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中國有句古話叫“親其師,則信其道”,如果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比較僵化,則心與心之間的路是不通的,那麼我們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是無效。所以要想真正地幫助孩子,首先要修通關係。心與心之間的橋樑架起來了,我們才能彼此交流,彼此影響。

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常見的四種錯誤幫助行為

要想真正地幫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哪些行為是不利於幫助孩子的,繞開這些行為,才可能獲得正向效果。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四種常見的錯誤幫助行為。

第一,威脅式的幫助。有些老師和家長很喜歡說“如果你不⋯⋯我就會⋯⋯”,殊不知這種威脅的手段經常會讓孩子感到焦慮、緊張、害怕,而且會使孩子養成用他律的方式來行為處事的習慣,當沒有他人的管束時,孩子就會因為失去約束而肆無忌憚。所以,老師和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能過度用力,以免使孩子形成他律的歸因風格。

第二,賄賂式的幫助。比如說,“如果你學習,我就會給你買什麼”,這種賄賂的壞處就是非常完美的用物質欲代替了孩子的求知慾。如果沒有了物質的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因此也就喪失了。

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第三,討好式的幫助。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任勞任怨,並且經常說“都是為了你,我放棄了什麼,犧牲了什麼”。這種討好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內疚,有負罪感,不利於孩子自主動機的培養。還有的家長就會告訴孩子“你什麼都不用管,只要學習好就行”,不允許孩子參與家庭的建設,就等於削弱了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資格,從而失去練習承擔責任的能力。

第四,精神控制。對孩子的貶低,人格的打擊和羞辱,都是一種精神控制。“你不聽我的,我就不理你”也是對孩子的精神傷害和精神虐待。

愛包含四個最核心的要素

《愛的藝術》一書的作者弗洛姆提出,愛的核心是給予而不是索取,愛包含四個最核心的要素。

第一是關心。在我國古代,一到冬天,很多妻子會給自己戍守邊關的丈夫做棉衣,這就是關心;

第二是責任。對關心的對象負有責任,而不是放手不管;

第三是尊重。尊重的含義就是把對方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的需要、感受和思想;

第四是瞭解。比如,很多父母特別反感孩子玩遊戲,但是你有沒有了解過孩子從遊戲中學到了什麼?瞭解孩子跟什麼人交流,看什麼書,喜歡吃什麼東西?愛就體現在這些微小的瞭解上。

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所以在弗洛姆看來,愛的核心要素是關心和責任,如果沒有尊重和了解,我們對孩子的愛就可能會變成支配或佔有。而真正的幫助,就像真正的愛一樣,有關心,有責任,有尊重,有了解。當老師和家長真正把這四個要素落實到日常行動當中,和孩子的關係就會大大改善,關係改善了,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你的影響。學習的真正責任在於孩子自己。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真正的愛,給孩子提供成長的動力。

自我決定理論對激勵學生的啟示

需要提醒的是,“界限”是幫助的關鍵。現實當中,當我們在處理和孩子關係的時候,經常會跨越人與人之間的界線。界限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他能夠更好地保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之可持續地健康發展。就如森林或者草原上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領地,尊重界限一方面能保證自己的基本利益,其次它也是彼此和平相處的關鍵。

為了更好地把界限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經典的理論,叫自我決定理論。該理論的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認為,人要想完整地發展出自我,需要滿足3 種基本的內在需要。

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第一是自主的需要,即掌控自己生命和行為的內在需要。當一個人的自主需要被侵犯的時候,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和行為。在學習中,要滿足學生的自主需要,我們就需要允許學生參與到學習計劃的制訂中。學習本來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是當我們過度地嚴厲,錯誤地幫助孩子時,就會讓孩子的自主性遭受打擊,從而覺得學習是老師和父母的事。

第二是關係需要,即人們需要歸屬感和與他人建立聯結的一種基本需要。這種需要滿足了,那麼他的自我成長會更有力量。

第三是勝任需要,即發展能力和獲得成就感的需要。作為家長和教師要以鼓勵和肯定為主,不能過多批評。

自我決定理論告訴我們,如果孩子這三種基本需要得到滿足,那麼他的學習動力、心態和心理健康水平,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證。

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怎麼做會讓幫助更有效

如何具體地幫助學生呢?心理學家Gerard Egan 所作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the skilledhelper)》一書介紹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助人模型。他把我們對學生的幫助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要明白孩子的現狀是什麼。在這種現狀裡面,我們有沒有新的觀點去審視當前的情境。在此基礎上,明白學生最看重的價值是什麼,知道自己在哪裡,要從哪裡出發。

第二階段是要基於現狀,考慮所有的可能性,將各種可能性羅列出來,然後在這些可能性裡面找到最可行的路徑和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制定一個目標。

第三階段,作為家長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針對已經定好的目標,設計制定行動策略。那麼,怎麼做會讓幫助更有效呢?

第一,理解學生壓力下的反應。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學生在家裡會焦慮、煩躁,同時也會消沉。作為家長和教師,我們需要包容理解,允許學生有這些負面的情緒。也要允許孩子表達,傾聽他的壓力,給他理解和支持。

第二,要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少用評價、比較和指責類的語言,類似“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人家都在非常努力地學習”,這會讓孩子反感,從而適得其反。

第三,為了讓我們的幫助更有效,需要注意,我們應該經常提供的是心理支持,經常問問“我做什麼對你是有幫助的”,而不是一廂情願地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孩子。

超長假期,學生期待怎樣的幫助

最後,家長和教師可以激勵和影響學生,但不能過高地期待和要求學生改變。榜樣不是影響他人的主要因素而是唯一因素。所以,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要學會盡可能地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而不是一味地鞭策和督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