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人情来往值多少,份子少不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张张钞票往外流”


“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在农村,随礼也叫随份子。像是婚礼、乔迁、老人大寿、孩子满月都要摆酒随礼。特别是农村,一个村几百口人,几乎家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乎大半个村都有沾点亲、带点故。


摆一桌酒席,邀请全村的每家每户都来吃,这可以称为农村版的大“party“,当然捧场是必要地,重头戏----红包可少不了。


“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拿东北的习惯来说,近些年的礼金不会低于200,当然实在亲属拿的更多。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百姓除了吃穿住用行学等六大开销外,人情来往方面的花销占工资的14.65%。

上梁宴办完,没多长时间又办乔迁宴,东家随完了随西家,有的时候一家接着一家随,很多农民表示挣的钱都不够随礼的。


“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随着成本越来越高,有些农民有点接受不了,所以就不出席了,以免尴尬。更有甚者压根当不知道,还有临时去外面避风头的。

但让农民接受不了的是,不仅摆酒的次数多了,攀比随礼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关系和面子,不管自己有没有钱,都要和别人比一比,礼金的数额从几年前的一百元,涨到现在的三五百,关系好一点的随礼的费用就更高了。

为什么有些农民宁愿尴尬,也不再参加酒席了?

一是大家对这种无休无止的礼尚往来表示无奈,通知到你,你碍于面子就得参加,可要是去了就是打肿脸冲胖子。其实大家很愿意聚一聚,联络一下感情,而不是以随礼为目的。


“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二是有些人为了收礼没有下限。今天我妈大寿,明天我家孩子满月,甚至连姑妈女儿的丈夫的妹妹的孩子升学宴也要张罗办桌。很多人碍于情面,没办法拒绝,有真心不想参加,就让人捎带。

三是如今的农村兄弟姐妹比以前少了不少,相互之间感情也没有以前浓了。有些人表示自己家都忙不过来,不给别人添麻烦就不错了,哪有空管东家长西家短。


“变味”的份子钱,钱到人不到,还有农民就假装不知道,咋回事?


其实究其本质,这些名目繁多的酒席已经成为农村的怪象,让农民苦不堪言,并呼吁国家出台政策管理这种乱象行为。




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天天摆酒席的人和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