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心理熱線連日來接到諸多求助電話 專家支招“減壓”:接納自己的情緒,多聽催眠音樂

三部心理熱線連日來接到諸多一線醫護人員求助電話

專家支招“減壓”:接納自己的情緒,多聽催眠音樂

每日甘肅網3月1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歐陽海傑)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更需要關注。甘肅省12320心理援助熱線和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開通的兩部熱線連日來接到了諸多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求助,失眠、恐懼、焦慮、精神疲憊……從生理到心理到精神,他們也在煎熬中,需要有人傾聽,需要理解和陪伴。

學會接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魏春燕告訴記者,從疫情發生至今,他們團隊已經主動對200多名醫護人員進行了心理干預,有些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可以改變情緒,有些也很難從自我設定的情緒中走出來,還需要長期跟進和干預。

醫護人員小李主動報名到一線參與確診病人救治工作,但是在隔離病房工作的前幾天,每天接觸病人,時不時感到擔心、焦慮、害怕,小李覺得自己相比其他同事不夠堅強,情緒出現了較大波動。但不好意思給身邊的同事說,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援助熱線工作人員在傾聽小李的訴說後,耐心勸解小李,她所出現的這些情緒反應是在非常時期的正常反應,也是人面對自身不瞭解、不熟悉的事情或環境時,為了能更好地應對陌生的事情或環境所出現的正常的心理反應,只要這種情緒對她的工作和生活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就接納自己的這種情緒。同時工作人員也建議小李能多和身邊的同事溝通,及時表達自己的情緒。

對工作設置合理的目標

總會擔心病人病情反覆,或者突然死亡,自己無法從這種情緒中解脫出來。王醫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向心理諮詢工作人員傾訴,每天面對一些病情較重的病人,自己會有很多的擔心,害怕病人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會突然離世。

接線員對王醫生的這種情緒反應表示了理解,建議王醫生對工作設置一個合理的目標和自我期待,不要苛求自己,不求全責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完美與圓滿,做好當下力所能及之事,接受暫時的侷限。同時讓王醫生在工作中多去肯定自己的工作與付出,告訴自己,任何付出都有價值,即便沒有立即見效,也一定在某個角落溫暖著他人。不能因為暫時的失敗或受挫輕易否定自己工作的價值。

“常常否定自己,這也是很多醫生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情緒反應。”甘肅省二院、省精神衛生中心主治醫師孫偉偉說,不論是支援湖北的醫療人員,還是在蘭州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面對疫情時,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常見的是失眠、緊張、擔心自己被感染等,對於這類情況,通常給予支持性的心理援助,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告知他們,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醫生也是普通人,容許自己出現恐懼、緊張,不能因為自己是醫生,會認為自己的恐懼是一種羞恥的情緒。也建議多聽催眠音樂,用壓力放鬆的方法,緩解失眠和緊張情緒。

五類自我調節方式

針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焦慮、擔心等情緒反應及出現的睡眠問題,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援助熱線工作人員建議醫護人員通過五類調節方式給自己多一些自我關照:

1.儘量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在深度睡眠中,大腦會幫助處理當天的壓力和情緒。

2.規律的運動。每天抽出時間運動,如果自己難以堅持,可以加入運動打卡群,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打卡、互相監督。

3.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哪怕只有5分鐘,這段時間也是隻屬於你自己的。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能讓自己放鬆下來的有益於身心的事情,如冥想、運動、聽音樂、記日記、閱讀、和家人朋友聯繫等,或者什麼都不做,就靜靜地和自己待在一起。

4.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結,避免生活被工作完全佔據。工作之外的親密關係,除了增加動力和勇氣外,也能夠提醒我們,不要過度捲入繁重工作的漩渦。

5.採用合理的方式調節情緒。某些情況下,暫時抑制情緒的表達是合適的,但長期抑制,會慢慢地讓人失去與內心感受的聯結,滋生出各種情緒和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