飘起舞的窈窕佳人,还有那病老宫中的幽怨之女,犹如黄粱一梦,思绪万千。回首间,恍如隔世,那浴血奋战的将军,已成万古枯骨,那富家公子,也早已落魄东南。哪里还寻得窈窕佳人,哪里还记得深宫怨女。钟声已停,尘埃已定。

编钟之声虽不能令我们魂回千古,却可以令我们领略万种风情。未来的编钟我相信会以一种更加动态,更加鲜活地方式传承和发展下去。真正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更为讲究和值得我们追求的是重塑。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他完成和当下潮流所融合的方式促进其发展,增加其认同的受众面。不以为传承的责任而捆绑,反之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而吸引。使得编钟的未来以一种新的形势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形式发展。

兴于西周,盛于春秋,巨型祭祀类乐器,青铜编钟

编钟的演奏

结束语:

编钟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大型击打类乐器,无论是从其规模的气势磅礴还是从其声音的幽冥远扬,皆能显示出我们大国的气度。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智慧的结晶。编钟祀也;青铜战也;大国奋起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