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出個木匠皇帝?

快樂工作當中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1.明朝基因遺傳學(朱由校的父祖)性格使然。

明朝從第三代皇帝開始,遺傳的是朱棣的基因。朱棣基因的特點就是“短命”。朱棣以下、正德以前的皇帝沒有超過五十歲的,這足以說明問題。在正德皇帝朱厚照溺水之後,由於肺部感染,朱厚照在三十一歲就早早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朱厚照的駕崩,標誌著朱棣——朱佑樘一系的血脈斷絕。

朱厚照駕崩之後,楊廷和和張太后選擇了弘治皇帝的弟弟——朱佑杬的兒子朱厚熜繼承皇位,從朱厚熜開始,明朝的血脈轉變成了“朱棣——朱佑杬”一系。如果說朱棣遺傳給後代的是“短命基因”,那麼朱厚熜遺傳給後代的,則是“偏執基因”。

朱厚熜沉迷於煉丹仙道,卻不忘操控權柄,任用張璁、夏言、嚴嵩、徐階,卻能保證內閣機器有條不紊;朱載坖甩手掌櫃,貶逐徐階,提拔李春芳和高拱,在引領改革的同時,保證皇權獨尊;朱翊鈞任用張居正,完成對吏治的改革,在張居正死後,將其抄家,完成對國家的片面集權,即使由於國本問題和地方結派引起內閣分裂,最終在朱翊鈞的“精神領導”下,明朝取得了“三大徵”的勝利。

然而,由於內閣分裂以及東林黨的阻礙,薩爾滸之戰,朱翊鈞委任了不知軍事的楊鎬作為總指揮,導致明朝分兵五路,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朱翊鈞也在這種內外焦灼的情況下駕崩。朱翊鈞駕崩之後,朱常洛雖然有心改變東林黨在內閣中的獨霸局面,可是隻在位了二十九天的他,對於這種狀況也是沒法處理。

朱常洛死後,朱由校作為皇長子繼位,這位皇長子由於父親和自己都不受寵愛,導致自己的身體也很虛弱。好容易登上皇位的他,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而且作為一個少年,內閣那些迂腐的大臣和代表唯利是圖勢力的東林黨之間的鬥爭讓他感到畏懼和頭大。由於自己小時候不受待見的遭遇,導致朱由校的內心變得很偏執,正在這個時候,他遇上了和他一樣偏執的魏忠賢,兩個人臭味相投,最終導致了朱由校偏執的“理工科愛好”。

2.明朝內閣制度的“畸形發展”。

明朝內閣制度起源於朱棣,朱棣到朱瞻基這三代帝王將皇權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所以內閣只是諮詢和執行機構。然而朱祁鎮之後的帝王(朱祁鈺除外),繼位的年齡不滿二十歲,沒有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內閣就相當於決策機構,皇帝則是決斷機構。

然而,不滿二十歲的帝王,他們的天性是不能忽視的,而內閣卻恰恰忽略了這些少年天子的天性。正因為如此,明朝皇帝被後世文學家稱之為奇葩皇帝。自從嘉靖皇帝“大禮議”開始,內閣的黨爭就悄然發生了,內閣首輔的變換有一部分原因是嘉靖皇帝的意思,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黨爭。

隆慶皇帝成年登基,與內閣首輔李春芳和高拱的關係是亦師亦友,所以當時的內閣和皇帝的關係類似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帝和內閣都有權力,相比之下,集權於皇帝。隆慶時期的明王朝,一切的黨爭似乎走向了低潮,直到萬曆十年。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的前十年,張居正掌握著內閣首輔的位置,也因此明朝度過了十年的安穩日子。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為了維持皇權獨尊,將張居正抄家。以前處於低潮期的各黨各派結成了“反張居正大聯盟”,花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對張居正在內閣進行“獨裁統治”的揭批,萬曆皇帝終於將權力收歸在自己手中了。

然而,隨之而來的國本問題,又讓朱翊鈞十分苦惱,內閣已經分裂,雖然有申時行等平衡派在和稀泥,可是明朝卻再也沒有嘉靖以前的那種“一箇中心”了。因此朱翊鈞決定退居後宮,遙控朝廷。萬曆十年到萬曆四十年是萬曆王朝最輝煌的時代,萬曆四十一年,由於東林黨的勢力在內閣越來越大,導致了萬曆王朝出現了統治失靈的局面。

萬曆之後的泰昌時代,由於早年間國本之爭的鄭貴妃與福王的爭端,導致這隻有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內閣制度僅僅是維持而已。泰昌時代之後,就是天啟時代。天啟時代,由於皇帝早年間不受待見,導致性格上面的偏執和扭曲。

天啟時代的內閣,東林黨和其他黨之間的爭端已經表面化,天啟皇帝少年繼位,可以說是無依無靠。他唯一能夠視為“輔助”的,就是身邊的太監,少年皇帝的性格就是“誰對他好,他就聽誰的”,於是魏忠賢開始不斷的讓他喜愛幹一些與木工有關的“活計”,久而久之,這個皇帝就變成了“木匠”。

3.明朝宦官制度的缺陷和國家政治中心的需要

朱元璋和朱棣對於宦官大多嚴防死守,自從朱瞻基繼位之後,宦官的地位不斷地提高。朱祁鎮在位前期,宦官王振的權勢達到巔峰,王振死後,曹吉祥、汪直、劉瑾權勢熏天,萬曆皇帝在位時代,馮保作為萬曆皇帝幼年最重要的“大伴”,和張居正、李太后結成了控制皇帝的“三人同盟”。

萬曆皇帝駕崩之後,由於東林黨人對宦官制度的肅清,早期的宦官並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東林黨人忽視了皇帝的天性,而這種天性卻被魏忠賢利用,最終導致了天啟皇帝成為了木匠皇帝。

國家政治中心就是皇帝,從朱元璋到朱厚熜這幾代皇帝都將這條規則守得比較嚴格,即使有曹吉祥這樣的造反之徒,也能保證謀反頃刻之間解決,這仰賴於明朝宦官再怎麼牛,手中也沒有兵權;換句話說,即使明朝太監有兵權,但是他們的皇帝也照樣會有大多數的忠於自己的將領。

明朝國家政治中心——皇帝,需要的是忠誠,因此選拔首席太監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對皇帝忠誠。然而這種政治中心卻在萬曆四十一年之後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朝堂上面的一片混亂。天啟皇帝看到這種局面,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力上面的欠缺,所以將政治大權交給了魏忠賢的閹黨,自己則退居後宮,樂得當一個“甩手掌櫃”。

其實國家政治中心只能有一個,天啟皇帝朱由校作為“木匠皇帝”,也是正確的選擇。由閹黨領導其他各黨組成的內閣帶領著明朝打敗後金軍,也是為了防禦住明朝的“兩京十三省”的土地。然而這樣的“積極防禦”的局面卻被崇禎皇帝打破。


世界全史羅銳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光宗長子,明朝第15代皇帝。明熹宗時期外有金兵侵擾,內有明末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明熹宗卻不務正業,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明熹宗不僅貪玩,而且還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僅經常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塵莫及。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摺疊


朱由校的性格荒唐怪異,以“倡優聲伎,狗馬射獵”為樂。喜機巧水戲,創演水傀儡戲。與宦官同演《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好油漆木工,房屋營造。選武閹三千,於紫禁城內開內操取樂。一生重用閹黨禍國殃民,耽於逸樂,無心朝政。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因划船嬉戲,溺水獲疾。後雖痊癒,仍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整日睏倦無力,狂躁不安,飲“仙方靈露飲”,以求長生。結果全身浮腫,臥床不起,一命歸天,年僅23歲。終其一生,在位七年,“婦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卒諡達天禪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葬北京昌平德陵。

摺疊


古典傢俱的小白


明朝的皇帝都是比較奇葩的。有三十年不上朝的,有在皇宮搭個市場賣貨的。還有御駕親征被俘虜的皇帝。木匠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

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

朱由校對木匠的興趣超過一切甚至於是萬人矚目的權力,集設計、監工、工頭、工匠於一身,從宮殿建築到木器製作,無所不精,無所不能。朱由校好製造的漆器、硯床、梳匣等器具非常精巧,尤在雕刻上見工夫,作品施以五彩,精緻妙麗,出人意表。

無論是建造宮殿還是製作器具,朱由校都精益求精,要求嚴格,每製成一件作品後,先是欣喜,後又不滿意,棄之,再做,樂此不疲。



80後的歷史愛好者


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