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廣藝舟雙楫》第三捲包含五個部分,分別是《傳衛第八》、《寶南第九》、《備魏第十》、《取隋第十一》、《卑唐第十二》。

這五部分分別對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碑刻進行說明。總體思路是,發端於魏晉衛氏,南碑最好,魏碑完備,隋碑尚可取法,唐碑不足取

傳衛第八

這一部分主要講述書法傳承的脈絡軌跡。(衛指河東衛氏書法)

文中最後一句,“故衛家為書學大宗,直謂之統合南北亦可也”,衛家指魏晉時期的河東衛氏,以衛瓘最為出名。康有為認為魏晉以後的書法淵源一直可以追溯到衛氏書法,以古體書法取勝。

而當時與衛氏齊名另一派鍾氏(以鍾繇為代表)書法也是非常有名氣的,後來的王羲之等人都是取法鍾繇。

衛氏與鍾氏是當時魏晉時期兩大書法派系,至於他們由誰所傳,不做贅述,文中講的很詳細。南北朝時期,衛氏影響北方,屬於古派,古厚露骨,如今流傳作品很少,鍾氏影響南方,屬於新派,飄逸風韻,就是二王書風,流傳廣泛,在隋唐時期,南北融合,便有唐楷。

這就是大致的書法傳承。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東晉衛夫人


寶南第九

其文主要讚歎歌頌南碑,即南方碑刻(一般指南朝:宋、齊、梁、陳之碑),如:《爨寶子》、《爨龍顏碑》、《瘞鶴銘》、《綿州造像記》等。

他讚揚的理由:

1、東晉書法高超人士剛好處在隸、楷新變之時,可見碑刻作用很大。

2、宋以來,二王等人的刻帖失真,不宜學習。

然後否定阮文達《南北書派》將碑刻劃分為南方、北方兩派。

然後列舉了一些南碑,並且給予極高的讚譽,曰:(南碑)較之魏碑,尚覺高逸過之,況隋碑以下乎!大約得隋人一碑,勝唐人十種;得梁一碑,勝齊、隋百種。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南碑 爨寶子碑


備魏第十

這一段康有為同樣大讚魏碑,也就是北朝時期的碑刻(北朝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碑刻以北魏為最精,故為魏碑),特別是北魏孝文帝以後的碑刻。

如《石門銘》、《鄭道昭碑》、《張猛龍》、《張黑女》、《溫泉頌》等碑。

魏碑不僅好,而且數量眾多,風格完備,故稱“備魏”,言:統觀諸碑,若遊群玉之山,若行山陰之道,凡後世所有之體格無不備,凡後世所有之意態亦無不備矣。這是何等讚譽!

同時還說,只要學習魏碑就可以了,因為魏碑包含幾乎所有風格樣式,手頭上沒有南碑、齊碑、周碑、隋碑等是沒有關係的,有魏碑足以!文中原話是:故言魏碑,雖無南碑及齊、周、隋碑,亦無不可。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魏碑 張猛龍碑


取隋第十一

這裡當然是講隋朝碑刻的好處。

好在哪呢?因為隋朝碑刻融合了周齊梁陳之風格,匯於一通,集六朝之餘風。

同時介紹了一些隋碑精品。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隋碑 蘇慈墓誌

卑唐第十二

核心觀點是輕視唐碑。

卑唐理由:專講結構,幾若算子。截鶴續鳧,整齊過甚。(意即過於端正勻稱)

唐碑中不工整的不曾被世人稱讚,學習歐顏柳的人反而無法成名。同時也批評顏柳書法(中唐以後,斯派漸泯,後世遂無嗣音者,此則顏、柳醜惡之風敗之歟!)。

康有為還強調一點,不是批評唐碑不好,而是對於臨摹學習而言,沒有南北朝碑作用大。一方面是初唐四傑的取法是六朝碑刻,宋元明學習唐碑的人基本無名家。而且唐碑磨損嚴重,拓本失真,完好的又比較難買到,而南北朝之碑容易買到完好的碑刻。

當然康有為並沒有完全否定所有唐碑,對懷素、張旭的碑刻就可學。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顏真卿 麻姑仙壇記


第三卷解讀

再此列舉康有為的某些觀點,來解讀其觀點在如今是否適用。

1、否定書法水平等級劃分

傳衛第八:王侍中謂張芝、索靖、韋誕、鍾繇、二衛書,無以辨其優劣,惟見其筆力驚異。斯論致公,袁昴、梁武、肩吾、懷瓘、嗣真、呂總諸品,必欲強為甲乙,隨意軒輊,滋增妄矣。

意即張芝、索靖、韋誕、鍾繇、二衛書法的高低很難分辨,用筆都很好,而且後世張懷灌、梁武帝等人強行將他們劃分甲乙等級,真的是沒有必要。顯然康有為對這種水平劃分很不滿,都是好書法,沒有必要評出個甲乙來。

那麼真的沒有必要把這些書法作品評出等級嗎?

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書法比賽怎麼評的?不然學書者如何知道自己進步了沒有?不然學書者如何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不然高手和低手是怎麼區分的?欣賞書法不能只看用筆,還要看章法結構,還要看文學涵養,還要看風格創新度。書法沒有等級劃分,誰還會去向高水平方向努力?誰還會積極創新書法?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初唐碑 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


2、歐公多見北碑,故應學北碑

傳衛第八:歐公多見北碑,故能作是語,此千年學者所不知也。

康有為自己也承認,北朝碑刻難見於書論及墨跡,歷來不被書家重視,但他發現歐陽詢早年見過很多北朝碑刻,這是千年來多數學者不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說,連歐陽詢都取法南北朝碑刻了,我們如果想練成歐公那樣的水平,也應該學習南北朝碑刻。

這一觀點在如今書壇,已經成為時尚,大家學習楷書很多取法南北朝碑刻。

3、誇大南碑意義

寶南第九:(南碑)較之魏碑,尚覺高逸過之,況隋碑以下乎!大約得隋人一碑,勝唐人十種;得梁一碑,勝齊、隋百種。

讀到這句話,突然感覺莫名奇妙,康友為突然高度評價南碑意義。南碑稀少,但並不代表南碑價值高,反而是流傳越多,流傳最廣的價值才最高嘛,那些稀少的說明多數書家跟本就沒覺得寫得很好。似乎只要得到南碑,就能勝過唐人、隋人?可惜康有為的書法並沒有勝過唐人,這隻能證明南碑的意義並沒有他說的那麼高。

解讀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第三卷

魏碑 張黑女墓誌


4、貶低顏、柳之書

取隋第十一:虞、褚、薛、陸,傳其遺法,唐世惟有此耳。中唐以後,斯派漸泯,後世遂無嗣音者,此則顏、柳醜惡之風敗之歟!

康有為一邊讚頌初唐虞、褚、薛、陸的書法,說其有六朝遺法,而唐朝中期以後,六朝遺法漸失,顏、柳更敗壞風氣,這種評論有失偏頗,顏真卿一改二王以來的研媚筆法,轉而肥厚風格,是書法史上的一大創舉,現已被世人普遍認可。為何崇尚“求變”思想的康有為沒有發現呢?更何況,後世學者有很多學習顏真卿出名的,如柳公權、楊凝式等人。

5、書學思想——多帖取法

取隋第十一:有《裴鏡民》《靈慶池》二碑,清豐端美,筆畫亦完好,當為佳本······《九成》《皇甫》,佳拓不可得,得二碑可代興矣。

這裡其實暗含了一個學書思想,學習歐陽詢歐楷時不要侷限一碑一帖,總是學習《九成宮》是不夠的,可以繼續學習與歐楷相近的書法,這樣就能豐富個人的筆法、結構變化,比如研媚書法你就可以學習書法史上各個朝代不同代表書家的書風,如李斯《嶧山碑》、漢隸《曹全碑》、二王、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白蕉等人的書法,一路學習下去,你的感受一定會大不一樣;學習《九成宮》沒學好,可以學習《裴鏡民》《靈慶池》等碑,以彌補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