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行笔中的这些术语名词中,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遗漏的?

古人对于运笔的方法,各种古籍残本中都有记载,种类繁多名称各不相同,大多言之玄之又玄,又或秘而不传,后世书家各理解不同,解释自然不同,这里列举部分术语以做参考:

书法行笔中的这些术语名词中,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遗漏的?

:力集中锋豪尖,下压重按停笔,以透纸背。

:用笔似人下蹲之姿势,轻按而停,不宜按重。

:顿笔之后略提笔,以达使转,且需掌握分寸,过之脱之,少之气促。

:不顿不蹲,有意顾盼后迟涩出之,此为驻。

力聚指尖,流于笔管,气达笔锋。力透纸背为顿,力若即若离为蹲,力达笔健则行为驻。

书法行笔中的这些术语名词中,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遗漏的?

: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皆是也。

:与折笔法相同,但抢为凭空折之,圆蹲直抢,偏蹲侧抢,出锋空抢。笔燥则折,笔湿则抢,笔燥实抢,笔湿空抢。折抢相伴,皆可变换。

:收笔之势,以包围环绕之势成半圆形退回笔,以免尾部出现折木。

:类似回锋,以直逆法退回,即按原路径而回。以上行而返下,已右行而返左。而回是用圆转法。"笔既下行,又往上也,与回锋不同,回锋用转,衄锋用逆"

:顿笔之后则是提笔动作,同样驻笔、蹲笔后也是要提笔的,现有落笔后有提笔,落笔越重则提之越多,反之亦然。故有"笔笔按,笔笔提"之说。

书法行笔中的这些术语名词中,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遗漏的?

:笔锋旋转调整回转之过程为转,可免写出带有棱角或是齿状笔画,是笔画转向常用的一种笔法,但于折有区别,有圆转回旋之意。楷书多用折笔,而草书多用转笔。

:回笔、衄笔、折笔、抢笔后在原位置左右再用蹲法轻顿,强化铺垫笔画层次。

:入笔、行笔、收笔过程中笔峰非以中谓侧,直平笔画又需侧点以借灵动,太过平直,则无势可言。下笔稍侧则显偏侧之姿,正峰取势,侧峰取妍,运用恰当可增笔画的潇洒妍美之感,晋人多用之。

:指笔画和笔画、字与字之间的承接顺应关系,上笔带起下笔,上字带起下字。用强笔者多用折峰,用弱笔者多搭峰。顺势以做起收,多是搭。

:行笔快而力足,非快或非疾驰,有险峻之势态,即有速度张力又可见稳健。

:行笔如履薄冰,如入泥池,如遇糙纸,以勾、勒之力互相作用,以达苍劲之感。

书法行笔中的这些术语名词中,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遗漏的?

:外拓笔,用笔以达笔画显棱角。楷书贵方,方者参之以圆,方不变谓之斗,病也。

:内撅笔,以藏峰而使笔画圆润。草书贵圆,圆者参之以方,圆不变谓之环,疾也。但方圆之间需互相取势,不可单纯方刚或圆柔。

诸多术语,也侧面体现中国书法其实是有一套看似矛盾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如顿挫、正侧,峻涩,方圆看似是对立的,可实际书写过程中他们之间却是有需要相互取法的,完美的契合道家的阴阳之理,易经中的相生相克,又取中庸之道,全倚仗「度」。除了单纯理论的学习,书法技艺练习外,还需要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浸洗下的各种分类,以便我们能够更全面理解书法之道,随言之「小道」,越小却是越难的,每次提及皆是感叹,反复道之。

书法行笔中的这些术语名词中,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遗漏的?

以上便是本次的文章,收集整理或不全面,但仍希望对喜欢书法的朋友有启发,如果您喜欢请您关注我们,给予我们收藏点赞转发,并且留下您的看法想法,我们一起讨论,共同进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