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的诗,最妙是个老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佛王维的诗,最妙是个老字?


王维这首诗在其诗作中极重要,它可说是王维诗风的代表。这首诗闲淡、安然、随性自在,饱含王维老年的返璞归真的性情和智慧,是真正的淡至无味可寻,而饱含真味。

第一联写景,寒山渐渐失去青翠,而流水也日日平缓,不再激荡。以写景而论,“转”字和“日”字都用得极好,将时光流逝于悄然不觉中的感触细致地写了出来。转者,缓缓而来,日者,渐渐而至,日岂不也是转动的?这是平常人所忽略的细节,而只有王维这种静观山水自然的大画家才深有体会。所以说,王维这首联是鬼斧神工之作。以人情感怀而论,两句暗合人事,寒山草木渐失青翠,秋水流势不再劲疾,恰如诗人老矣。

于是第二联,倚杖柴门外,真是一个老人的形象举止了,而这位老人在看到寒山秋水渐无力之后,他倚杖在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注意,听的是“暮蝉”,我们读“暮蝉”两字,还要同上面的秋水联系起来,它还是秋蝉,诗人听的是秋蝉在暮风中吟唱。

第三联写景,又见王维对大自然的观察之细致和笔法之老到。“渡头馀落日”,剪取了落日与水即将相接的一刻;“墟里上孤烟”,则是写了第一户人家生火做饭。这一联的炼字功夫值得我们体会,“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一轮落日,渡头已经无人了,都已归家准备晚饭了,故此写出了静的境界。“上”字用得也好,写出了炊烟的动态,与他“大漠孤烟直”的“直”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孤”字,则说明有第一户人家生起炊烟,这个“孤”字用得也好,说明已到了做饭的时候了。

最后一联写得富于乡下生活的气息,说裴迪又喝醉了,到诗人这里狂歌。

王维这首诗写的是一派秋暮之景,但是并无伤怀之意,反而处处透着安闲,透着安宁、适意、自足。苍翠为老景,苍者有力,潺湲着重突出了平缓,临风听蝉、墟里孤烟,令人情不自禁想到了乡下的生活。王维这首诗的诗味,用一句诗来说就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其妙就在若有若无中。

这首诗是王维“淡”的风格中最出色的作品,这个“淡”字里面,还透露着一个“老”,不只是艺术造诣老到,心态也“老”,非常地安闲、平静、随适而安,是一种心态老熟、静观万物的姿态。

所以,领会王维这首诗的妙处,就要着眼这一个“老”字,用那种更高的心灵圆熟的境界,来体察万物的变化,时光的流迁;用平和的胸怀来对待这些留不住的美好事物。


诗佛王维的诗,最妙是个老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